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金融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

http://www.scol.com.cn  (2016-09-21 15:49:48)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包达仁  

——全市金融机构大力支持脱贫攻坚综述

金融支持贫困农户养殖

人行内江中支向贫困户捐赠物品

图为威远县石板河旅游景区奠基仪式

为贫困农户购置化肥

■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也是涉及千家万户、关乎民生福祉的第一民生工程。大力实施脱贫攻坚工程,金融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内江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人行内江中支”)按照市委、市政府精准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工作安排,积极引导辖内金融机构,找准着力点,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做好金融支持精准扶贫工作。

围绕重点部署

全力支持脱贫攻坚

脱贫攻坚是当前各项工作中的重中之重。今年以来,人行内江中支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重要部署,结合内江实际,打出了一系列金融“组合拳”,不遗余力支持脱贫攻坚。

加强协调联动,完善工作机制。人行内江中支主动对接市扶贫移民局、市财政局等市级有关部门,共同草拟《开展扶贫小额贷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财政金融扶贫专项方案》等制度性文件,完善金融支持扶贫工作的相关机制。主动跟踪掌握市政府对落实省委、省政府省委“五个一批”的具体方案及细化措施,做到金融服务与政府扶贫工作的有效联动。

夯实工作基础,完善金融产品。人行内江中支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主办行制度,引导金融机构优化创新贷款产品和流程,在深入研究现有贷款产品、流程的基础上,积极出台相应的评级授信、贷款管理等配套办法,为有脱贫致富意愿、有脱贫致富能力、有脱贫致富项目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截至今年5月末,隆昌联社通过小额农贷的形式发放建档立卡贫困户贷款133笔、余额274万元。

运用政策工具,降低贫困地区融资成本。引导金融机构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切实履行社会责任,对贫困地区企业和贫困户个人贷款尽可能实行优惠利率,对使用人民银行再贷款发放的贫困地区企业和个人贷款严格执行加点幅度的规定。在信贷业务办理中除贷款利息外,不收取其他不合理的任何费用。

突出工作重点,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教育扶贫,加强与教育部门的沟通协调,引导信用联社持续增加生源地助学贷款投放,满足贫困家庭学生就读高校在校期间学杂费、住宿费的资金需求,截至今年5月末,助学贷款余额为330万。二是创业扶贫,大力推行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加大与内江创业小额融资担保公司的合作力度,积极投放下岗职工、大学生、返乡农民工等各类创业贷款,尤其是对在贫困名单上的辖内农户给予自主创业强有力的信贷支持,助其脱贫致富。三是产业扶贫,提高农村产业链金融服务水平。推广“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农村产业链金融模式,通过支持现代农业科技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发挥产业辐射带动作用,以支持产业发展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

优化金融环境

科学助推“三农”发展

要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就必须用金融“长板”补齐三农“短板”,从而激活扶贫一池春水。长期以来,人行内江中支坚持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与金融惠农并重,助推“三农”经济健康发展。

为深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农村信用体系试验区的实施意见》精神,2012年以来,人行内江中支通过搭建组织平台、推动试验区建设、开展信用评定等四项措施,深入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在改善辖内农村信用环境,提高金融服务“三农”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是加强宣传及协调,推进数据库建设。

今年以来,人行内江中支加强与乡(镇)、公安派出所和政府经济综合部门的协调沟通,并通过成员单位协调会、座谈会和专题调查等形式,摸清了农村经济主体和涉农企业信用信息数据采集的基本特征与易难程度,为数据采集争取了主动。

加强实验区建设及其关联的财政、金融惠农政策宣传,引导村组基层干部和经济主体提高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在组织各家金融机构在深化“征信宣传月”“信用关爱日”等集中宣传活动的同时,涉农金融机构还针对“三农”特点,主动开展了信用知识宣传与培训走村进户、到田间地头等主题活动,扩大了信用知识宣传覆盖面,增强了农村经济主体的主动性和参与度。

加强人民银行工作的主动性。为确保信用信息数据采集和数据库建设有序推进,在人行成都分行的具体指导下,人行内江中支安排专人具体负责此项工作,并主动商请经济主管部门、涉农金融机构、乡(镇)村组干部、户籍公安协作配合,逐户上门登记造册和核实,为信用信息数据采集和数据库建设提供了基础性资料。

加强信用信息辅助管理系统建设。截至2016年6月末,全市总农户数667856户,共建立农户信用档案280792户,采集录入系统农户数据280792户;建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信用档案35户,录入系统比例100%,为推动数据库和管理系统建设,实现行政资源、金融资源、社会资源与农村经济主体的有效对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下一页尾页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