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把贫困户的冷暖时刻放心间

http://www.scol.com.cn  (2017-05-15 10:20:54)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许秀莲  

“破釜沉舟”的勇气:发展柑橘特色种植产业

5月13日这天中午,脱贫户高启良一家四口吃完午饭,正闲聊着。看到魏亮到家里来了,高启良连忙拿出凳子,笑着请“魏书记”坐,一位老人慢慢地从里屋出来,乐呵呵地与魏亮摆起了龙门阵。

老人名叫陈淑清,今年88岁,是高启良的岳母,因只育有一女,所以一直与高启良夫妻住在一起。缺乏技术的高启良夫妻,靠在外打点零工维持一家人生活。2004年,陈淑清患上了肿瘤和气管炎,每年住院治疗费用就高达上万元,高额的医疗费用,让这个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渐渐陷入了困境。

“高启良家的情况主要是疾病困扰和缺技术,发放就医优惠证后,基本上可以解决陈淑清的住院费用,还有就是给高启良申请了公益性岗位,让他家每个月有400元的稳定收入,加上陈淑清每月180元的低保金,以及小家禽养殖收入,2016年底,高启良家已成功脱贫。”魏亮说,除此之外,高启良一家还有一项收益——柑橘特色种植产业。

瓦堆湾村的柑橘种植产业,发展得有点“坎坷”。

按照扶贫攻坚总体规划,瓦堆湾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也就提上了日程。魏亮多次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泸州以及附近乡镇考察学习,经过讨论交流,大家一致通过了发展桂圆产业的方案。

在落实阶段,魏亮邀请村里的农技员做技术指导,结果农技员告诉魏亮,瓦堆湾村的自然环境不适合桂圆种植。“在泸州学习时,看到别人的桂圆产业发展得不错,但瓦堆湾村与泸州的桂圆种植所在地温差差了0.5摄氏度,虽然也可以种,但产出的桂圆品质低下,因此不适合在村里大面积发展。”魏亮说,长期以来的努力白费了,好在当时还没有开始种植,一切都还有挽回的机会。

立足瓦堆湾村的自然环境,魏亮又带着村干部到附近乡镇考察,找农业专家“取经”,最终发现柑橘种植可行性很高。回来后,魏亮再次召集村干部与村民们一起开会讨论,征求大家意见。会上,柑橘特色种植方案全票通过。“最让我感动的就是,村民们都很信任我,在我告诉他们桂圆种植无法发展的原因,又说了种植柑橘的打算后,他们都说‘魏书记,这些我们不是很懂,但我们相信你是为我们打算的,肯定是事先做好了调查的’。”魏亮说。

最开始打算发展桂圆产业时,瓦堆湾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也没有争取到上级补助资金,因此就用村民集资的方式来进行产业发展。但在决定发展柑橘种植时,因柑橘种植见效慢、投入大,魏亮担心村民集资会影响贫困户的生活质量,因此,魏亮与村干部交流讨论,决定将集资而来的款项全部交还给村民。

没了资金,柑橘产业要如何发展?魏亮说,只能“背水一战”!

“我们通过村集体来成立专合社,用‘党组织+专合社’的模式,组建鑫富源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群众发展柑橘种植。”魏亮一面在村里落实柑橘种植事宜,一面积极争取上级的各项补助,经过他多方努力,终于争取到各项资金共计126万元,用于发展柑橘特色种植产业。

“我们用争取到的资金购买了57000棵柑橘树,分发给全村230户村民种植,一共种植了800亩,占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预计盛产挂果后能亩产5000斤,每亩净增收7000元。”魏亮高兴地说,一旦全村的柑橘开始挂果,村民们都能实现增收。

