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扶智”拔穷根:贫困村创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

www.scol.com.cn (2018-08-17 09:32:58)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姜晓凤 余紫涵  

“扶贫扶智”拔穷根:贫困村创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

——记资中县重龙镇元兴村“第一书记”王埠

王埠(左)帮村民收玉米

王埠(右)与村民万素华交谈

王埠(左)与刘隆光讨论血橙种植技术

元兴村1组的文化室与卫生室相对,两座房子间是活动场所,在农作物收获季,则成为当地村民的临时晒场。王埠从文化室出来,脚踩在晒场的玉米上发出沙沙的声响,他身着短袖衫加牛仔裤,挎着小黑包,简单朴素,手里的一把折扇是他夏季开展驻村工作时的常用装备。

元兴村位于资中县重龙镇文江场口,原属省定贫困村。全村辖9个村民小组,有310户881人,其中,贫困户45户113人。2015年8月,来自资中县民政局的王埠被派驻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各项“扶贫扶智”行动,到2016年底,该村45户贫困户全部脱贫。2017年底,元兴村实现了贫困村退出。因为表现突出,今年4月,王埠的名字出现在四川省拟表扬的300名贫困村优秀“第一书记”公示名单中——

扶贫,离不开道路建设

8月13日下午,王埠再次来到元兴村4组,了解养猪场的情况。天色骤变,在离养猪场不足百米的地方,一名小伙正在抢收玉米,看着他着急忙慌的样子,王埠赶紧上前帮忙。

玉米晒在一张巨大的广告布上,王埠和小伙子配合着,各自拉起广告布的角往中间一提,平铺的玉米粒立即滚落到中间,不一会就全部集中到了一起。灰尘顺势向上扬起,王埠轻轻咳嗽一声,头扭向一边又马上转过来。他在一旁拉着广告布,协助小伙子将玉米装进箩筐。

“谢谢你了,王书记!”小伙子笑着说,嗓门挺高。

对于王埠来说,在走访过程中顺手帮村民干点农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谢啥子,这又不是啥子大事,举手之劳。”他说。

三年了,王埠早已和村里老百姓打成一片。然而,三年前刚接到自己当“第一书记”的任务时,王埠心里还是有些没底的。

“一来没有农村工作经验,怕工作干不好;二来家里还有两个年幼的孩子,需要陪在身边照顾和教育。”这是王埠最初的顾虑。

4组脱贫户万素华今年69岁,在她眼里,王埠态度温和、谦虚,没有架子。去年,她想养猪却苦于没有本钱,是王埠为她做的担保才贷到5000元。

对于同组村民何玉翠来说,她感受最深的是,王埠的到来给村里带来了很多实际的变化,其中道路变化最大。何玉翠指着一段泥土公路说:“以前的路全部都是这种路,走起来才恼火哦。”说着,她蹬了蹬脚下的水泥硬化路,“现在走起安逸多了,鞋子不用沾泥巴了。”

何玉翠脚下的公路,存在已有十多年,但此前一直未能硬化。

为了修路,王埠积极向上争取到幸福美丽新村项目资金80余万元,和村“两委”发动群众自筹20万元,同时,向帮扶单位市疾控中心争取到6万元。与此同时,王埠发动甘露镇的一名爱心人士捐款1万元。2016年11月,从7组到4、6、9组的1.7公里道路硬化工程正式动工,并于次年春节前完成了建设。

增收,离不开产业带动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土地要生财,全靠产业带。

王埠发现,元兴村村民大部分以种植玉米、红薯、油菜等传统农作物为主,规模小、效益低,因此他开始思考如何利用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

但是,发展不能盲目,必须要有足够的底气。底气从哪里来?从学习中来。

2017年3月,王埠和村“两委”班子组织村里的小组长、贫困户及村民代表共计30余人,到骝马镇三柏村参加“四川晚熟血橙现场观摩与发展推进会”,学习先进的血橙种植经验。当地血橙的发展规模和巨大的经济效益深深触动了小组长和贫困户,不少人当场表示想在自家土地上栽种晚熟血橙。

