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张如韫的家风故事

www.scol.com.cn (2019-02-20 10:25:25)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丁洁  

好品格,像金子一样闪光

——96岁张如韫的家风故事

张如韫(左)和儿媳翻看老照片

她来自大家族,秉承着严格的家教家风:正直、勤奋,是她对自己和子女做人的基本要求;孝顺、谦让,是与家人相处的基本准则;不能占公家“便宜”,要听党的话,是她在工作中遵循的基本原则。

无论时代动荡,还是岁月静好,良好的处世态度,让她从容应对困苦,培养出了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马善祥这样的好儿子。

她叫张如韫,今年已96岁高龄,是隆昌市古湖街道跃进街社区的居民,退休前在银行工作。

光阴催人老,可对张如韫来说,那些善良的品格,随着时光历练更显珍贵——

言传身教

清苦环境铸就优良家风

新春伊始,记者在隆昌市古湖街道跃进街社区一栋老旧的居民楼里见到张如韫的时候,她正和儿媳妇在沙发上翻看老照片。黑白光影中,老小二十几人的大家庭合照,让老人的神情愈发柔和。

知晓张如韫的人可能不多,但她的小儿子马善祥,却已是小有名气——2018年12月18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马善祥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人民调解员身份,成为党中央、国务院表彰的百名“改革先锋”之一。

面容清瘦却显神采,银发被整齐地束在脑后,尽管已96岁高龄,但张如韫依旧条理清晰,聊起往事,更多了一丝淡定和从容。

1951年前后,张如韫夫妇带着一家老小从重庆搬迁到了隆昌。几年后丈夫过世,公公和婆婆以及丈夫的两个侄子依然随张如韫一起生活,一家十余口人的收入来源,就只有张如韫在银行工作的微薄薪水,偶尔叔伯们会支援一些。

在生活如此困难清苦的情况下,张如韫却始终坚持教育孩子不能“乱来”。

“每天,妈妈上班去了,我们就在爷爷奶奶的带领下学习知识。”忆起往事,四儿子马善禄仍是历历在目。五六岁时,他和其他兄弟姊妹就开始学习毛笔字,背古诗词。母亲张如韫会利用工作的空当,在给孩子们洗澡穿衣的时候,给他们讲道理,不能学坏,做人要正直。而且张如韫总是一碗水端平,不偏不倚地对待所有孩子,自家孩子有的,侄儿也要有。

“母亲是一个很孝顺的人。”马善禄说,在大家族中生活,张如韫习惯了对公婆孝顺忍让。“从来没见过她和爷爷奶奶顶嘴,那么多年,也从来没见他们红过脸。”马善禄回忆说,有一年,爷爷得了重病,家里的日子愈发艰难,母亲身上的担子也更重了,除了在单位上忙工作之外,为了挣更多的钱补贴家用,她还利用下班时间到附近农场去干活挣工分,每天都要忙到半夜,才有歇下的机会。

夜深人静,张如韫在给孩子们浆洗缝补;工作之余,张如韫在收拾屋子料理家务……在马善禄的印象里,自打记事起,他眼见到的母亲总处于忙碌的状态。没有人能想象,在张如韫瘦弱的身体里,蕴藏着怎样的大能量。她以勤劳和善良,谦逊和忍让,慢慢地影响着孩子们。

在这样的环境下耳濡目染,张如韫的6个孩子也都很规矩,生活习性良好,不沾烟酒,不赌博,一些孩子后来也在金融部门工作,却从来都是公私分明,账目清楚。

“这和她的教育分不开。”马善禄表示,弟弟马善祥参军到部队,每一次相聚,张如韫絮叨得最多的就是要他好好学习文化,做一个正直的人。参军后,马善祥很快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又自学拿到了大学文凭。在得知这些消息时,张如韫笑中带着泪光:“就是要这样,要听话!”

