返回顶部

“扎根”稻田20年,他为农业献青春

www.scol.com.cn  (2018-01-12 11:28:03)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姜晓凤 杨腊  

“扎根”稻田20年,他为农业献青春

——记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陈勇

陈勇在实验室查看培育的种子生长情况

陈勇(右)与袁隆平合影 受访者供图

“吃得了苦,懂得坚守,耐得住寂寞。”这是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所长陈勇对科研工作的体会,也是他在水稻研究战线上奋战20年的工作态度。

2017年,陈勇成为“四川工匠”50名候选人之一,是内江市唯一一名入选者。20年来,他把青春与汗水都洒在了挚爱的稻田里,至今依然对水稻研究充满热情——

■奔波——

开展“南繁北育”工作

制作PPT、汇总试验数据……将同事送来的水稻资源小心放进冰柜,陈勇回到电脑前又忙开了。“这是为即将举办的水稻研究所科研总结会做准备。”陈勇笑着说,“或许我命中注定跟农业脱不了干系”。

陈勇出生于资中县的农村,1997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进入内江市农科所水稻研究室(今内江市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从此与水稻结下不解之缘。

刚到研究室时,陈勇跟着老师学习,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后来,他逐渐成熟,开始独立承担优质香型抗病杂交水稻不育系的创制、新组合的培育研究工作。

在农业战线搞科研工作,“专家”和农民无异。为了研究水稻育种,获得达到目标的好材料,陈勇每年超过一半的时间都在田里。头戴草帽,穿着围裙,背个背包,脚穿雨靴,手拿笔记本和一根小竹棍——这几乎成了陈勇在田间最常见的“标配”。

作为研究人员,从水稻的播种到收获,陈勇都要全程参与,每年三四月到七八月,是他的忙碌周期,而水稻抽穗扬花的时节,则是他最忙的时候,通常早上5点过就起床,从6点一直在田间待到中午。7月份的温度已经很高,有时甚至超过了摄氏40度,但水稻是在高温环境下才开花的,所以陈勇必须抓住时机,顶着烈日观察记录,“选种时,要综合考察每个材料的株叶性状、茎秆硬度、稻穗大小、谷粒长短、开花早迟、柱头大小等特性来选择目标优良单株,然后将一些必要的数据记录在本子上。”

内江市农科院在海南省建立了南繁加代育种基地,因此陈勇和团队的其他研究人员除了要在内江进行品种选育,每年还要到海南开展育种研究工作即“南繁”。

1999年4月,正是亲本繁殖成熟的季节,陈勇和其他几名研究人员在海南省开展南繁工作,不料遭遇连日降雨。之后天气好不容易放晴,他们赶紧进行抢收,几十亩水稻,七八个人加上零工花了3天时间就抢收完毕了。

白天,马不停蹄地收水稻,到了晚上,为了防止村民去割研究用的水稻,他们还得轮流值守稻田、晒场。

“为什么要守稻田、晒场?”记者不禁发问。

“首先,这是用于研究的科研稻;第二,我们种的是母本不育系,必须经过杂交制种后才能作为种子播种,如果村民直接拿去种了将会颗粒无收,双方损失都很大。”陈勇解释道。

在水稻研究领域工作4年后的2001年,陈勇参与选育的“杂交优质稻II优92-4示范推广”获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三等奖。这是他在该领域取得的第一个成绩。

■收获——

曾听到水稻花开的声音

科研工作要“吃得了苦,懂得坚守,耐得住寂寞”,而且极有可能辛苦多年也没有什么成就。不过还好,年轻的陈勇因为满怀对水稻研究工作的热爱,从一名渴望走出农村的孩子,一路执着,将青春与汗水统统洒在了稻田里,并渐渐得到了业内认可。

