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记隆昌市迎祥镇飞蛾村“第一书记”徐世伟

http://www.scol.com.cn  (2017-08-31 09:57:15)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龙朝阳  

“飞蛾”化蝶

——记隆昌市迎祥镇飞蛾村“第一书记”徐世伟

徐世伟(右二)与贫困户交流

徐世伟(左)与村党支部副书记杨邦春查看变压设备

查看养猪场的化粪池

到养猪场调研

8月28日上午10点,在隆昌市迎祥镇飞蛾村10组境内,一辆压路机正缓慢地行驶在一条泥路上,不断将崎岖的道路变为平整。“这是目前村中最后一条泥路了。”该村“第一书记”徐世伟说,这条路硬化后,飞蛾村将彻底告别“晴天灰雨天泥”现象。

2014年,飞蛾村基础设施薄弱、人均耕地少,有贫困户数79户242人;2015年9月,徐世伟来到飞蛾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项目、资金纷至沓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飞蛾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生活越来越幸福。

今年年底,飞蛾村将退出贫困,村里剩余的11户贫困户也将逐步脱贫。徐世伟表示,脱贫蓝图已绘好,只待“飞蛾”“破茧成蝶”。

打通最后一公里

公路修到村民家门口

8月28日,隆昌市迎祥镇飞蛾村。金黄的稻穗在阳光照射下十分耀眼,村民们早早就来到田里收获水稻,村里一片丰收繁忙景象。

上午10点,从飞蛾村10组传来一阵轰隆的机械作业声,一辆压路机正缓慢地行驶在一条泥路上,不断将崎岖的道路碾压平整。“这是目前村中最后一条泥路了。”飞蛾村“第一书记”徐世伟介绍,压路机正在作业的道路,位于飞蛾村10组与11组,全长1.2公里,一直是周边26户村民的出行难题。

徐世伟担任“第一书记”以来,在村两委干部的共同努力以及帮扶部门的支持下,飞蛾村共修通了6公里硬化路,6.7公里便民路,基本上通往了每家每户的家门口。而由于10组和11组地理位置相对偏远,成为了飞蛾村硬化公路的“最后一公里”。

去年年中,徐世伟向上级申请打通这最后一公里,经过各级审批,今年年初终于下来了指标。徐世伟便与村两委干部积极协调土地,可修路事宜都准备得差不多时,却发现资金出现了缺口。按照徐世伟的规划,除了项目批下来的资金外,需村民自筹的大约7万元资金,只筹集到了两万元。为了不给村民增加负担,徐世伟找到“娘家”隆昌市人大常委会,和隆昌市政协、市工商联以及市良种厂一共筹集了资金55000元,将修路变成了现实。

压路机轰隆隆的作业声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围观,“这下母亲出门散步不会摔倒了。”贫困户邓世树显得特别激动。

邓世树的母亲吴明仙今年已80岁,身体一直不好,走路全靠着一根拐杖支撑。前不久,外出遛弯儿的她就在崎岖不平的路上,被石头绊了脚摔了一跤,接连着好些天都没有出门。徐世伟在查看修路的情况时,顺路去看望了吴明仙,亲口告诉了她修路的消息,老人非常欢喜地说:“没想到,我这辈子还能够享受得到水泥路修到家门口的幸福。”

“今年年底前道路就能够完工。”徐世伟说,到时候全村就能真正实现公路通到家门口的梦想了。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改变落后贫困村面貌

令吴明仙“想不到”的不仅有公路,还有新房。去年年底,吴明仙和儿子搬入了新房过年,50平方米的房屋,客厅、卧室、厨房应有尽有,客厅的天花板上还做了吊顶,精致又温馨。

“直到搬家那天我才相信自己住上了新房。”在距离新房20多米的地方,就是吴明仙家里的老房子,屋顶摇摇欲坠,房屋墙体多处开裂,屋内阴暗潮湿。

“这不仅是吴明仙家的情况,也是全村24户易地搬迁户的基本情况。”徐世伟说,虽然自己从小在农村长大,但是走访时看到贫困户的居住环境后,他还是吃了一惊:“到现在还有人住这样的房子?”

