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东兴区椑南镇龙湾村“第一书记”黄永

2019-09-10 09:26:46来源:内江日报编辑:周海波陈莉萍

力拔穷根 助农脱贫

——记东兴区椑南镇龙湾村“第一书记”黄永

黄永(左)同贫困户讨论房屋扩建方案

黄永(左)在罗非鱼养殖基地走访

9月5日,秋雨淅沥,东兴区椑南镇龙湾村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第一书记”黄永和一群村民代表正在召开村民代表会议。

2017年以前,要想拥有一个像样的会议室,对该村的干部群众来说,可谓“奢侈”。如今,崭新的村党群服务中心、宽敞的活动广场“闪亮登场”,图书室、卫生室、卫生间等也一应俱全,村民茶余饭后、生病就医有了舒心的“活动场”、贴心的“服务站”。

说到村上的变化,村民多会提到坚持不懈拔穷根的“第一书记”黄永。这两年,因为有了他的参与,龙湾村今非昔比。今年,黄永还被四川省委、省政府评为2018年度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引进业主种果养鱼,贫困户人均年增收可达1800元

龙湾村山高坡陡,土地近一半摞荒,基础设施差、居住环境差、劳动力大都外出打工,剩下的老弱妇孺只能发展一些家庭种养业,一直是集体经济空壳村。

要想脱贫致富,只靠传统的零散种养可不行。2017年2月,来到龙湾村担任“第一书记”后,黄永决定扶持产业带头人,并以村集体入股产业的形式,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经多方了解咨询,黄永把产业发展重点放在了种植百香果和养殖罗非鱼上。

百香果营养价值丰富,应用广泛,在我市尚无规模种植,市场发展空间大,效益较为理想。更重要的是,百香果种植当年即可挂果,且挂果周期长;罗非鱼刺少,生长周期短,市场售价也比较可观。正好龙湾村有大量闲置田地,让这些“沉睡”的资源活起来,还能为村民带来额外收入,可谓一举多得。

发展产业不是小事,不能打无准备之仗,与业主商定后,黄永便带着业主和村干部等外出学习经验,远至广西桂林、近至内江周边,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想要项目落地不是易事。为帮助业主解决后顾之忧,黄永多方奔走,项目立项、申请资金、协调村民……三个月后,卢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60亩百香果种植基地建设正式动工,一株株百香果苗在此扎下根。

目前,卢燕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百香果已采摘了好几轮,销售十分紧俏。看着藤上的累累硕果,合作社负责人卢燕言语中充满感激:“黄书记的付出是最多的,最辛苦的就是他!”

自龙湾村发展百香果种植和罗非鱼养殖以来,约40名村民在合作社获得就业机会,其中包括20余名贫困户。村民在此务工,每月收入2000元左右,加上土地流转费,收入较之前有了明显提高。2018年,村集体收入近4万元,其中70%用于贫困户分红,30%用于村基础设施维护和慈善开支。

今年,预计全村集体经济收入将在上一年基础上翻番,加上全村每年土地流转、贫困户分红、务工等收入达40万元,贫困户人均年增收将达1800元,龙湾村贫困面貌大为改观。

“私人定制”帮扶方案,龙湾村实现户户有产业

龙湾村5组青年余贵佳的父亲患有精神疾病,长期在外流浪,母亲离家后不知所踪,哥哥在外打工很少回家。多年来,余贵佳借住在亲戚家,直到10岁才上小学。

更不幸的是,余贵佳在年幼时不小心烧伤了自己的右手大拇指,从此大拇指再也无法屈伸,生活十分不便。这些年来,余贵佳十分想通过手术改变大拇指不能屈伸的情况,无奈家境贫寒,只能作罢。

2017年7月,为了帮助余贵佳重拾自信,黄永几次三番奔走在相关部门、医院间,为余贵佳争取补助,解决手术费用及手术期间的生活费用。术后,余贵佳顺利康复并到深圳电子厂务工,月收入4000余元。

脱贫户徐兴高已经年过七十,还能靠自己的双手让一家人的生活摆脱贫困,老人最想感谢的人就是黄永。

徐兴高老两口与儿子相依为命,一家三口仅靠种地和儿子的务工收入过活。收入十分有限,加上儿子常年受到肺结核的折磨,让本就过得紧巴的家庭雪上加霜。

了解到徐兴高的儿子有兔场工作经验,家中还养了少量兔子,黄永建议其扩大养兔规模。在黄永的鼓励下,徐兴高开始大量养兔。

一有时间,黄永就会去徐兴高家了解兔子的生长情况。听说扩建兔舍需要建筑材料,黄永就回“娘家”争取,免费为徐兴高送来沙石等,并帮他搭建好兔舍。

在黄永的帮助下,徐兴高家的商品兔养殖十分顺利,2017年和2018年累计出栏4000余只,共收入约17万元,日子越过越红火。

徐兴高家,只是黄永实施“私人定制”产业计划中的一户。

黄永还根据实际情况,为多户村民“私人定制”了产业发展计划,发展家禽家畜养殖。

为激发村民发展产业的热情、促进龙湾村产业发展,黄永还联合帮扶单位制定了资金激励措施,以贫困户投入成本的42%进行定向补助,缓解贫困户启动资金紧张的状况。截至目前,龙湾村已实现户户有产业、人人有收入。

扶贫扶志拔穷根,昔日“懒汉”变“勤快人”

“扶贫,不仅要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更要让大家的精神强起来!”这是黄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为此,在努力发展产业的同时,他也注重改善村民的精神面貌,让大家真正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卢大贵干活没有问题,很勤快。”说起在自家合作社务工的卢大贵,卢燕夸赞道。

其实,卢燕口中勤快的卢大贵曾经可是村里出了名的“懒汉”。50多岁的他和母亲一起生活,二人仅靠种植少量水稻生活。

黄永了解情况后,主动去到他家鼓励其发展产业。但不管黄永如何磨破嘴皮,他都不为所动。“我身体不好,干不了。”卢大贵总是这样回答。

发展产业身体不行,黄永便为他联系了看守工地的工作。没想到最后卢大贵也是不了了之。

黄永不愿放弃,他多次去给卢大贵作思想工作:“要靠自己才能脱贫,才能过上更好的日子……”此外,黄永又给他安排了公益岗位,并为其母亲申请了低保。

感受到帮扶干部的诚意,卢大贵的思想渐渐发生了转变,逐渐从以往的“懒汉”变成干活积极的“勤快人”。

今年,卢大贵还主动到百香果种植基地务工,4个月收入超过1万元。

除“一对一”扶志外,黄永还注重在村里大力弘扬新风正气,常态性开展“五清”行动和村容村貌整治,开展脱贫能手、致富能手、五好家庭、好媳妇、好婆婆评选活动,努力形成脱贫光荣、孝老敬老,邻里和睦、知书达理,爱党爱国、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风气。

采访当天,卢大贵叫住黄永,邀他商量在危房改造后的住房边改造厨房、厕所等事项。他一面精神十足地比划、描述自己的规划,一面询问黄永的意见。

深切体会到以卢大贵为代表的村民精神面貌的变化,看到村容村貌逐步改善,黄永对于龙湾村今年退出贫困村这一目标信心笃定:“我相信,只要我们保持着这股韧劲,各方面一起努力,就能顺利实现脱贫目标!”

接下来,黄永还将和村上一起继续完善公路、田坎等基础设施建设,在扎实帮扶贫困户的同时做好“回头帮”“回头看”,确保龙湾村贫困群众真脱贫,不返贫。(陈莉萍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