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脱贫攻坚:一针一线下足“绣花”功夫

www.scol.com.cn  (2018-01-18 09:54:19)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兰萍  

资中县发轮镇庙沟村电动缝纫示范班 王斌 摄

东兴区田家镇铁皮石斛产业助农增收 王斌 黄正华 摄

易地搬迁住上新房 黄正华 摄

市中区永安镇石板村厨师培训 王斌 摄

回眸2017:脱贫攻坚捷报频传

2017年,我市全面完成了85个贫困村退出、2.7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8%。

完成县乡道改造41.9公里,村级公路新(改)建283公里;完成贫困村水土流失治理1.34平方公里,解决1486名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17个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

全市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代缴率100%,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将符合低保规定条件的63454名贫困对象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

帮助贫困对象发展特色种植业3.25万亩,发展养殖业82.3万只(头)。

建成幸福美丽新村764个,创建省级“四好村”32个、市级502个、县级755个。

1月2日,新年伊始。东兴区永兴镇碧云村的田间地头,几十名村民正举锄开垦,栽种名为“五月脆”的李子树。

“我把全部土地入了股,这是我们家的新希望。”年过花甲的贫困村民李远光干劲十足。他告诉记者,等到2020年后,他的5亩土地,仅销售李子就能赚5万余元。

日子有奔头,脱贫有劲头。和李远光一样充满希望的,还有村里其他29户贫困户……

贫困群众身上发生的可喜变化,源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在我市的大力实施。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数据显示,2017年,我市全面完成了85个贫困村退出、2.7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28%。

筑牢保障:高位统筹精心部署

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今年以来,我市召开市委常委会等30多次会议,专题研究脱贫攻坚工作,解决脱贫攻坚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市级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多次深入基层、深入联系贫困村调研督导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市形成用心用情用劲抓好“头等大事”的浓厚氛围。

“真扶贫、扶真贫”,就要扶到老百姓的心坎上。

围绕85个贫困村退出、2.78万贫困人口脱贫的目标任务,我市先后出台《内江市“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内江市22个扶贫专项2017年工作方案》《内江市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要点》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通过顶层设计,强化支持保障,助力脱贫攻坚。

为解决实施环节的具体问题,还制定出台《内江市推进脱贫攻坚十条措施》《关于加强脱贫攻坚基层基础工作指导意见》《内江市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办法》《内江市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方案》《内江市脱贫攻坚“定位提醒”制度》《内江市脱贫攻坚“1+2”考核体系》等系列重要文件。

脱贫攻坚是硬仗中的硬仗,必须付出百倍努力。

为赢得这场战役,我市始终坚持高位统筹,精准发力,合力攻坚。创新党建引领扶贫模式,大力实施“千名第一书记”选派计划,实现贫困村“五个一”和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力量全覆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不断提升;创新“1+4”精准扶贫机制,通过改革创新、重点突破的方式,不断激发农村土地、农民资产、市场主体、农村劳动力、农村金融的活力;健全“立体督查”工作推进机制,进一步增强督查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为实现“六个精准”夯实基础,保证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建立“定位提醒”制度,强力督促各级各部门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打通症结:民生事项重点推进

随着春节临近,回家过年的村民越来越多,东兴区小河口镇红林村村委会办公室前的小广场,成了村民们聚集聊天的热闹场所。

紧挨着村委会办公室的是一幢青瓦白墙的平房,这是该村的卫生室,有储物室、诊室、病房各一间,虽然面积不大,但是整洁、卫生。村民有个伤风感冒等小问题,都可以在这里解决。

而在市中区史家镇四美村,村民不仅能到村卫生室看病开药,该村的贫困户还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提供专业服务。不少村民表示,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我市突出抓好贫困地区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道路、饮水、住房、教育、健康等重大民生事项,切实补齐脱贫短板。

截至目前,完成县乡道改造41.9公里,村级公路新(改)建283公里;完成贫困村水土流失治理1.34平方公里,解决1486名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完成17个贫困村农网升级改造。

全面落实教育扶贫相关政策,将全市所有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纳入资助范围,无因贫辍学现象。认真落实“十免四补助”、分级诊疗、免费健康体检等卫生扶贫政策,全市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代缴率100%,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费用个人支付占比控制在10%以内。

