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用爱心点亮希望之光:山乡,活跃着一群“红马褂”

http://www.scol.com.cn  (2017-04-24 07:18:35)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刘小玲  

用爱心点亮希望之光:山乡,活跃着一群“红马褂”

——国网内江供电公司农村“三为”志愿者服务队荣膺“四川省青年优秀志愿组织”的背后

义务检修用电设备 王冕 摄

这是一群扎根在农村、活跃在农村的“红马褂”。他们,用奉献开展志愿服务;他们,用爱心点亮希望之光。

为了农村困难群众、为了农村用电客户、为了农村电力建设,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村“三为”志愿者服务队。

他们,来自国网内江供电公司。2016年,农村“三为”志愿者服务队荣获第七届“四川省青年优秀志愿组织”称号。

■ 有一种奉献,叫志愿服务

4月19日,中午1点过。

吃完碗里最后一口饭,国网隆昌县供电公司的农电工黄太元就奔赴在去乡间的路上。在他的“日程表”上,这天他要去界市镇天宝村5组的罗世芳老人家中义务检修用电设备。除了专业工具外,黄太元还特意带上了血压计和听诊器。

见记者疑惑,同行的界市供电所副所长罗毅向记者解释:罗世芳老人与80多岁的老伴身体多病,子女不在身边,这些空巢老人是黄太元最牵挂的。曾当过多年乡村医生的黄太元,在嘱咐他们安全用电的同时,也时常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

“电灯拉线快断了,我帮你换一下”“血压有点高,要记得按时吃药”“有什么问题随时给我打电话”……在乡亲们心中,黄太元不仅是专业的“电保姆”,也是村民信任的“健康保姆”。

事实上,像黄太元这样穿上“红马褂”,既发挥专业特长义务提供服务,又做“兼职医生”“兼职修理工”“兼职妈妈”等的志愿者,在国网内江供电公司还有很多。

目前正值春耕生产期间,乡间田野处处可见村民劳作的身影。在这些身影中,有一个“红马褂”活跃在其中。他叫邱点兵,同事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义修哥”。这一绰号,来源于他有着“修理工”的特长。除了义务进行电力检查外,他还时常免费为村民维修抽水机、打米机等家用电器设备。

今年4月的一天,桂花村一村民正在使用的抽水机出现故障,焦急的村民找到了在附近巡视检查线路的邱点兵。顶着烈日,邱点兵仔细检修了半个小时,为村民解决了“燃眉之急”。

志愿服务,解决的不仅是具体问题,还为心灵撑起一片天空。农村“三为”志愿者服务队的几名队员还当起了“爱心轮值妈妈”,定点帮扶贫困家庭留守儿童,除了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帮助以外,还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带他们到县城玩耍,并组织公司里的大学生免费为他们补课。

事实上,“三为”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的志愿服务远不止这些。

■ 有一种行动,叫真情为民

去年3月,在国网隆昌县供电公司建立的“应急保障”微信群里,有人转发了一条关于双凤镇通盛村3组一特困户的信息。

看到消息后,服务队的5名志愿者随即赶到现场,了解残疾村民钟昌华家的困难和问题。架线、接电、装表……经过近5个小时的努力,志愿者们为他家免费安装了智能电表、刀闸开关、漏电保护器、照明线路、开关插座、节能灯等照明设备。“屋里的灯亮了,晚上带孩子不用再摸黑了。”钟昌华连连向志愿者道谢。

这样的事情不止发生在钟昌华一个人身上。黄荆村7组残疾贫困户石太江家的土坯房时常漏雨,在得知村里利用扶贫资金为他修建新房后,志愿者们主动来到石太江家,免费为他的新房铺设电线、安装电表。

界市镇龙台村残疾老人曾国藩今年60多岁,独自一人居住在偏僻的土坯房里,用煤油灯照明。2015年,了解到他家的情况后,志愿者们来到龙台村,克服重重困难,跨过两个山沟,增加两根电杆,将电引到了曾国藩家,让他家从此充满了光明。同时,还为他免费送上鸡苗,帮助他脱贫奔小康。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去年夏季以来,隆昌阴雨天气多,农村一些低矮房屋出现漏水,影响用电安全。“三为”志愿者服务队组织人员冒雨前往部分困难群众的家中,帮助他们简单修补房屋漏雨的地方,免费检查维护照明线路,更换损坏的电灯泡,包扎破损的电线,消除用电隐患……

事实上,在脱贫攻坚的热潮中,一直都活跃着志愿者们的身影。2015年,在县政府的组织下,国网隆昌县供电公司启动了“100户困难家庭室内改造”项目。目前,公司已花30余万元,上门为120余名困难群众改造家中的线路。

这样的志愿活动还在持续,志愿者们还将免费为更多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伸出援助之手,用实际行动践行十爱。

