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生态建设扶贫:以生态建设托起扶贫希望

http://www.scol.com.cn  (2017-10-13 10:21:20)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谭孝成 姜晓凤  

民胜村经果林

■项目名称:

内江市生态建设扶贫专项

■目标任务:

根据国家、省相关政策、规划和资金投向等有关要求,以全市有扶贫开发工作任务的乡镇(街道)为实施范围推进生态资源利用,加强人居环境治理、开展防灾减灾避灾,重点支持301个贫困村加快治理突出生态问题,切实打牢内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推动完成生态建设扶贫年度目标任务。提高自然资源利用率、环境自净能力和绿色植物覆盖率,保持水土,增强防治自然灾害能力。201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34%,草地退化、湿地萎缩、水土流失等重大生态问题进一步得到治理,促进贫困村资源、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牵头单位:

市林业局、市环保局、市国土资源局

■责任单位:

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发展改革委、市气象局、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扶贫移民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乡环境治理办

■项目背景:

近年来,我市通过林业、国土、水务、环保等多部门联合开展生态建设、治理工作,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治理与保护。 2016年,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1.74万亩,对因各项工程建设征占用退耕还林地履行了置换造林报批手续,确保了退耕还林“占一补一”;贫困村建成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1577亩,占全年目标任务10000亩的115.8%,其中花椒2000亩、柑橘类1800亩、核桃1700亩、油茶1500亩,对提高贫困地区绿化覆盖,增加农民收入起到了积极作用。

2016年,我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三个基本建成”目标,以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为核心,着力理顺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扎实抓好61个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全力攻坚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切实加强环境监测和监管执法,严密防控环境风险,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内江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60天,沱江干流内江出境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改善为Ⅳ类水质。9月,顺利通过了环境保护综合督查后督察。

2016年,我市共开展了各类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培训245场次,受训人数6510人;共组织各类地质灾害应急演练1111场次,参演人数达到14550人。并根据我市实际,印发了《内江市2016年地质灾害防治预案》和《内江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县(市、区)也结合前期排查、巡查成果,制定了年度防治预案和应急预案。

2016年,四川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我市两批避险搬迁安置工程245户,市政府目标任务232户,实际完成搬迁安置245户。下达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15处(第一批8处,第二批7处),目标任务2处,已完成12处,3处正在施工;下达地质灾害排危除险项目81处,目标任务30处,已完成76处,其余5处正在施工。

■实施内容: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促进生态资源利用;开展人居环境治理;推进防灾减灾避灾。

■项目进展:

今年,我市将生态建设扶贫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精心安排部署,加强督促检查,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年度目标任务顺利完成。截至9月底,各项目标任务稳步推进。

林业两大工程:完成天保工程国有林管护13.85万亩,为目标任务13.85万亩的100%;巩固前一轮退耕还林成果31.74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成果6300亩,为目标任务的100%。

生态旅游和林下经济:完成生态旅游收入和林下经济产值8.4亿元,为目标任务10亿元的84%;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850元,为目标任务950元的89%。

防灾减灾避灾:林业有害防治率达到90%,森林火灾损失率控制在0.1‰;完成地质灾害搬迁安置(户)276户,占生态扶贫目标任务195户的141.54%;地质灾害治理实施4处,占目标任务3处的133.33%。

水土流失治理: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0.89平方公里,占目标任务1.34平方公里的66.4%。

■现场扫描:

10月11日上午,位于威远县新场镇民胜村14组的果林中,迎着微风,村民们正在林下的蔬菜地里除草。

民胜村是全市301个贫困村之一,共有322户814人。由于民胜村林地多耕地少,村里人大多选择外出打工谋生,原本就不多的耕地也渐渐变成了荒坡。

新场镇丰田村村民张胜早年一直在外打工,2007年返乡创业的他,瞄准家乡地形特点,开展林木种植。当年,他就流转了土地300余亩,种下香樟、巨桉、杉树等木质原料及部分绿化树种。2015年开始,张胜将目标投向日渐兴起的乡村旅游,陆续流转了胜利、丰田、民胜、裕河、麻柳等村土地,发展核桃、柑橘、樱桃、桃子、李子、猕猴桃等经果林,计划以水果采摘带动乡村旅游发展。目前,张胜所流转的土地总面积已经超过3000亩。

据民胜村党支部书记余秀兰介绍,张胜通过流转土地,既解决了零散村民购买种苗的问题,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渠道。

民胜村14组村民文国兵去年将自家的3份土地流转给了张胜,按照每份每年600元、3年一支付的方式,他领到了5400元的土地流转费用。经过双方协商,文国兵还和其他村民一样,每亩地又领到450元的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同时,文国兵和妻子时常在张胜的流转地里打工,按工作量每人大约每天能有50-120元不等的收入。这意味着,原本单一的土地,通过流转和退耕还林,给当地老百姓带来了三重收入。

土地流转不仅增加了土地利用率,种上各种树木的土地也真正实现了退耕还林,对保持水土、巩固生态环境也有极大裨益。记者从威远县农林局了解到,该县2015年新一轮退耕还林涉及新场、连界、黄荆沟、两河等4个镇、21个村、167个小班,总面积6300亩。

除了退耕还林,强化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工程同样是我市生态建设扶贫专项的重点工作之一。

威远县碗厂镇中心校崩塌治理工程是省国土资源厅下达该县的项目任务,下达资金363万元。

据威远县国土局地矿股股长黎张介绍,经过2008年地震,碗厂中心校宿舍楼后方危岩带上产生地表裂缝,陡崖多处危岩体发生崩落。2012年6月特大暴雨时再次发生崩落、垮塌,个别石块滚落至坡脚处,多次威胁校内人员安全,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为彻底消除隐患,经市、县两级国土部门决定,将该处纳入地灾重点治理工程。

10月11日下午,记者来到碗厂中心校崩塌治理工程现场,现场负责人范威告诉记者,本次崩塌治理工程共分为三个危岩区,Ⅰ区位于中心校拟建学校跑道正上方,由两处危岩体组成;Ⅱ区位于中心校学生宿舍正后方,主要由两处危岩体组成;危岩Ⅲ区位于教师职工宿舍后方,由六处危岩体组成。需治理危岩体量约26374立方米,采取的治理方式主要有清危、支护、锚固、主动被动防护网、凹腔封填等综合治理措施。

记者在现场看到,危岩与校园距离不足10米,处理后的危岩石块随处可见,一处危岩上,几名工人正借助电钻对有安全隐患的山体进行破碎清理。

据了解,本次治理工程从9月初正式开工,将有直接威胁的6间教室学生全部转移,经过半月时间将威胁性最大的危岩清理后,这6间教室才恢复使用。

黎张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已将直接威胁教室的危岩清除,其他治理措施正在保证安全和质量的情况下加紧施工,确保12月完成验收。(谭孝成 姜晓凤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