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他是村民公认的好书记!

http://www.scol.com.cn  (2017-06-19 07:47:10)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姜晓凤  

他是村民公认的好书记!

——记资中县配龙镇田家村“第一书记”孙诗建

孙诗建(右二)与新“第一书记”张兴科(右一)在刘树德家中走访

孙诗建(右二)和村民一起铺设碎石路 受访者供图

“孙书记,欢迎你常回田家村看看,我们的群众都非常欢迎你。”视频里,资中县配龙镇田家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和真诚地说。视频外,孙诗建看着这位与自己共事了两年的村支部书记,脑海中便回想起自己在田家村任“第一书记”的点点滴滴,一时间泪眼朦胧——这是6月9日,资中县举办“第一书记”汇报演出时的一个小片段,现场播放的专题短片,让孙诗建这个大小伙子着实感性了一把。

今年8月,来自资中县森林公安局的孙诗建将结束自己在资中县配龙镇田家村任“第一书记”的两年任期。两年的付出,他与配龙镇田家村的镇村干部和村民结下了深厚情谊,而他的突出表现也获得了各级表彰。今年,他被省委、省政府评为2016年脱贫攻坚“五个一”驻村帮扶先进个人,成为全省300名优秀“第一书记”之一。

任期将满,他带着“新书记”进村

资中县配龙镇田家村辖8个村民小组,有283户1084人,原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2户168人,目前有贫困户42户129人。基础设施落后、老弱病残留守人员多、无特色产业支撑,是田家村成为贫困村的三大主要原因。

6月13日上午,孙诗建如往常一样,从县城驱车来到村里。县城到田家村的这近60公里,他早已熟悉得像走在回家路上。

近期,孙诗建总是带着自己的“徒弟”张兴科在村里走家串户了解村情。今年8月份,孙诗建将结束自己“第一书记”的两年任期,而接棒上任的是同单位的张兴科。新旧“第一书记”之间,需要交流的事情很多,孙诗建教给“新书记”的重要秘诀就是“与群众打成一片”。

行走在田间地头,不时能看到在田间劳作的村民,大家都热情地与孙诗建打招呼。孙诗建一边与村民拉家常,一边向村民介绍新来的“第一书记”张兴科,并告诉村民以后要像支持自己一样支持“新书记”开展工作。

改善基建,他让村容村貌大变样

田家村的路大部分是泥土路,凹凸不平,坐在车里也是摇摇晃晃。村里许多村民都有种植水果的习惯,但总是因为道路不畅通,果子运不出去,收购商也不愿进村来,果子的价格往往比市场价格低好几毛钱一斤。

孙诗建刚来村上任职时就知道,交通的发展对一个村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一条像样的出村公路,是田家村村民们祖祖辈辈的梦想,是全村经济发展的基石,也是作为“第一书记”的孙诗建为改变村庄现状,首先想要做的一件事。他多次召开村民大会,激发村民修路的积极性,通过多方筹资,动员村民自行投工投劳硬化、铺设了碎石公路1.6公里。

村主任严达丽介绍,今年5月18日,孙诗建带领村民一起铺设碎石路,从早上8点一直干到中午12点过。担心碎石容易掉落、塌陷和滚动,铺设了碎石过后,孙诗建又和村民一起在全部碎石路面上铺了一层泥土。现在,哪怕下了雨,公路也不会像以前一样到处都是水坑了。

困扰田家村村民的,除了路还有水。村里农业生产几乎都是靠天,几口蓄水的堰塘都因为没有修缮,蓄不了水,农业生产灌溉一直很受影响。2016年3月,利用“一事一议”资金,加上村民朱万刚投资,6组的堰塘修缮一新,不仅向下挖深了,水塘周围也都进行了硬化,提高了蓄水能力。6组村民朱万财说,堰塘修整后,不漏水了,村民洗衣、灌溉都方便了许多。

据了解,孙诗建在村期间,新建山坪塘3口、蓄水池3口,疏通引水渠1.7多公里,解决了田家村“靠天吃饭”的难题。同时,他还大力改善医疗、文化、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条件,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绿化工作,美化了村居环境。

如今的田家村,道路通畅、绿树成阴、环境整洁、设施齐全,村民的生活质量正在逐步攀升。

发展产业,他让群众斗志昂扬

尽管田家村许多村民有种植水果的习惯,但长期以来没有专业人员指导,果树老化、品种单一、质量不高……诸多问题导致村民们在果树管理、水果销售等环节的效果都不理想。

如何让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是孙诗建想得最多的问题。

为了提高村民们种植果树的技术,孙诗建联系到北京农科院和省市县农林局的10余名技术专家来村里,从果树的栽种和嫁接、树形的培育、枝条的修剪到农药的喷洒以及病虫害的防治等,都进行了一一讲解,并详细解答果农在果树管理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手把手”地帮助村民掌握更多的种植技术。

目前,田家村种植的水果有新津、青见、血橙等。行走在田家村,能看到路边的果树刚刚进行过嫁接。还有一些刚种下不久的果树幼苗,迎着风俏皮地摇曳着,满满都是新鲜活力。

在一片果树地里,记者发现,果树下套种着花生,一块“经果林种植示范点”的标牌格外引人注意,牌子上写的负责人中有“第一书记”孙诗建,受益人是村民田辉森。

孙诗建介绍,依托“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资金6000元,村里以“村党组织+党员+基地+农户”模式,由贫困党员张桂贞带动周边贫困户14户,14户种植户的树苗都由村里统一采购,目前发展柑橘30余亩,形成了示范效应。

关心群众,他是村民认同的“好书记”

让贫困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是所有帮扶人员和镇村干部的共同心愿。关心贫困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是孙诗建长期以来的做法,也是他教给“新书记”张兴科的法宝。

“孙书记,你来了。”公路边的地里,6组村民田辉森正在翻土,准备种红薯,看到孙诗建,他放下挥舞的锄头,笑呵呵地打招呼。

田辉森告诉记者,孙书记来了后,给村民送种子送化肥,还指导各种农业生产技术,“孙书记是个好书记!”

据了解,到村任职以来,孙诗建共为田家村村民送来水稻种300公斤、油菜种50公斤和化肥12吨,协调了全村200多亩水稻“统防统治”,帮村民解决了水稻病虫防治的大问题。

对孙诗建满口称赞的还有7组贫困户刘树德。

今年64岁的刘树德,多年前妻子一去不返,留他独自一人居住在破旧的房子里。了解到刘树德的情况后,去年12月,孙诗建为刘树德申请了低保。刘树德种植着玉米和水稻,但粮食种子和化肥都是孙诗建给村里送来的。

“孙书记很关心我们,经常来看望我们,对我们都很好。”老人拉着孙诗建的手说着各种感谢的话,语言质朴,却饱含深情。

看着村里的残疾人查体银用简易的木棍支撑身体行走,也同时了解到部分残疾村民没有助行器,生活十分困难后,孙诗建多方奔走协调,为残疾村民发放了7副拐杖、2副轮椅。

“我跟这个村和村民都有了感情,田家村是我的第二故乡。”从刚上任时的迷茫,到后来的思路清晰,到如今的不舍和留恋,孙诗建在村里的每个角落都留下了足迹,洒下了汗水。尽管任期即将结束,但孙诗建说,“以后还是会经常回来看看”。(姜晓凤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