■ 有一种引领,叫先锋模范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罗毅,中共党员,隆昌界市供电所副所长,农村“三为”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与其他志愿者一样,除了义务检修电力设备外,罗毅还会热心地帮助贫困村民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无论是贫困群众所需,还是用电客户所急,罗毅都冲锋在前。

今年清明节前的一天,罗毅带队对有排灌站的村义务进行设备维护和使用指导,对抽水不便的村进行驻村服务,及时解决农户搭电困难的问题,也避免农户私自不安全挂钩用电。从早上7点半忙到晚上8点多,中午是简单的工作餐。当天,8个人的足迹,加起来超过100公里。

时隔近5年,罗毅仍记得2012年7月的一天发生的事情。当天下午3点过,正在值班的罗毅接到紧急报修电话称,黄家镇龙王村发生山火,火势较大,严重影响到线路设备安全。

险情就是命令!放下电话,罗毅迅速组织当班人员赶往现场。对有火情的台区进行停电,并协助政府人员扑灭山火。随后,他又对所有着火区域进行线路巡视检查,直到晚上8点过,确定线路没有受损后,才恢复供电。

罗毅还记得两年前的一天,成渝高铁隆昌北站站前广场的喷泉出现漏电情况,施工方多次处理无果。离高铁站验收只有两三天时间,施工方向界市供电所寻求帮助。

当天中午接到求助电话,罗毅与几名志愿者立即赶到现场。一样一样地检查设备,一段一段地排查线路,直到下午6点过,他们终于将这一隐形故障处理好,确保了高铁站顺利通过验收。

4月10日,细雨蒙蒙。一大早,辖区供电所的两名党员志愿者就来到李市镇黑山羊养殖场,开展义务用电检查。

“经常都麻烦你们来帮我检查用电安全。”“没啥,你看这天气忽热忽冷,羊仔还需要用电取暖,饲料加工也离不了电,我们得给你检查得妥妥的。”志愿者们一边和养殖户曹丹打招呼,一边走进羊舍开始检查。

曹丹的养羊场位于大佛坎村多宝山,是目前内江最大的黑山羊养殖基地。随着养羊数量增加到1000余只,原先的照明电已远不能满足养殖场的用电需求,同时还存在烧毁线路设备等安全隐患。

今年2月,得知曹丹要申请动力用电,志愿者们主动上门服务。新立10米电杆两基,架设线路500余米,免除用户费用5万元。从现场查勘到安装完毕,不到一周时间。

有了动力电的支撑,曹丹对创业致富之路信心满满:有了充足的电力,仅饲料搅拌加工,每天就能节约五六个工人。下一步,曹丹计划再购买一批饲料加工设备,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

■ 有一种信念,叫不忘初心

回忆起成立农村“三为”志愿者服务队的初衷,国网隆昌县供电公司总经理唐义伟的想法很简单:相比城市,农村志愿服务比较空白。长期以来,很多农电工都在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然而个人的能力有限。服务队的成立则是为了提供一个平台,把这样的善举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常态。

在国网隆昌县供电公司,公司一楼电梯旁的一个爱心捐赠箱引起了记者注意,白色的捐赠箱上写着“爱心基金”四个大字,不少从这里路过的员工,都会随手将手中的零钱投入到捐赠箱内。这是他们帮助贫困群众的重要资金来源。

这个捐赠箱每个月都能收到捐款约500元。这种设立“捐赠箱”的方式,让更多公司员工参与到了志愿活动中。

“多留十分钟,多做一件事,多帮一个人。”经过3年的发展,为进一步延伸和丰富内涵,农村“三为”志愿者服务队提出了“三多”的服务理念。

在去年一次慰问贫困家庭的活动中,志愿者们下乡看望普润镇黄荆村8组贫困户石太江。本着“三多”的志愿服务理念,志愿者们尽可能地与村干部、村民们多作交流、多了解,无意中了解到石太江的邻居——贫困户陈光跃已84岁高龄,他和老伴每天都坚持劳作。

两位老人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的精神感染了志愿者们,他们随即来到陈光跃家中了解情况。交谈中,老人透露出想养猪的意愿,但苦于无钱购买小猪。今年3月14日,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不仅带来了米、油等生活用品,还特意买了两头70多斤的小猪送给老人饲养。看着两头壮实的小猪,陈光跃脸上露出了笑容。

旗帜引领,爱心凝聚。目前,农村“三为”志愿者服务队从最初的6个人,发展壮大到了109人;从最初的界市供电所试点,如今已覆盖隆昌全部供电所。除了工作上的专业、敬业外,他们在公益的道路上也越走越远。

不忘初心,志愿接力。农村“三为”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徽,代表了志愿者们的心声:一个灯泡里面,三颗红心组成钨丝,错落的灯丝犹如爱的阶梯,旁边两人用双手托举起希望之光。再加上红色的队旗和队服,以电为媒,他们为乡间增添了一抹鲜艳的色彩。(刘小玲)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