易地搬迁安置房修建的时候,正好是8月,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为了能让无房、危房贫困户尽早住上新房,徐世伟连续8个周末都没有休息,每天在村上,顶着烈日奔走在各个聚居点,紧盯建设情况,就连女儿出生也只是请了一周的事假。去年年底,24户贫困户全部住进新房,徐世伟才松了一口气。

除了道路与房屋,飞蛾村还有一大变化就是占地2.8亩的村公共服务中心的建成。徐世伟回忆,自己来到村上的第一天,映入眼帘的是装修简陋、桌椅破旧、墙体返潮、水渍满墙的村办公室,村两委负责人及部分组长就站在泥水坑前接他们的“第一书记”。

“连正常办公都会受影响,更何况为村民服务的文化室、卫生室、电商室以及日间照料中心等功能区域。”徐世伟直面挑战这只基础设施薄弱的“拦路虎”,一次次的跑部门,一次次的开会协商,跑项目、拉资金、协调土地、监督施工,最后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如今,集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飞蛾村公共服务中心完全建成,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活动广场也于两个月前完成了水泥铺设。广场上,篮球架、乒乓球台、健身器械一应俱全,正门口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在徐世伟的带领下,飞蛾村先后修建了囤水田11口、山坪塘1口、田坎31根,改建水泥路2.2公里、生产便道6.74公里,对贫困户进行危房改造16户、打井13户,实现全村11个组硬化路全部贯通,人均取水半径不超过50米。

村里发生的实打实的变化,让村民们对这个操着外地口音的“第一书记”十分信任,“有事找徐书记”,已经成了村里所有贫困户遇到困难的第一反应。

在飞蛾村的田间地头、院坝路旁,经常能看到徐世伟与三五名村民在聊天交流。12组邬锋家的娃没有户口上不了学、4组张忠明的儿子精神病发作了、7组邓维先没钱看病、3组廖立的儿子上不起学、6组的党员吴忠金房子漏雨……这一件件“闲谈”中的民情,一一挂在了徐世伟心里,总有一天,这些问题都会被他解决掉。

紧盯产业发展

蓝图逐渐变为现实

今年3月,飞蛾村进行了领导班子换届选举,新上任的领导班子凭着一股实干精神,获得了村民们的喜爱。

其中最为明显的要数转业军人杨邦春,在外打拼多年的他拥有26年党龄,多年在外的闯荡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这是一个招揽厂商投资飞蛾的好机会。”徐世伟看准了这个人,主动联系,积极争取,使尽浑身解数,终于把杨邦春请回了村里。

杨邦春果然没有令徐世伟失望,他积极配合徐世伟,引进建设猪场项目、投资衣被加工厂、推动光伏发电建设,项目带动发展,既增加村级经济收入,又解决部分群众务工,拓展贫困户收入来源,被村民选举为党支部副书记。

28日,记者在徐世伟的带领下,在一处建筑工地上见到了杨邦春,他正在查看村中养猪场的建设情况。

今年3月,徐世伟为飞蛾村争取到了产业发展周转资金15万元,怎么用这笔钱带领村民致富成为了困扰徐世伟的一大难题。在杨邦春的建议下,将15万元投资给了村里的养猪大户包文才。“包文才有10多年的养猪经验,还有一个1000多平方米的养猪场,养了生猪上百头,目前正准备扩大规模,却缺乏资金。”杨邦春说,对这事双方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因担心养猪受市场影响大,如果处理不好对环境的污染也大,盲目投资恐怕适得其反,徐世伟将资金投给包文才时签的合同规定,合同有效期5年内,每年包文才必须保证投入资金的6%返还给村集体,5年后按市场行情进行调整,同时,养猪场的排放必须达标。并将包文才原来的养猪场进行了抵押,同时让其工作单位进行了担保。

拿到资金的包文才说干就干,首先就在新的养猪场用地旁建起了一个数百立方的化粪池,并于合同签署3天内,将9000元拨给了村集体。如今,养猪场的基础已经建成,不久后便能够投入使用。

光有一个养猪场还不足以带动全村1423人脱贫致富,给飞蛾村的产业发展提供最有力保障的是飞蛾村9组山上的100多块光伏板。

去年年中,徐世伟正为飞蛾村产业发展发愁之际,了解到市财政局与市扶贫移民局将要在三县两区的贫困村里选择建立光伏发电基地,他感觉这是飞蛾村发展的一个难得机遇。为了将这个项目引入飞蛾村,看书、上网查资料、请教电网专家、实地考察,能想到的学习途径,徐世伟全都尝试了一遍,在短短几个月内,活生生将自己变成了一个电力知识能手。

最终,徐世伟以充足的准备和精彩的答辩,力挫群雄获得了胜利,为飞蛾村争取到了100万省级资产收益扶贫资金和20万县财政局配套资金,让上千块光伏板顺利地建在了飞蛾村的土地上。

记者在现场看到,飞蛾村的光伏发电设备已经完全建成,新的变压器也已安装完毕,不久后就能够开始运行发电。徐世伟介绍,光伏发电基地功率达100千瓦,年发电量可达10万度,本着自产自用、余额上网的原则,将余点卖给电网公司,加上国家补贴,每年能够获得约8.8万元的收入。

飞蛾村在“第一书记”徐世伟的带领下,已经织好了脱贫的产业网,丰收的秋季到来,飞蛾村破茧成蝶,张开致富的七彩羽翼。(龙朝阳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