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他让荒地结硕果

www.scol.com.cn (2018-10-26 09:00:09)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许秀莲  

带动村民增收,壮大家乡产业——

返乡创业,他让荒地结硕果

承包鱼塘发展水产养殖


蔡昌全在果园务工


刘正铃(左)讲解种植技术

“站在这里,看着到处都是果树,心里就很满足。”在东兴区太安乡七家嘴村6组,刘正铃站在果园中心,四周围绕着枇杷树、桃树和硕果累累的柑橘树,再不像以往大面积撂荒的模样。

自2015年开始,刘正铃返乡创业,陆续投入近千万元,流转土地600余亩,进行桃、柑橘、枇杷等果树种植,承包60余亩鱼塘进行水产养殖,并修建了一家农家乐,建成集种养业、餐饮服务业、观光采摘为一体的农旅结合休闲基地,带动了七家嘴村的产业发展。

家乡土地大量撂荒

他心怀惋惜回乡种果树

今年46岁的刘正铃是七家嘴村6组人,早年间一直在外从事房地产开发和铁路修建,靠着努力和拼搏,挣下了一份家业。

2014年,刘正铃带领团队参与成渝高铁修建,招聘了不少成都当地的务工人员。其中有来自龙泉地区的果农,在闲暇聊天时,常常提及家乡的果树种植,令刘正铃十分感兴趣,每次都听得格外用心。

“近年来,内江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返乡创业成为新的浪潮,七家嘴村支书也给我打来电话,问我是否愿意回家乡投资,当聊到种养业时,我心里有了想法。”刘正铃说, “小时候,想要一块好一点的地十分不容易,可现在不论多好的地都撂了荒,让人看着都可惜。”

说干就干,行事果断的刘正铃立即与村干部联系,制定规划方案、实地走访、协调土地……在镇、村干部的帮助下,2015年4月,刘正铃成功流转土地200余亩,全部用于枇杷种植,同时聘请龙泉地区的果农进园管理。

然而,原本从事建筑行业的刘正铃完全不懂果树种植,聘请的果农也只是按照原始的栽种方式,依据多年栽种经验“依样画葫芦”,收效甚微。

2015年底,栽种下的枇杷树长势较差,甚至有部分日渐萎靡、死去,造成损失近10万元。“用了很多方法,都不管用,刚开始就死了一批,后来大面积都出现了同样的问题,请的果农也看不出来是什么原因。”刘正铃说,这时他意识到了种植技术的重要性,于是从成都高薪聘请了一名农业技术人员,到村进行技术指导。

在农技员指导下,将剩下约六成存活的枇杷树统一移栽至一处,这样一来,便空出了近80亩土地。刘正铃寻思着,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果树种植也是一样的,栽种同一种果树风险太大,应多栽种一些果树类别,同时减少每种类别的数量。

2016年,刘正铃又陆续流转了400亩土地,在总共600余亩土地上,栽种了桃、李、柑橘、猕猴桃、枇杷等13种果树。

从建筑业转向种养业

他拜师苦学技术成“能人”

“疏果不如疏花,要先将这些花疏掉,才能保障枇杷的整体质量。”刘正铃一手扶着枇杷树,一手掐掉几个刚鼓起的花苞,从建筑行业起家的他,现在说起果树种植技术来头头是道。这背后,他可下了不少苦力。

刚开始时因技术不过关,导致果树大面积死掉,这事给刘正铃刺激很大,便下了狠心学习种植技术,跟着高薪聘请来的技术人员爬坡上坎,风里来雨里去。以前,他对果树种植丝毫不懂,到如今,他已能通过农民夜校给村民讲解种植技术了。

与果树种植一样,2016年,刘正铃流转堰塘、水田60余亩进行水产养殖,也是因为缺乏技术,刚开始便出现鱼苗大面积死亡的状况,造成经济损失10万余元。

于是,刘正铃辗转东兴区多个水产养殖大户所在地,想方设法学习养殖技术,甚至前往田家镇“拜师”。

“其实是我单方面拜师,老师并没有收我。”刘正铃笑道,在田家购买鱼苗时,发现该养殖大户养殖技术高超,经验丰富,便生出向其学习的想法并多次上门拜访、学习。不过,刚开始,这位他心中的老师,并不怎么搭理他。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刘正铃觉得,老师不收徒也是人之常情,但不管老师是否搭理他,他都“厚着脸皮”上门虚心请教,没事就上门帮忙,从中学习。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渐渐地,老师愿意开口回答他的一些问题了……如今,刘正铃在水产养殖方面遇到难题了,老师还会专门上门为他解决。

全身心的投入,让刘正铃的种养业日渐进入正轨。2017年底,他的果园初步收获各类水果共计1万余斤,虽不如预期,但也算有了“进项”。他预计今年底,果园将实现各类水果产量共计50万斤,年产值达到近百万元。

为了这个目标,刘正铃搞起了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其中,运用“互联网+农业”,通过多个电商平台,销售各类优质水果5000余斤,是2017年总产量的二分之一。

“比如桃子,网上销售达到12元每斤,而批发只能卖到2元左右。”价格的巨大差异,让刘正铃看到了更广阔的销售市场。今年底,他计划开设淘宝店铺,进行新鲜水果网络销售。目前,他正与镇、村干部商议,计划修建冻库,延长水果保鲜期,创造更大价值。

提供岗位30余个

让村民实现就近就业增收

站在山坡上,俯瞰600亩果园,可谓“有山、有树、有塘、有花、有果”,兼具经济效益、环保效益、观赏效益。不少农户拿着锄头等农用工具穿梭其间,忙碌不已,脱贫户蔡昌全便是其中之一。

蔡昌全今年68岁,和老伴均年纪渐大,身体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儿子却不争气,因嗜赌欠下债务,一家人仅靠老两口务农所得度日,过得十分清苦。

自刘正铃的果园入驻七家嘴村以来,蔡昌全将家中的8亩土地全部流转,一年净收入4000余元。此外,按照贫困户优先、土地流转户优先的原则,刘正铃优先聘请蔡昌全夫妇入园务工,两人每月可得3000余元。

“我每个月固定在果园打工,老伴则根据她的身体状况来,一个月干得到十来天。”蔡昌全说,夫妻俩每个月的务工所得,除了能够满足每月的生活外,还有部分结余,比起过往务农,所得更多,所费的心力却更少。“自己种粮食还要担风险,万一遇上天气不好,或者市场行情不好,辛辛苦苦干了一年,也拿不到几个钱,现在就在家门口打工挣钱,而且活路也不累,只需要除草、打药之类的。”据初步统计,各种所得相加,蔡昌全一家年收入可达4万余元,家里经济状况逐步好转,并于2015年底顺利脱贫。

与蔡昌全一样在果园长期务工的还有30余人,月薪3000元至5000元不等。此外,果园还常需一些零散工人,园内务工人员最多时可达近百人,每人每天50元至60元不等,让广大村民实现了就近就业,通过务工增收。

值得一提的是,刘正铃还为每名长期在果园务工的人员购买了意外保险,给他们增加了一份保障。

看到刘正铃的果园发展成熟,周边的村民也颇为动心,包括七家嘴村4组村民李作祥在内的10余户村民,通过刘正铃获取到桃树苗,各自拿出一两亩土地,也开始搞起了桃树种植。

目前,刘正铃还有更多的发展目标,包括计划在成都龙泉培育上万株果树苗,以成本价提供给有种植愿望的村民,并无偿运输回来,免费提供种植管理技术及销售渠道,带动村民增收,壮大家乡产业。(许秀莲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