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帮扶实打实,他与贫困户打成一片

http://www.scol.com.cn  (2017-05-11 15:02:58)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龙朝阳  

寻出路送技术 他双眼紧盯农业生产

通过走访,杨雅堃了解到车家堰村贫困户因病因残致贫较多,家庭负担重,农业生产落后,满足不了正常生活。同时,他也了解到,车家堰村村民的主要种植作物是水稻,而全村水稻种植面积却只有50余亩,每户村民最多也只种了两三亩,水稻品种一般,产量也不高,都是种来自己吃,没有形成经济效益。

杨雅堃立马与一家种子公司联系,为贫困户争取到了优质水稻“川优6203”种子50公斤,可以满足约60亩田地的栽种面积。种子发下来,在村民播种之前,杨雅堃又邀请来石碾镇农技中心专家,给村民上培训课,详细告知村民水稻栽种的时间、株距等种植知识。不管贫困户还是其他村民,只要谁家有种植方面的问题,杨雅堃都会想办法帮他们解决。

“秧苗栽密一点”“你家的塑料薄膜该揭开了”……去年4月,到了水稻移栽的时候,杨雅堃又“准时”出现在了田埂上,指导村民栽种。如果遇到自己也解决不了的农业技术方面的问题,他就打电话向市农业局的其他同事咨询请教,针对村民询问较多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他就专门组织培训,让村民进行集中学习。

去年8月,杨雅堃在7组李玉芳、6组周声富、11组张明康等贫困户家中,连续举办了6期技术培训宣传会,详细讲解了合理密植技术、如何选用良种、如何维护自身权益等技术与知识,同时也对扶贫政策相关的其他问题进行宣传解释。培训会上,周声富问如何提高水稻产量,杨雅堃就仔细地为他讲解了水稻栽种密度、塑料薄膜遮盖时间、病虫害防治时段、水田水位高低等知识,让周声富家的水稻种植更加精细化。

杨雅堃一边教一边学,通过上网查资料、看专业书籍和向专家请教等多种途径,充实自身的农业种养技术,然后传授给村民。“这个品种是爸爸,市场上销售的品种是它的儿子,通过杂交才有了我们种的种子。”为了让村民听得懂、学得会,杨雅堃想出了许多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的教学,让村民很快掌握了大量农业知识。

当时正值水稻收获季节,杨雅堃还针对翻晒技巧为村民们进行了指导。“晒得太薄,稻谷会变得很脆,用机器一打就碎了。晒得太厚又不容易干,而且干得不均匀。”那段时间,杨雅堃忙前忙后,顶着大太阳到每户水稻种植户家中,指导他们晒稻子要厚度适宜,要勤翻晒,以保证打出来的米颗粒完整,在市场上能卖出一个好价钱。

除了水稻种植,村民的鸡苗存活率不高,杨雅堃就为村民培训鸡球虫病防治技术;村民发展稻田养鱼,杨雅堃请教专家向村民们指导养鱼技术和抽放水时机。“养鱼坑应占稻田面积的10%左右的规模,落差约为一米左右。”通过学习和教学,杨雅堃自己也已成半个种养专家了。

用“马不停蹄”来形容杨雅堃的工作状态一点都不夸张。据村干部介绍说,上个星期,杨雅堃又到村上和贫困户们一起去地里收了菜籽。

帮增收助致富 他为村民生产“保驾护航”

因为长年从事种子相关工作,每次看到村民栽种粮食,杨雅堃都会问一问村民种子的购买途径,并建议村民从正规渠道购买种子。

去年,贫困户韩公奎家里种的玉米苗存活很少,杨雅堃询问后发现是因为他购买了不适宜的种子。对此杨雅堃十分重视,他立即找到镇上的商家,为韩公奎更换了玉米种,并叮嘱让他将种子口袋埋在地里,如果来年收成好,便继续购买这类种子,如果因为质量问题导致减产,种子的包装袋也可以成为他获得赔偿的有力证据。

通过杨雅堃和村两委干部、驻村“第一书记”以及各帮扶部门一年多以来的共同努力,车家堰村于去年年底顺利退出贫困。村里的贫困户也从2014年的153户,减少到了18户、42人。

“最后脱贫的贫困户都是情况极特殊、家庭极困难的,要让他们脱贫致富,必须要做足工作,才不会返贫。”杨雅堃深知任务艰巨,不断为贫困户的发展进行新的谋划。

去年年底,杨雅堃将车家堰村1组贫困户韩公奎与5组贫困户汤学亨确定为科技示范户,除了更加精细地指导他们进行种植养殖,还希望他们肯干能吃苦的精神,能带动更多贫困户的发展。

目前,车家堰村正在大力发展龙虾养殖,引进业主养龙虾,让贫困户来打工挣钱,同时带动贫困户自己养龙虾增收。作为农技员,杨雅堃十分关注龙虾基地的建设,并开始了解和学习龙虾养殖相关技术。“只要贫困户有需要,我作为农技员必须义不容辞地给他们提供帮助。”杨雅堃说。(龙朝阳 文/图)

首页上一页12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