“思想上转变了,脱贫就有希望了。”王埠说。

回村后,王埠和村“两委”马上召开村民大会,动员村民发展血橙种植。“我们在村里动员大家积极种血橙,土地在公路沿线的、愿意种的、都可以免费发放种苗。”由于支持力度大,加上前去学习的贫困户及小组长的宣传,许多村民踊跃报名。

同年4月,王埠向派出单位资中县民政局争取到8万元帮扶资金,专项用于血橙种苗购买。这8万元为村里108户村民购买了晚熟血橙苗12384株,在公路沿线形成了2.7公里血橙种植带,种植面积逾230亩。

84岁的老党员刘隆光,是参与血橙种植的积极分子之一。刘隆光是个热心肠,13日下午,见天气突变,他便帮着其他村民收粮食。得知记者正在采访村里的血橙种植产业,刘隆光热情地邀请记者和王埠到他的地里看看。

担心老人安全,王埠一把拉住刘隆光的手,两人一起往地里走去。在一株血橙树旁,两人蹲下查看树苗长势,并就树苗的栽培、管护等问题进行讨论,十分投入。

在刘隆光眼里,王埠虽然年轻,但工作干得很好,也很注重和群众搞好关系,村民都很喜欢他,也积极支持他的工作。

为了使血橙得到有效管理,2017年11月,王埠发动村里的党员牵头成立了资中县元兴盈盛果业专业合作社,并将党员精准扶贫示范项目资金、帮扶部门资金入股合作社。同时,他还发动19户普通村民及10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方式加入元兴盈盛果业专业合作社,而合作社的分红不仅是贫困户增收的渠道,也将成为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来源。

王埠介绍,去年10月,元兴村在4组投资建设的养猪场顺利建成,并于今年6月与业主签订了承包协议。未来,养猪场将每年缴纳1.8万元给村集体。

致富,离不开文化扶智

走进元兴村文化室,图书、腰鼓、音响等文化设备一应俱全。王埠说,如今的元兴村,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群众的参与积极性非常高。

群众文化生活大变样,也是近几年才有的事。

以前,许多村民喜欢打麻将,不注重人居环境。看到这个现象后,王埠和村“两委”班子商量,利用现有资源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改变村民的不良生活习惯。

8组村民魏尤水告诉记者,自从村里的文化室建起后,他常常到文化室看书,与此同时,每个月村里放电影,他和家人都会来村文化室外的活动广场上观看。

建起文化室和活动场地后,王埠动员村里的坝坝舞队骨干教村民跳舞,在舞蹈队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坝坝舞队伍中,活动广场每天都热闹非凡。如今,村里组建了好几支舞蹈队,还自发组织起军鼓队,村里举办活动时,节目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除了精神面貌的改变,王埠也注重村容村貌的提升。“改善村容村貌也就改善了村民居住的环境,而这个必须要人人参与。”王埠说。

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共同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王埠和村“两委”以及驻村干部做了很多思考,他们决定在村里开展“卫生示范户”“卫生合格户”评选活动。

王埠向帮扶单位市疾控中心争取到2万元,在村里建立起卫生基金,并从衣被整理、农具摆放、院坝卫生、庭院绿化等方面对家家户户的环境卫生进行打分,从中评选出“卫生示范户”“卫生合格户”,评选结果在村里的荣誉榜上公示,并给予价值30—50元不等的奖品。通过评选活动,村民受到鼓励,逐渐改变了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更加注重环境卫生。

“扶贫扶智”,这是王埠开展文化扶贫的初衷,也是他落实乡村文化振兴的一次探索。实践证明,丰富的文化活动,能够提振村民的精气神,为脱贫致富增添“新动能”。朝着这个方向,元兴村正在大力创建省级“文化扶贫示范村”。(姜晓凤 余紫涵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