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法治内江”:深深扎根群众中

http://www.scol.com.cn  (2016-04-11 20:09:55)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周海波郭飞  

治市兴市,重在法治。在推进依法治市进程中,我市各级部门、基层单位、广大群众按照“力争法治建设的若干领域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要求,以“法治精神”为引领,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创新法治建设举措,多项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创造的“内江模式”在全国、全省推广。

近日,记者走访城镇、乡村,通过所见所闻,感受到了“法治内江”建设带来的新变化——

创新形式,普法宣传生动起来

近日,内江城区101路公交车上,一部《电子商务技能培训》动漫普法短片正在播放,有趣的卡通人物,幽默的台词,逗笑了刘刚等十余名乘客。

“当前内江城区有184台公交车播放普法短片,每天观看量在30万人次左右。”市公交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片子只有3分钟,乘客坐一个站也能看完视频。

今年,内江法制宣传主打“多元化、动态化”,在传统的贴标语、挂横幅基础上,更多让文字“动起来”——

启动“公交普法万里行”活动,城区数百辆公交车成为流动普法站,滚动播放4部原创的动漫普法短片,同时精选了16个发生在身边的真实案例在长途客车上播放。特别是我市还创作了8个普法剧本,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中木偶”为载体,深入到县、乡、村巡回演出。

“这些普法宣传,都是以具体的画面、声音,让‘法’从枯燥变生动,增强趣味性,让群众更乐于接受。”市依法治市办主任肖从亮说。

今年8月25日,市中级人民法院首次试水“微博直播庭审”,在审理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时,通过官方微博“甜城天平”同步直播,至庭审结束,微博粉丝从336个飙升到3530个,6条主要微博转发量近百次。

11月2日,内江首部法治微电影《心路》登录各大视频网站,当天在腾讯视频的播放量就超过10万次。

“以前的法制宣传大多停留在纸上,形式单一。当前,互联网已融入人们的生活,借助微博、微信、网络视频等新媒体,普法宣传也实现了提档‘升级’。”肖从亮说。

为让市民全面“触法”,今年4月,我市开展“依法治市宣传教育月”,设置了30个大型法治户外广告、1800个宣传栏,各类宣传标语15000余条次。同时在《内江日报》开设“依法治市”专栏、专刊,坚持每周播发2条以上依法治市信息,实现法制宣传教育经常化。特别是坚持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将依法治国列为党校必修课,完善法制培训、法制讲座、学法考试等制度。

阳光司法,群众感受公平正义

近日,记者走进市中级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用手指在门前的触摸屏上点击,内江中院的“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一目了然——这既是我市的司法公开的“三大平台”之一,也是四川司法公开的“内江模板”,已在全省其他法院推广。

据市中级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例外”原则,到今年9月30日,全市上网公开生效裁判文书20519份,公开率100%;公开开庭信息26966条,执行信息8022条。“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收到网上申请立案346件,成功立案236件。目前,“三大平台”的访问量已达10万次。

与市中院一样,市检察院一直致力于探索“阳光检务”。2005年,率先在全省开通“职务犯罪预防网”,特别是“QQ举报”的创新推出,激发了群众的反腐热情,开办至今点击量近百万人次,群众举报贪腐案件上百件。这一创新模式,受到最高检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我市各级部门、基层单位、广大群众按照“力争法治建设的若干领域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要求,以“法治精神”为引领,大胆探索、先行先试,不断创新法治建设举措,“内江模式”“内江经验”频现。

2007年,市人民检察院与内江师范学院合作成立全省第1家、全国第3家预防职务犯罪研究所,开辟“校地合作”的研究模式,到今年,研究所已完成《内江市建设工程领域突出问题的防治研究》、《四川省工程建筑领域职务犯罪预防机制研究》等20余项课题。由内江师范学院学生创作,研究所出资拍摄的《麻将人生》、《变脸》两部廉政教育短片,还到香港参展。

在全国率先推行“契约”管理模式,则是市教育局对“依法治教”的成功探索。2013年,我市在全国率先推行学校安全稳定工作合同管理,学校分别与教师、家长、学生签订安全协议书,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

“没签合同前,学校与家长每月会发生一两起纠纷。”内江一中办公室副主任刘小刚说,签了合同后,三四个月都不会发生一起,教学秩序更加规范。目前,全市已有47.6万学生签订了合同。这种“契约”管理模式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

今年4月,内江“两法衔接”信息共享平台开通运行,全市225个行政执法单位全部进入平台,实现行政执法案件的网上监督、移送和办理。截至11月3日,全市登记2993件执法案件,其中移送46件,进一步强化依法行政力度。而在此前,我市制定的“两法衔接工作规程”,不仅规范了衔接中的案件移送、受理、监督等,还建立起了联席会等多项制度,这一经验在全省推广。

服务民生,营造公正法治环境

11月26日,在资中县城办公的律师毛国超接到重龙镇文庙口村村民打来电话,想咨询外出务工人员维权的事。去年10月,毛国超被资中县聘为首批村级法律顾问,为重龙镇8个村的村两委、村民提供法律宣传、咨询和援助服务。

“一年多来,我的电话由多变少,这也说明懂法的村民多了起来。”毛国超如是说。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如今,我市1953个村(社区)已建立了这一法律顾问制度,村民有事找顾问,干部决策请教顾问已成习惯。

“以前一个月30天都在处理邻里纠纷、社区环境问题,如今一个月也就两三件。”东兴区东风社区网格员游德说。东风社区地处城郊结合部,辖区内不少人是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在法治社区建设中,推行了接地气的“居民公约”。“总共19条,每条都是征集村民意见后商讨制定,大家制定,大家遵守。”良好的法治氛围,使东风社区在今年6月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称号。

“无论是宣传法律还是制定居民公约,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市依法治市办专职副主任郭镔乙说。

“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在威远县四方村,记者随处可见风格新颖、通俗易懂的法治标语牌、文化墙。村里调解委员会主任吴培代介绍说,依法办事,让村子不仅邻里和谐,也引来产业发展,不仅成立全市第一个农村土地产权交易中心,还引来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渔业专业合作社,金四方果业公司等一批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合作社和民营企业。

而在市、县(区)一级,我市建立了“法律顾问团”,把单一单向的“法律顾问”,拓展为结构多维的“法治空间”——市委公选一位法学博士主持政策法规科,对近几年3000多份文件进行“合法性甄别”;公开比选法律团队,将“把关”由政府延伸至“四大班子”;依托重点高校及法学院,与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签约,为依法治市提供宏观及理论支持。

与此同时,今年我市投资700余万元,打造集市民热线“12345”、市级问政平台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阳光信访业务平台”,覆盖县(区)、市级部门等114个单位,80%的乡镇(街道)建立视频接访点,实现群众足不出村就能反映事项。

值得一提的是,全市清理、调整、下放、规范行政审批事项288项,保留市级行政审批事项84项,行政审批效率综合提速78%,精简率和提速率都位居全省前列,群众办事更方便了。

此外,市妇联深化“立体维权三步曲”品牌工作,提升妇女维权力度,今年仅市级妇联形成《维权参与》记录的案件就有222件次,群众满意度达100%。

“法治为民”,如今这句话不仅挂在内江决策者、各级干部嘴边,也体现在了实际行动当中。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