因为热爱,所以不怕苦,也不怕累。从2001年过后,陈勇在水稻研究领域逐渐做出了成绩,获得了国内、省内众多同行知名专家的认可。

截至目前,陈勇承担创新选育的内香1A、内香2A、内香3A、内香5A、内香6A等7个优质香型抗病三系不育系通过了四川省技术鉴定。他主持选育的内香10A、甜香1A不育系具有熟期适中,品质优、抗病性强的特点,多个组合进入各级试验。内香A不育系已被中国水稻研究所、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科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谢院士团队、绵阳市农科院、乐山市农科院、达州市农科院等国内、省内外20多家科研、教学、种业企业引进利用,为杂交水稻核心种质的创新利用作出了贡献。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陈勇参与研究的“优质抗病杂交水稻骨干亲本内香不育系的创制与应用”获得了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

伴随着成绩而来的,是诸多荣誉。

2009年,陈勇获评四川省第八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并获后续资助;从2014年至2018年,陈勇连续3届任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水稻专业委员会委员; 2014年,被中共内江市委、内江市人民政府授予首届“内江市拔尖人才”称号;2016年12月,被内江市委组织部、内江市人社局遴选为内江市首批人才发展“三百计划”创新个人;2017年,成为“四川工匠”50名候选人之一,是内江市唯一入选者。

稻田、实验室、办公室,是陈勇的工作场所。研究工作枯燥乏味,然而,水稻也让他的生活和生命充满了美好回忆。

2008年,陈勇在南繁基地开展研究工作。4月的一天上午11点左右,他和同事在稻田观察记载水稻的数据。临近中午,四下安静无声,低头观察稻穗的陈勇却依稀听到一阵阵“沙沙沙”、“喳喳喳”的声音。

他和同事确认,这是水稻开花的声音!

再把眼睛移向四周,只见稻穗上的颖花正竞相开放。那个场面,令人惊奇,令人震撼。

“那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听到水稻开花的声音,后来再也没听到过。”说到这里,陈勇笑了,眼睛里放着光。

2010年4月,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的一个现场会议在海南召开,“水稻之父”袁隆平也参加了该次会议,众多水稻专家一起到稻田现场考察。有幸与袁隆平合影的陈勇,难掩激动。“袁隆平是我们的标杆、榜样,我们要向他学习。”陈勇说。

■推广——

把优质水稻种到更广阔的土地上

据了解,内江市共有130万亩稻田,而内香系列水稻目前已在全市种了近20万亩。

2017年,陈勇主持选育的内6优538在内江几个县(市、区)进行推广种植和高产攻关示范。其中,隆昌市云顶镇一季中稻亩产854.2公斤,再生稻亩产363.9公斤,两季水稻亩产1218.1公斤,均打破了四川盆地水稻单产纪录,可谓创造了奇迹。

陈勇和团队成员并不只在内江本地推广内香系列水稻品种,他们还远赴云南、贵州、重庆、湖南等地推广,并在当地进行实地考察丰产性、抗病性和适应性,为当地种植户提供技术服务及咨询,为品种增产增效做足功夫。因品质优良,稻瘟病抗性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内香系列水稻品种在推广种植地区均获得了种植户的广泛欢迎。

事实上,除了水稻研究专家外,陈勇还有另一个身份——贫困村的驻村农技员。

资中县明心寺镇唐明渡村是贫困村,按照安排,陈勇成为该村驻村农技员,为当地农户提供农业技术知识成了他的又一项工作职责。

唐明渡村3组贫困户王关荣是一名蔬菜种植户,因为缺乏专业知识,他在蔬菜种植上没少尝过失败。2016年,王关荣种植的番茄因为雨水过量遭受巨大影响,损失上万元。陈勇在为他分析受灾原因、讲解番茄种植要点的同时,还建议他种植经济效益高的芦笋,并免费为其提供种苗和技术。后来,王关荣种的芦笋卖了好价钱,增加了不少收入,为脱贫打下了坚实基础。

今年,是陈勇参与水稻研究工作的第21个年头,在过去的20年里,他始终不忘初心,为了农业生产奔忙和奉献。中国的水稻研究尤其是杂交水稻研究水平在世界领先,在陈勇看来,水稻科研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他也始终相信,农业科研大有可为。

陈勇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他颇受鼓舞,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也是对农业科技人员最大的支持和鼓励,“为了口粮安全、为了稻田的希望、为了粮食满仓,我要继续全心投入,不忘初心、不断创新,在水稻科研上做出更大的成绩。”(姜晓凤 实习生 杨腊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