狠抓兜底扶贫。将符合低保规定条件的63454名贫困对象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并提高低保标准到3360元/年/人,实行低保线和扶贫线“两线合一”。与相关保险机构签订扶贫小额保险合作协议,统一为贫困人口办理扶贫小额保险,为意外伤害、伤残住院治疗等情况下获得赔偿提供了保障。

拓宽渠道: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2017年11月18日上午9点30分,市中区朝阳镇洪家寺村车水马龙,来来往往的人群使原本寂静的小山村变得异常热闹。第三届朝阳柑橘旅游文化节在此拉开帷幕。听着歌儿、看着舞蹈,青山绿水间,人们的笑声不断传来……

洪家寺村脱贫致富的经历,让作为邻居的下桥村、黄桷桥村村民看在眼里,羡慕在心里,不过,同样的好日子也正向他们走来——

近年来,朝阳镇积极探索“三借三还”、“三生模式”等一系列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尤其是以雷丰种植有限责任公司为代表的一批企业入驻,大力发展柑橘产业,不仅让沉寂的土地重新焕发出生机,更带动当地村民走上了增收致富路。如今,该镇已发展爱媛38号、春见等精品柑橘近5000亩,初步形成了环黄河湖精品柑橘产业带,并成为市中区万亩柑橘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

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资料显示,我市结合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等,大力实施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帮助贫困村、贫困户发展产业。2017年,帮助贫困对象发展特色种植业3.25万亩,发展养殖业82.3万只(头)。

在大力发展产业的同时,积极开展村容村貌整治等活动,累计建成幸福美丽新村764个,创建省级“四好村”32个、市级502个、县级755个。

扶贫扶志:巧借外力激发内力

2017年4月27日,60多岁的老党员徐福根准时来到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村委会活动阵地,听了该村“农民夜校”关于长江家风和草莓近期管理技术两堂课。

徐福根老人几乎每堂课都来。“不仅能学到东西,每半年还能到超市兑换一些生活必需品。”他说。

农村要发展,被搅动的不能仅是产业,还有村民的观念。

激发内力,巧借外力,多管齐下。一年来,我市坚持“扶贫先扶智和志”。

——狠抓精神扶贫。扎实开展“十爱进万家”行动、“邻里守望”互助行动、移风易俗行动、农村环境“五清”行动等精神扶贫“十大行动”,评选“十爱”典型人物、“好媳妇”等先进典型830余名,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

——开办农民夜校。在所有贫困村开办农民夜校,创新实施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帮助群众了解扶贫政策、掌握农业技术、提高劳动技能。截至目前,共制发图文教材13.5万册、音像教材8268部,配备农民夜校专兼职教师7300余人,授课10.3万余学时,参学农民群众达195.1万余人次。

——强化典型宣传。2017年,中央电视台第二频道、《中国科技日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信息》、《四川日报》《四川经济报》及省级网站等,共刊(播)发我市脱贫攻坚经验做法120余篇(条),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贫困群众、感染贫困群众,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致富光荣、懒惰致贫可耻”观念,用勤劳双手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展望2018:再打一场漂亮仗

❶确保2014-2017年已退出贫困村和2018年计划退出贫困村同步稳定达到“一低五有”、已脱贫贫困人口和计划脱贫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四个好”。

❷聚焦聚力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基础设施、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绿色生态等重点。确保资金项目向当年计划退出的贫困村、脱贫贫困人口聚焦扶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

❸进一步用好“五个一”“三个一”帮扶力量,开展好“扶贫日”“万企帮万村”“栋梁工程”等活动,引导更多项目、资金、人才等支持脱贫攻坚工作。

❹着力在深化改革、盘活资源、用好四项基金等上下功夫,对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案例,召开表扬会、现场会等示范推广,切实以改革创新推进精准脱贫。

1月的内江寒风凛凛,但在小河口镇红林村却毫无萧瑟之感——装满水的鱼塘碧波荡漾,成片的柚子林郁郁葱葱,正在建设新房的村民忙忙碌碌……尤其在“红林鸡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内,闲散“溜达”的青脚麻鸡和四处乱飞的茶花鸡让整个基地热闹不已。

这让该村村民邓伟才看在眼里,乐在心里,作为基地的一名“小股东”,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他每年最少能获得900元的保底分红。他盼望这些“红林鸡”能帮助他走出贫困,走向富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内江不负重托,脱贫攻坚捷报频传。

