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瞄准目标, 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http://www.scol.com.cn  (2016-10-14 10:03:09)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李仁胜 邓婉蕾  

喜获丰收(资料图)

资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扶贫济困送温暖(资料图)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坚决打赢这场硬仗。

就如何致力不漏一户、不落一人,打赢脱贫攻坚战,市人大代表和参加市政协七届一次会议的市政协委员纷纷各抒己见、建言献策——

■扶贫必精准, 致富不漏人

“脱贫攻坚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脱贫工作要求,是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显示了市委、市政府攻坚克难的莫大勇气,也显示了市委、市政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提及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的举措,市人大代表向雪莲表示非常赞同。她说:“脱贫攻坚工作已经进入到决胜阶段的关键时期,是兑现承诺、取信于民的重要时刻,也是首次迎接第三方评估的关键时刻。”

向雪莲建议,一是精准回头看,确保贫困户识别工作更加精准;二是精准严对标,严格按照贫困村退出和贫困户脱贫标准,对没达标的任务和尚需解决的问题,迅速出台措施加以解决;三是精准补短板,帮助贫困户因地制宜,选准产业,增强贫困户产业发展后劲,确保脱贫后不返贫;四是精准排工期。距离第三方评估仅有两个月时间,“一低五有”、“一超六有”中的硬软指标还有扫尾工作未完成的,要倒排工期、风雨无阻,按进度要求高质量完成扫尾工作,确保贫困户认可、第三方认可及人民群众的认可。

“相信市委、市政府定能率领全市人民,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积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向雪莲说。

■找准穷根子,拓宽致富路

就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市人大代表陈其军认为,要找准穷根子,摸准病因对症下药。我市贫困村大多在比较偏远的山区,家庭收入主要以传统农业为主,收入效益低,且抗风险能力差,加之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更是制约了经济发展。

“要配齐好班子。切实按照‘五个一’的标准,把有开拓精神、经济头脑、善于为百姓办事、敢于负责担当的能人选拔进各村脱贫攻坚工作队伍,强化协同配合,确保脱贫攻坚工作扎实开展。”陈其军说,尤其各村“第一书记”,要充分发挥协调各方的作用,统一责任领导、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驻村农技员以及村两委的工作思路,形成合力,扎实开展脱贫攻坚工作。

陈其军建议,要深入调研各村实际,深挖地方特色资源,拓宽致富路子。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改善贫困乡村基础条件,重点加大制约贫困村发展的村组道路、人畜饮水、农田灌溉、农网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扶持建设力度,彻底解决贫困村群众行路难、吃水难、增收难的问题;另一方面,整合各方资金和政策,鼓励城市资源下乡、龙头企业进村和打工人员回乡创业,找出适合各村发展的产业,盘活扩大村级集体经济。

■瞄准产业化,助农鼓腰包

来自基层的市人大代表张强盛坦言,参加人代会后,他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现在很多贫困村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因路况不好、运输困难,导致销售情况不理想,这严重制约了农民通过售卖农产品脱贫致富。”张强盛建议,要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村民致富打好交通基础。

张强盛说,针对村级集体收入少、保障服务能力弱这个短板,既要抓立竿见影的短效扶贫项目,更要抓管长远、打基础、长见效的扶贫项目。要紧紧把握农业产业化步伐,做大做强农村集体经济,整合农村资产、资源、资金,改造小农经济,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扶贫先扶志,激发内生力

市政协委员杨兴敏提到,在开展扶贫工作时,首先要明确造成贫困的原因是什么,是否因为缺项目?是否因为缺水灌溉?是否因为道路交通不便?杨兴敏建议,要找准成因,实行精准扶贫。通过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行动,剖析致贫原因,找准问题根源,研究对策建议和帮扶措施,做到每户一策。准确划分造成人口贫困的类型,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措施。

杨兴敏说,一些贫困地区有的老百姓想干事但没有技能,有的满足现状不想干。因此他认为,扶贫要把贫困地区老百姓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他建议,扶贫不仅要在物质上扶贫,更要在精神上扶贫,引导鼓励老百姓从“要我脱贫”变成“我要脱贫”,让贫困地区老百姓得到基本的教育、基本的技能培训,要转变思想观念。其次,建立贫困地区老百姓按多劳多得的机制,避免“寄生虫式”贫困;建立对贫困地区基层干部的考核机制,选好、调动好、考核好基层干部。

■多部门协作,推进精准扶贫

“填表、摸底、入户核实……为了做到精准识别,乡镇、村组干部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市政协委员徐进才说,现在虽然也要求相关部门积极配合和参与,但由于诸多因素,各部门参与的程度并不高。信息不对称使得基层干部对贫困户的识别主要依赖于眼观耳闻,对其家庭隐性的收入及存款状况等无法考证,贫困户识别出现偏差容易导致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产生。

“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目前最难的还是多部门协作。” 徐进才建议,为了提高贫困识别的精准度,应该完善以公安、工商、住建、教育、卫生、金融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贫困识别体系,进一步明晰部门职责,帮助镇、村组织提升贫困识别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形成多部门的协作机制,助推精准扶贫。化解因贫困识别而产生的矛盾,把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徐进才说,支柱产业发展是贫困村摘帽的重要条件之一,主导产业的确立难,导致有时乡镇、村组好不容易选择了产业,农户积极性却不高,产业推进中程序繁琐,导致项目难以落地。

针对贫困村的产业化发展,徐进才认为,应尽可能简化行政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加大复核力度和日常监督,确保每一分钱都能够有效使用。在产业化推进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部门应当好农民的参谋而不是管家,为贫困村的发展理顺管理体制、搞好服务、创造良好环境,让农民在服务平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脱贫姿态。

■抓教育“扶智”,增脱贫信心

市政协委员刘爱民表示,贫困村民长期在贫困环境中生存,往往会产生悲观的情绪,有的贫困户自身缺乏脱贫的主动性,听天由命,安于现状,对改变现状丧失信心和勇气,躺在救助的温床上裹足不前。

刘爱民说,扶贫首先要扶智,只有把教育扶贫搞好了,才能提高整个扶贫工作的水平。而教育扶贫,首先是把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教育搞好,抓好基础教育的普及。同时,在高等教育发展上,向贫困地区倾斜,带动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

“如果贫困地区的人民缺乏信心,即使政府和社会有多么大的精力来扶持,有多么大力气投入扶贫项目,也难以使贫困措施扎根并开花结果。”刘爱民委员建议,贫困地区普遍缺乏勇气和市场意识,开展教育扶贫,首先就是要做好“扶志”工作,把教育扶志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作来抓,不搞形式、不走过场,要传达创新、奋斗的观念,培养脚踏实地、敢于挑战的精神,增强贫困地区人口将资源转化为财富的勇气。(李仁胜 邓婉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