敬业奉献

在工作中实现人生价值

时光像是一场无声的电影,对于张如韫来说,每一场每一幕,都需要用心去对待,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自己的工作。

工作是饭碗,是维持生计的根本,也是一个人体现社会价值的载体。退休前,张如韫把自己的工作看得很重要,每当晨光微熹,她就早早来到单位,先习惯性地打扫一遍卫生,把柜台擦拭得一尘不染,然后开始在办公桌前坐定,整理票据,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

“我母亲是一个对待工作特别实诚的人。”马善禄告诉记者,用今天时髦的词来说就是“工作狂”。每天,她早晨6点多就要起床去单位,中午有一点休息时间,也大多在加班,遇到忙时,可能要天黑才能回家,一年到头几乎都是如此。之所以说张如韫工作刻苦,在于一旦她忙工作去了,就顾不上其他的了。

马善禄说,印象最深的那一次就是其中一个弟弟生病。当时,弟弟喊肚子痛,但并没有引起重视,爷爷奶奶也没经验,只是找人去叫张如韫赶快回家。可当时张如韫正忙得不可开交,也就没能及时回家照顾。结果,因为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这个孩子最后因病去世了。

这也几乎成了张如韫一生中最痛的事情。每当提及此事,张如韫总忍不住泪流满面。但在工作面前,她依然无法选择。马善禄说,说出来可能都会有人不相信,当时家境太困难,一家老小,最多的时候达到了12口人,家中连一套像样的被套也没有,冬天只能盖光棉絮!

身为银行职员,张如韫先后担任过会计、出纳、储蓄,每天经手的钱也不少,但她的账,从来都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经得起几道审查,从没含糊过。而在家庭最困难时,她也从来没有“挪”一点钱垫补上家用的想法。“干工作就要公私分明,别人的钱就是别人的,不能据为己有,这样才能对得起自己!”张如韫这样要求自己,也这样要求孩子们。

“困难是有的,要克服得靠自己。”张如韫说,那时,为了多挣一点粮票,她主动申请值夜班,或者找别的地方靠自己的劳动挣钱:“这样的钱,花着才踏实!”

听党话跟党走

公家便宜不可占

一套旧屋,百把平方,20年前修建。张如韫在这里,一住就是19年。斑驳的白墙上,渗过水的墙壁布满花纹,有的地方一蹭就掉灰。

张如韫的儿媳曾作容最知婆婆的脾性:不要找单位麻烦,也不要占公家便宜。

10年前开始,房屋漏水,一到雨天,外面下雨,家里也“下雨”,房间里的水漏得像拧开了水龙头。曾作容说想去找单位问一下如何解决。结果张如韫生气了:“任何情况下,不要占公家便宜!”她愣是拦住没让曾作容去找单位。曾作容只能自己在外面找了个修墙的师傅来简单处理了一下,但治标不治本,一到下雨天,墙还是会渗水。

“能将就过得去就行……”在张如韫看来,单位有单位的难处,不给单位添麻烦,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几个月前,张如韫病了,儿子和媳妇好说歹说把她劝去了医院,医生让住院治疗,但张如韫执意不肯。“你担心啥子嘛?可以报销的。”儿子的劝说,让张如韫更不乐意:“不住就是不住!”最后儿子没办法,只能任由她回到家养病。

老太太在一次聊天中无意说起,原来她执意不肯住院,是因为不想给公家添麻烦,在她看来,住院就是在占公家的“便宜”!

这样的理由,让儿子和媳妇啼笑皆非。可张如韫却一本正经地说起了那一句座右铭一样的话:“任何时候,不能给单位添麻烦,不可以占公家的便宜!”末了,她又补充,“你们一定要听党的话,跟党走,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不能碰……”

受着这样的家风教诲,张如韫的儿孙和玄孙皆有所成。四世同堂的家庭中,有的孩子是公务员,有的孩子在国企和大学工作,有的孩子在海外发展……每到春节和张如韫过生日,家人几十口各自从天南海北的地方陆续回来团聚祝贺,热闹的程度可想而知。每当此时,张如韫的嘴几乎都笑得合不拢了,她还会按照“既定程序”,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哪怕这些孩子早已成家立业。

“我是长辈,应该给……”张如韫带着一些执拗。在她看来,长辈就该有长辈的姿态,一切要有既定的程序和规矩,一个家,才有家的样子。(丁洁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