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他乡打拼20载 返乡创业报乡亲

www.scol.com.cn  (2018-04-17 10:00:28)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丁洁  

郑科(右)关注产品质量

20余年前,他离开故乡,求学创业,辛苦打拼,发扬川商韧性,创造了一个个不俗的业绩;商海沉浮中,他以诚信立身,深受供货商和客户的欢迎。如今,他回报家乡,将企业落户家乡的工业园区,为乡亲们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他叫郑科,一名企业家,一名热爱家乡的内江人。

辛苦打拼 他靠韧劲创造奇迹

记者在隆昌市三道桥工业区科技企业孵化器A区的办公室见到郑科时,他正和企业员工交流工作。着西服,戴眼镜,说话不疾不徐,让他看起来温和可亲。

“我是隆昌双凤镇人……”郑科一开口就自报家门。

回忆起往事,郑科显得有些轻描淡写,但在记者听来,那却是一段充满风雨的时光。

上世纪九十年代,郑科便离开家乡到外地求学。2003年,郑科从安徽一所大学毕业后,南下到了广东沿海一带。起初,他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尽管十分努力,他的销售额却只有区区几千元。

“那时,每个月基本工资只有800元。为了节省开支,只能租住在农民的房子里。”每天一大早,郑科便打起精神,穿上正装,融入到城市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开始跑业务、做销售。因为长期穿着硬邦邦的皮鞋,他的脚被磨起了鸡眼,还做了手术。为了拓展业务,他创下了连续出差35天的“纪录”,但到北京出差时,他却只能住在地下室。

当时,郑科的弟弟还在念书,他每个月要给弟弟寄1000元的生活费。前途未卜的工作,加上生活的重压,让他数次在夜里默默流泪。

身在异乡,郑科常常想念家乡。四川多丘陵,内江也是典型的丘陵地带,自古以来,勤劳朴实的内江人民在这片土地上洒下了辛勤的汗水,将散布于丘陵间的一寸寸土地开垦成良田,边边角角也会利用起来,精耕细作。这样的韧劲,渗入到了生产和生活中,成为了川商精神中最本质的东西。

这是郑科所理解和感悟的川商精神。

正是凭着这样的精神,他坚持了下来。靠着苦干加实干,他的业务越来越熟练,市场也越来越宽广,销售额突飞猛进。一年后,他成为了公司的销售总监。三年时间里,他的销售额从最初的几千元飙升到四五百万元。

但郑科并不满足于此。2006年,机缘巧合之下,他开始自立门户,从事手机配件的贸易。因为在业界树立了良好口碑,一些厂家愿意将上千万元的货交给他,让他销售完了再结货款。郑科就此掘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

2011年,他开始自己建厂。由于熟谙市场,他针对高中低端不同的客户需求,开发生产不同的产品。但这次并未一帆风顺。建厂之初,因为管理经验不足,工厂生产的产品合格率低,员工流失也很严重,企业亏损了三四百万元。

郑科并没有气馁,他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尝试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将项目生产单元和市场单元分段进行管理,再一次取得了成功,企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业绩不断提升。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在被问到面临困难是否想过放弃时,郑科坚定地回答:“没有!”

只是,在那些不眠的夜里,他也在不断地思考和感悟:“世上哪有随随便便的成功?挫折和磨炼是一个过程,但并非坏事。”

12下一页尾页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