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五个万亩,产业示范探新路

http://www.scol.com.cn  (2017-07-03 08:42:39)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周海波邵明亮  

威远县无花果种植园区里,技术人员在查看无花果长势。

“现在是无花果的成熟初期,最近的几场雨水为无花果的生长提供了必要水分。”6月28日,威远县无花果研究所副所长李金平叫上同事,开着车在研究所种植基地里转了一圈。像这样的例行巡查,李金平几乎每天一次。

根据内江《关于加快发展万亩产业示范片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全市规划建成5个万亩以上产业示范片,涉及的品种包括市中区的柑橘、东兴区的蚕桑、资中县的血橙、隆昌县的木本油料、威远县的无花果。

去年以来,内江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出台,让像李金平一样的农技人员、农民和企业家看到了发展的机遇。经过一年多建设,5个示范片建设已取得明显成效。

中国无花果之乡——威远,无花果种植园里生机昂然(余远文 摄)

引进社会资本 激发产业活力

“发展万亩产业示范片并非把面积种够那么简单,只靠政府的资金支持远远不够。”内江市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说,引进社会资本成为各县(区)的选项之一。

6月28日,在位于威远县界牌镇的四川玖润泰科技有限公司厂房里,负责人刘国玖的电话一直响个不停。下个月,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无花果原浆生产线即将投产。

“上半年,公司实现了销售额近7000万元,今年目标是2亿元,目前已有近5亿元的订单。”对于一个去年10月才正式投产的农业企业,这简直可以说“不可思议”。

“农业BOT模式是秘诀。”威远县委农工委有关负责人介绍,BOT即“建设—经营—转让”模式。一方面通过业主集中流转土地,成片规范种植无花果。5年后,无偿移交给农民专合组织或原土地承包经营者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前3年的土地流转费,政府分别按照100%、80%和60%的比例标准对业主进行补助。

“通过引进社会资本,不但激发了企业流转土地和扩大生产的积极性,而且也带动了农民增收。”威远县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同样,因为社会资本的加入,市中区朝阳镇回龙桥村的柑橘种植也搞得如火如荼。“‘万亩优质柑橘产业示范片’位于市中区,回龙桥村也因此迎来了政策的东风。”据该村农技员杨小建介绍,去年回龙桥村与雷丰公司合作,采取“借苗还果”的方式对村里的300余亩柑橘进行了高接换种。

“公司提供技术,村民负责日常管理,待挂果后,柑橘产量的3%还给公司,剩余97%归村民。”雷丰公司负责人雷礼明说。目前,回龙桥村换种的柑橘长势喜人,预计明年亩产最高可达数千斤。

位于威远县向义镇四方村的无花果产品展销大厅(邵明亮 摄)

引进高端人才 助推产业升级

6月雨水增多,让研究所种植基地里的小部分果株患上了炭疽病。整个6月李金平都在忙着给无花果嫁接、喷药,一双手臂被无花果的白浆腐蚀得到处脱皮。

李金平是2015年7月威远县无花果研究所成立后,作为无花果专家被引进的人才,他是中国农业大学的硕士,虽然只有28岁,但已参与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一项。

“威远无花果产量接近全国的20%,这次内江在威远建设万亩以上产业示范片,作为无花果技术人员,我也有了更加广阔的发展平台。”李金平说,虽然辛苦点,但看到漫山遍野的无花果,感到自己的工作很值得。

在李金平带领下,研究所已选育出4个适合威远气候的新品种,并推广了配方施肥、密植高产、管理月历等九项新技术。与此同时,威远县还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在威远设立了教授工作站,聘请全国一流农业专家定期到威远对无花果的育种、种植、加工进行现场指导。

除了政府引进人才,企业通过雄厚的资金引进人才,也成为促进示范片建设的重要力量。玖润泰公司之所以在短时间内取得巨大成功,同样得益于高端技术人才的引进。

“2015年,公司花了200多万元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以股权激励的方式引进中科院、广西科学院、浙江大学等六家科研院所的专家。”刘国玖说,公司的巨大付出也得到了丰厚回报——公司研发、生产的无花果酵素填补了国内行业空白,成为全国做无花果酵素和饮品的第一家企业,产品出口多个国家。

“人才的引进有效助推了全县无花果产业的提档升级。到2017年底,威远县无花果将形成一个数十亿元规模的产业体系,相关从业人员达15万人,全县农民从无花果获得的人均收入达到1400元。”威远县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说。

规模连片发展增加农民收益

“一亩水稻、玉米、红苕等作物,收入在1200至1500元之间,除去各种成本,净收入900元左右;而种植果桑,盛产期每亩能收入6000到10000元。”东兴区三烈乡芋河村桑葚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左贤泽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今年4月中下旬到5月,芋河村每天都吸引数百名甚至上千名游客来摘桑葚。

专合社的成功还带动了村民改良桑树品种的积极性。“我把地里的桑树全改成果桑了。蚕照喂,一亩果桑还可摘1000公斤桑葚。”村民王勇很高兴。

作为国家“东桑西移”工程优质蚕桑基地县、四川省40个蚕桑基地县中的20个重点县之一,尤其是内江启动5个万亩以上产业示范片建设以来,东兴区依托桑蚕产业发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养蚕、果桑、桑枝食用菌等“多条腿走路”的现代农业产业新模式。

去年底内江印发的《关于内江市“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17年,5个万亩以上产业示范片连片发展达到5万亩以上。到2020年,“12345”项目实施区域内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到50%以上,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民收入达到17000元以上。

“希望通过5个万亩以上产业示范片建设,探索出适合丘区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内江市委农工委相关负责人说。(邵明亮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