按照规划,我省确定:“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市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其中关键的一步就是:“到2019年我市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

面对依然艰巨的任务,脱贫攻坚仍将是甜城5386平方公里大地上的一场鏖战。

2018年,是决战决胜的重要一年,更是关键一年。

坚持“回头看”“回头帮” 保护脱贫攻坚胜利果实

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

如何确保贫困户在脱贫后不因劳动力缺失、病患等问题返贫,是2018年我市脱贫攻坚工作重点之一。

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市将坚持脱贫攻坚与“回头看”“回头帮”并抓,在完成脱贫目标任务的同时,把已退出贫困村、已脱贫人口作为重中之重,保持政策、资金、项目的连续性、稳定性。确保2014-2017年已退出贫困村和2018年计划退出贫困村同步稳定达到“一低五有”、已脱贫贫困人口和计划脱贫人口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在此基础上努力实现“四个好”。坚持工作安排先难后易、脱贫退出先易后难,确保每个阶段都有明显成效,积小胜为大胜。

扎实推进“精准扶贫” 补齐脱贫退出短板

面宽量大、劳动力少、文化程度低、病患残疾多、基础条件差……内江这种典型的“插花式”贫困状况,在全省都是不多见的。

要全面决胜小康,“精准扶贫”仍是有力武器。

2018年,我市将继续坚持问题导向,聚焦聚力住房安全、产业发展、就业增收、基础设施、教育扶贫、卫生扶贫、绿色生态等重点。因地制宜,精心制定实施22个扶贫专项年度工作计划和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确保资金项目向当年计划退出的贫困村、脱贫贫困人口聚焦扶持,集中力量打“歼灭战”,一个一个堡垒攻克。

同时,将更加重视因村因户因人施策,精准布局重大项目,统筹解决存在的个别特殊困难,一针一线下足“绣花”功夫,逐步补齐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退出短板。

强化社会各界参与 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作为省定贫困村,东兴区郭北镇亢家村基础设施差,产业底子弱,劳动力大量外流。

仅凭政策兜底肯定不能脱贫。经过驻村干部黄杨多番分析,积极联系,成功引进四川祥和茂制衣集团有限公司在村里设立服装加工点,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并获得稳定收入。

全面决胜小康,绝不是一个人的事。

2017年,我市发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以“栋梁工程”“万企帮万村”“10·17”扶贫日系列活动为载体,捐赠扶贫助学资金856.9万元,资助贫困学生4519名;107家民营企业与85个贫困村建立了对接帮扶关系,企业为贫困村基础设施捐资、垫资2000余万元,捐资捐物100多万元,吸纳贫困村困难群众近1000人就业。

2018年,我市将进一步用好“五个一”“三个一”帮扶力量,开展好“扶贫日”“万企帮万村”“栋梁工程”等活动,引导更多项目、资金、人才等支持脱贫攻坚工作;进一步发挥人大、政协和工商联、群众团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市内国企、在内央企等作用,鼓励引导各类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脱贫攻坚;进一步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坚持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深入开展感恩奋进教育,扎实推进“四好村”“脱贫攻坚示范村”创建,办好农民夜校,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用勤劳双手改变贫困面貌。

全面推进改革创新 激活脱贫攻坚更多能量

1月6日,星期六。

这是2018年的第一个周末,资中县高楼镇三岔村“第一书记”黄仁忠依然坚守在乡下,村里种植的几百亩不知火正在成熟期,黄仁忠正和村民们一起,丰收“脱贫致富果”。

在新一轮脱贫攻坚中,继续实施“千名第一书记”选派计划,充分激发“第一书记”力量,仍是关键之举。

同时,我市还将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脱贫攻坚政策措施,开动脑筋、大胆创新,进一步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实效性。在坚持“定位提醒”“一周一会商、一周一调度、一周一通报”等制度、推广“两集中、三权六化”投资收益扶贫模式、发放“明白袋”“明白卡”“明白书”“明白条”、实施精神扶贫十大行动等基础上,着力在深化改革、盘活资源、用好四项基金等上下功夫,对发掘的脱贫攻坚先进典型案例,要召开表扬会、现场会等示范推广,切实以改革创新推进精准脱贫。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

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更是一种动力,激励着内江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在2018年的脱贫攻坚战中,再打一场漂亮仗。(兰萍)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