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舍小家顾大家,她一心扑在脱贫工作上

http://www.scol.com.cn  (2017-06-28 07:52:54)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龙朝阳  

舍小家顾大家,她一心扑在脱贫工作上

——记隆昌县普润镇汪家村“第一书记”李琳

与村民查看太空蔬菜

李琳(中)与村民一起晒草药

入户走访

“妈妈,你说我们家里面谁最辛苦?”

“谁呀?”

“我和你,我每天写作业写到半夜,你加班也加到半夜。”

——这段对话,来自于隆昌县普润镇汪家村“第一书记”李琳和她正在上中学的儿子。今年,李琳成为省委省政府表扬的脱贫攻坚300名优秀“第一书记”之一,荣誉的背后,有来自家庭的支持和她对家里人深深的愧疚。

自2015年9月在村中任职以来,修路、打井、更换变压器,李琳尽心尽力为贫困户解决生活生产困难,采用“三统三保”模式,开创企业包村模式,助力村产业发展。在她与各级帮扶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底,汪家村顺利退出贫困,而李琳却没有丝毫松懈,正为积极推进省级“四好村”、全市脱贫攻坚示范村创建工作继续奔波忙碌着。

对于相距自己在隆昌的家只有10分钟车程的汪家村,李琳说,“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乡”。

■改善基础设施 解决村民实际困难

6月26日,阳光正好,位于隆昌县普润镇汪家村的“花漫水乡”景区内,风景如画,鸟语花香。当天虽然是工作日,仍有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村民们在路边摆上西瓜、凉饮等做起了小生意,为家庭收入“添砖加瓦”。而在两年前园区建设时,他们的生活却遭遇过许多烦恼。

“花漫水乡”是由汪家村返乡创业企业家范晓军成立的现代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馥巍农业倾力打造的,于2014年开始动工修建,园区中心位于汪家村,辐射周边张佛、陈东村,而当时的汪家村还是一个基础设施薄弱,村民生活水平低下的贫困村。

园区建设期间需要大量用电,村上原有的变压器功率不够,每每动工就会出现电压不稳的情况,不仅给建设工作带来不便,也影响到了村民们的正常生活,村镇干部想了许多办法都没能根本解决问题。

2015年9月,李琳被隆昌县农工委指派到汪家村担任“第一书记”,当她来到村上时,园区尚在建设中。上任不久,李琳就与村干部一起走访贫困户,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其间,她发现一户村民家里有电饭煲却仍用柴火煮饭,询问后才知道是电压不稳的原因。而园区刚建成的设施大棚,引进了40余个太空蔬菜品种,因为经常跳闸,棚内温度难以调节,导致育苗屡屡失败,损失十几万元。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李琳连夜写了《关于解决汪家村用电难的请示》,打印几份分别送到了县扶贫移民局、县供电局和镇政府。不到半个月,县供电局就派来工作人员给村里更换了变压器,解决了200多户村民的用电问题。

电源和水源,都是村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走访时,李琳发现村里一个聚居点,50多户村民存在“用水难”问题。“村里原来有一个集中供水塔,由于年长日久,储存的水变少了,水质也不如从前,一遇到用水高峰期,就会导致缺水。”李琳说,汪家村3组村民刘长安家里人口较多,平日里做饭、洗衣都需要大量用水,尤其是夏天,水不够时,刘长安只好用水桶到外面挑水回来用。

为了尽快解决村民用水难题,李琳找到“娘家”隆昌县农林局,申请了两万元资金,在聚居点重新打井供水,又修建了一个新的供水塔,保证了固定水源和稳定的供水量,附近村民终于不用再为用水而烦恼。

此外,为了提高汪家村脱贫攻坚能力,李琳与村干部不懈努力,在各级帮扶部门支持下,落实扶贫项目补助资金280万元,新建、改建水泥路3.1公里、生产便道4公里,整治山坪塘1口、贫困户发展水产72亩;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4户、危房改造13户;建设村卫生室、电商室、文化室150平方米;落实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资金426.7万元,建成油渣路1.75公里、便民路1.4公里、活动广场1700平方米,园区农房风貌整治32户,完善了供水、环卫设施等,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生产生活更为便利。