高启良家种植有两亩柑橘,去年刚种下,如今长势喜人,挂果后即可实现年年增收。这也将是高启良一家脱贫后不返贫的重要保障。

扶贫也要讲创新:探索财政投资收益扶贫模式

明晃晃的阳光遍洒大地,瓦堆湾村3组脱贫户晏秉发拄着木杖,慢慢地走回新修的家。崭新的白墙黑瓦,衬得家门口色彩鲜艳的“脱贫光荣户”标志十分显眼。

今年80岁的晏秉发是一名退伍老兵,因患风湿、前列腺炎等病,常年需要延医请药,每年花费1万余元,而妻子陆自容今年74岁,身体也不是很好。之前两位老人居住的房屋是40余年前修建的土墙房,生活过得十分艰难。

魏亮根据晏秉发家里的情况,为他们量身制定了帮扶措施:就医优惠证的发放,解决了夫妻二人的就医问题;通过D级危房改造,为两位老人修建了新房;夫妻俩的养老金每月共有150元,加上晏秉发老人优抚军人补助,以及投资收益扶贫项目的分红,2016年底,晏秉发一家成功脱贫。

2015年,瓦堆湾村在全市率先启动投资收益扶贫项目试点,探索出“两集中,三权六化”模式,通过创新财政扶贫资金使用,放大了资金使用效益。

魏亮与村集体将财政投入的170万元扶贫资金,用于建成产业基础设施肉牛养殖场、鱼塘、虾塘等固定资产的使用权入股,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四川小渔村开发有限公司养殖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肉牛、肉虾相关产业,按投资额的6%保底分红和合作社利润的6%二次分红。“也就是说,财政投入的170万建成的资产与业主入股合作,而每年业主除了付给村集体6%的固定资产经营使用费外,还要将合作社所得纯利润的6%分红给村集体。”魏亮说,作为投资收益扶贫项目,村集体又将所得分红收益优先分配给每户贫困户,让贫困户又添一笔稳定收益。

据了解,投资收益扶贫项目量化给贫困户的举措将持续到2020年。目前,小渔村养殖专业合作社存栏肉牛150头,养殖生态鱼虾50亩,已实现第一次保底分红2.5万元。预计2017年全年将实现销售收入200万元、利润40万元,村集体将获得约12万元分红收益,贫困户人均可分红500元。

今年3月,晏秉发夫妻俩拿到了投资收益扶贫项目的第一次分红,共计250元。陆自容拿出“精准扶贫档案包”,从中取出自家和儿子一家的《股权收益证》。在股权收益登记信息栏,记者看到,贫困人口每人都有一股。而陆自容儿子的《股权收益证》里,还夹杂着一张“小额人身保险服务卡”,这也是每名贫困人口都有的。魏亮说,在他和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到部门帮扶资金,今年为瓦堆湾村所有贫困人口都买了人身保险。

要想富,先修路。瓦堆湾村的发展当然也离不开交通等基础设施的兴建。自2015年以来,在魏亮的多方努力下,村里新建成通组公路4.1公里,便民路14.6公里,山坪塘6口,蓄水池40口,渠系13.7公里,标准化囤水田1732米,人工大口井28口。此外,村里还改造了电网,开起了电商超市,连村里的卫生室也与市中区人民医院实现了远程对接,美丽乡村和格子湾旅游项目建设也正如火如荼地推进……如今,走在瓦堆湾村宽阔平坦的村道上,让人不禁感叹,瓦堆湾村已经“脱胎换骨”,从前的省级贫困村已经日新月异。

目前,瓦堆湾村已脱贫77户220人,仅剩贫困人口15户39人,贫困发生率已经降至2.9%。“今年,瓦堆湾村将再新建通组公路2.2公里,实现组组通水泥路,户户通便民路。”魏亮高兴地说,村里还要新建提灌站和地灌管网,届时基础设施建设会更加完善。

在魏亮的办公桌对面墙上,挂着一张张全村贫困户脱贫情况标志牌,他用这些标志牌警示自己一刻也不能放松,“我要更加努力,争取让剩下的贫困户尽早脱贫,过上好日子!”(许秀莲 文/图)

首页上一页12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