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好钢用到刀刃上:财政精准发力 助力脱贫攻坚

http://www.scol.com.cn  (2017-09-11 09:55:41)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姜晓凤  

红林村“第一书记”郑燕(左)了解村民养鸡情况

红林村5组贫困户林恒礼的妻子展示股权收益证

■项目名称:

内江市财政扶贫专项

■目标任务:

围绕全市脱贫目标任务,加快构建以综合扶贫为基础、专项扶贫为支撑的扶贫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加快构建以精准识别为前提、精准脱贫为目标的财政精准扶贫机制,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帮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牵头单位:

市财政局

■责任单位:

市扶贫移民局、市级有关部门和各县(市、区)

■项目背景:

近年来,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财政支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深入分析“插花式”贫困实际,针对贫困村、贫困户致贫原因和脱贫增收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转变资金使用方式,创新财政支持机制,积极开创脱贫攻坚新路径,确保了脱贫攻坚各项任务的圆满完成。

2016年,全市各级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53亿元,较2015年增加1.6亿元,增长170.47%。市县共投入本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4亿元,增长724%,其中市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达7000万元,是2015年的20.6倍。

去年,我市建立了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机制,协调各涉农部门将扶贫项目放在优先保障位置,确保各涉农部门投向脱贫攻坚领域的资金达到该行业年度项目资金总额的50%以上。指导各县(市、区)开展以县为主体的涉农资金整合工作,加强组织协调,落实整合措施。2016年,通过统筹整合,全市实现8.7亿元的行业扶贫资金同步投放、统筹使用,有力解决了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产业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实施内容:

增加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精准度;加强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推进财政投资收益扶贫扩面增量;用好用活“五项基金”;完善财金互动扶贫政策;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支持政策;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管。

■项目进展: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财政就成为了帮助贫困村退出、贫困群众脱贫的重要保障。由市财政局牵头完成的内江市财政扶贫专项,也在有序进行中。

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为了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市财政局全力向上争取、加大本级投入、加强涉农资金整合等手段,大力强化扶贫资金投入保障。据统计,截至目前,累计争取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0341万元,在省级资金大量向片区内地区和贫困县倾斜的情况下,比去年增加1605万元,增长18.4%;市县财政已投入资金9555万元用于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建设;拟定并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实施意见》,指导推进以各县(市、区)为主体的涉农资金整合,全市仅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整合的资金就达8787万元;市级在安排上级和本级资金项目时,集中向贫困村倾斜,如争取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资金5270万元,全部安排用于85个贫困村建设。

扎实推进基金管理。全市各级财政部门高度重视、主动担当,强力推动扶贫基金工作落地落实。我市经验被省财政厅在全省总结推广,并获省财政厅转移支付资金奖励。我市印发了《关于科学加快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使用的通知》,引导各地科学加快基金使用。截至8月底,全市共发放产业扶持基金4774万元,帮助了26117名农村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引导银行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2915万元,帮助3986名贫困人口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发放教育扶贫救助基金579万元,帮助了6047名农村贫困家庭学生;发放卫生扶贫救助基金86万元,帮助了512名农村贫困患者。

深入推进财政投资收益扶贫。针对贫困户缺劳动力、缺资金、缺技术,自主发展产业增收困难和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加大财政支农资金“补”改“投”推进力度,推进“股权量化、按股分红、收益保底”财政投资收益扶贫。落实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197万元、安排市级资金1210万元,支持52个贫困村开展财政投资收益扶贫,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并让贫困户稳定受益。

严格扶贫资金监督检查。坚持扶贫资金就是“高压线”,落实以项目为平台、以资金为主线、以资金流向为核心的监管机制,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督检查。今年以来,市财政局组织开展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四项基金运行管理情况等专项检查和绩效考评4次,对发现的问题依法惩处、督促整改,确保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的高效使用。

■现场扫描:

9月2日,在东兴区小河口镇红林村水产养殖基地,工人打开投料机,鱼儿们纷纷翻涌出水面,抢食饲料,场面欢腾。

2015年,创新投资收益扶贫项目落户红林村,市级财政投入60万元,区级财政投入40万元。该村将全部资金投入内江市东兴区红林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用于发展水产养殖,其中,9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10万元作为合作社前期相关工作经费。合作社将经营权出租给业主,业主每年按照政府投资形成的固定资产的6%交付专合社5.4万元,其中90%直接用于全村贫困户15户45人分红,10%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

借助水产养殖,红林村面貌有了大变化,村民的经济收入也得到了增加。去年11月,该村15户贫困户之一、5组村民林恒礼和爱人就领到了村里的资产投资收益项目分红2160元。

据东兴区财政局农业股股长兰雷介绍,2015年至今,东兴区全区共有创新投资收益扶贫项目点22个,累计投入中央、省、市、区四级财政资金1542万元。

作为全区10个试点之一,红林村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也正在有序推进中。该村获得省上资金100万元,用于发展林下养鸡,目前,一期养殖场已基本建设完成,1000余只鸡苗也已经入场。

和红林村一样,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在产业发展方面,也获得了财政的大力支持。

2016年,黄桷桥村获得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30万元,产业扶持基金30万元,投资收益扶贫资金70万元。据朝阳镇纪委副书记夏从刚介绍,为解决贫困户发展产业资金薄弱、劳动力匮乏等问题,黄桷桥村借助财政投资收益扶贫项目,探索“借一还二”利益分享机制,大力推进产业发展,助力精准扶贫。

针对扶贫资金分散到户后,贫困户独立发展产业缺技术、缺劳动力、资金量小,扶贫效果不明显的现状,以“万亩柑橘园区”建设为契机,将入户的扶贫资金98.18万元打捆,入股雷丰果业种植公司,发展柑橘产业。贫困户收益分配按照前两年每年每人800元,中间五年每年每人1200元,最后一年每人1400元,累计八年内分红达9000元,确保帮扶本金翻番,实现“借一还二”(农民当初投入的4488元在8年后达到9000元)。

连片的柑橘种植地,是黄桷桥村退出贫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手段,更是该村作为旅游扶贫示范村的发展亮点。截至目前,雷丰公司已种植200余亩精品柑橘,累计投入项目建设资金600余万元,提供了固定就业岗位7个,临时工作岗位30余个。

来自黄桷桥村2组的贫困户黄大度,家中有5口人,去年11月,他家共获得村里的三笔资金分红,同时,他和爱人在身体状况好的时候还到雷丰公司参与劳作,每天能有60元左右的收入。去年,黄大度一家的人均纯收入达到3944元,成功脱贫。

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转变资金使用方式,创新财政支持机制,积极开创“插花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径,是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工作的重点。通过各项财政投入,贫困村退出、贫困群众脱贫有了资金保障,产业发展也有了动力。据了解,今年,红林村和黄桷桥村将退出贫困村行列。(姜晓凤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