■开创企业包村模式,助力村里产业发展

汪家村距普润镇场镇虽然只有2.5公里,但由于没有支柱产业、缺乏劳动力,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仅为4690元,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50户、154人,贫困发生率达17.25%。

如今,不仅汪家村已于去年底顺利退出贫困,村中所有贫困户也都已成功脱贫,现正积极打造省级“四好村”。这其中的变化,较大一部分都要归功于“花漫水乡”园区的带动,而之所以园区能够发挥如此大的作用,就不得不提李琳和帮扶干部共同商讨出的“企业包村”模式。

据悉,汪家村采用了“三统三保”模式与园区达成协议,即园区与贫困村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和产品统一销售;同时,园区要保障村民土地租金、务工工资以及家庭经营性收入,让村民能够稳定增收。此外,还组织村民成立了四季花海花卉种植合作社,正在组建乡村旅游民宿合作社,建立健全利益联结机制,达到进一步脱贫致富的目的。

今年57岁的蔡华玉,以前收入全靠务农,在家种点小菜和庄稼。园区进村后,她利用“家在园区”的独特优势,及时对自家的两层小青瓦住房按照酒店标准进行了装修、升级改造,开办了集餐饮、购物、住宿、休闲为一体的“有盐有味”家庭农家乐。

记者看到,蔡华玉家里的房子约有300平方米,楼下摆了不少桌子,出售小炒和凉菜等,通过楼梯上到二楼,便成为了民宿,4个房间打扫得干干净净。通过全家人的精心经营,“有盐有味”农家乐成为了“花漫水乡”景区的星级农家乐,受到广大游客的喜爱,年营业额近6万元,年均增收3万余元。蔡华玉也从一个普通农民摇身一变成为了老板。

2014年,还是贫困户的范国江将土地流转给了“馥巍农业”,每年可以收取约1000元固定资金。空闲时他又和妻子杨叶芹到园区工作,两人一天能挣到约100元,减轻了家庭压力。

除此之外,汪家村村民自己种植的秋葵、油菜、中草药等作物,“馥巍农业”都以比市场价略高的价格进行回收,然后统一进行销售。

目前,一个可容纳近20吨货物的农产品集散中心正在汪家村内慢慢成型,届时又将给汪家村村民带来新的商机。

■工作尽心尽力,汪家村成了她的第二个家

李琳是土生土长的隆昌妹子,乘车从她家到村上,经过快速通道10多分钟就能到达,而快速通道开通之前需要半小时,“快速通道为我的工作带来了不小的便利。”李琳说。

尽管汪家村已经退出贫困,所有贫困户也都脱贫,但李琳并没有松懈下来,她仍然村上家里两头奔波,防止贫困户返贫,并为村民进一步增收继续想着办法。

曾经,汪家村5组村民肖坤才20岁的儿子在外打工挣的钱只够自己生活,多年前肖坤才与妻子离婚后独自一人居住,又患有尿毒症,家里房屋倒塌,生活十分困难。李琳了解到情况后,多方协调建房指标,将他纳入了易地搬迁建设,申请了低保,又从扶贫基金会争取4000元救助资金,让他减轻了生活压力,并住上了新房。

走访时,李琳给贫困户都留下了自己的手机号码,让贫困户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拨打电话找她。贫困户知道书记这是真心帮助自己,也都不客气,有大小问题直接就打电话找李琳,有时甚至到了深夜,她都接到过贫困户的电话。

“贫困户愿意给我打电话说明他们信任我,这是好事。”除了开会等特殊情况,李琳对贫困户的来电一向来者不拒。无论是以前的半小时车程,还是现在的10分钟,李琳都会立即赶往村子为贫困户解决困难,频繁而不分时间早晚的来去,让汪家村俨然成为了李琳的第二个家。

为“大”家,舍“小”家。李琳的儿子正在上初一,由于自己工作繁忙,很少陪伴家人和孩子出去游玩,但在周末时,经常能在办公室看到母子俩的身影。李琳时时刻刻都谨记“第一书记”的重大使命,不忘初心,在推动家乡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一路前行。(龙朝阳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