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市中区:持续深化改革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www.scol.com.cn (2018-12-20 08:44:28)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周海波邓晓川 李立科  

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示范村——内江市市中区尚腾新村。

内江市市中区尚腾新村的四季花海。

位于内江市市中区的川南大草原景区。

这些天,家住川南大草原附近的村民曾文珊心情很不错,冬季旅游旺季到来,景区游客日渐增多。“旅游搞起来了,人气旺了,我们也跟着受益,自家种植的水果更好卖了。”

同样,因为身处黄鹤湖国家4A级旅游区,当地村民赵波回乡开办餐厅和宾馆。每逢举行大型活动,餐厅一天可接待上千人次。别致小楼、书画长廊、诗画荷塘、玻璃栈道、音乐喷泉、水幕电影……这是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如今的面貌,老一辈村民世世代代生活在那里,曾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现在城里人都爱往农村里跑,他们也因此吃上了旅游致富饭。

近年来,内江市市中区坚持农村农业改革主攻方向,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盘活农村资产资源,激发乡村发展活力,探索出了“三化”“三换”等经验做法,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开创了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新局面。2012年以来,该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年均保持在9.5%左右,2017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08元,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先后被省委、省政府表扬为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区)、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区)、重大农村改革任务推进示范县(区)。

□邓晓川 李立科(图片由市中区委宣传部提供)

农村焕发新活力“三换”模式唤醒沉睡财富

12月30日,是位于尚腾新村腹地的川南大草原开放一周年的日子。这一年来,川南大草原迎来送往,远近游客慕名而来,让内江人圆了一个“草原梦”,更让曾经名不见经传的乡村一下成为打卡网红地。

作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市中区地处盆地中南部、沱江中下游,是内江面积最小的市辖区,尤其农村产业发展囿于土地限制,人均耕地面积仅0.8亩,当地何以“无中生有”打造出一个川南大草原?

2014年,内江市市中区成为全国三个试点土地承包权退出改革任务的区县之一。为了最大化保障村民土地收益,市中区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方向,探索土地承包权退出,为辖区退地村民量身定制了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的“三换”模式,即“换现金、换股份、换保障”。“三换”模式这一改革试验成果被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吸收转化为政策举措,还入选年度中国改革十大案例。

川南大草原就是市中区施行“退出承包地换股份”后引入的农旅融合项目。尚腾新村和紧邻的大庄村、七里冲村结合川南大草原旅游项目建设,通过“三换”模式将农户承包地自愿退还村集体,按照1亩每股入股到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既解决了耕地撂荒、村民增收乏力等问题,还促进了产业规模连片发展。

永安镇七里冲村村民雷少花是在大草原园内务工的200多名当地农民之一,一个月能挣2000多元。去年,以“土地换股份”的形式,雷少花一家将4.5亩土地承包权退还给村集体,今年不仅能收到保底分红,还可享受二次分红。保底分红是按800斤黄谷每亩的价格每年结算,二次分红则主要来源于景区的门票收入。“这样我们一家通过土地换股份,一年下来收入有3万元左右。”稳定的增收,让雷少花心里更有底气,她花钱给自己买了社保,让将来的日子更有保障。

“利用这一模式退出的土地相对集中,能够实现土地的规模应用,实现退地村民收益最大化。”内江市市中区统筹委专职副主任陈杰说,截至2018年6月,已有3249户农民退出土地6005.28亩,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利用,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11月22日,省政府新闻办、省委改革办联合召开四川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新闻发布会,重点发布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各地各部门以改革试点为抓手取得的制度性成果。其中,“内江市市中区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走出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子”就入选四川40个改革典型案例。

农民腰包鼓起来 集体经济带动农村产业兴旺

从2012年7月尚腾新村破土动工,内江市市中区打响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第一枪,形成“承包土地股权化、集体资产股份化、农村资源资本化”的“三化”模式,奠定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坚实基础。至今6年时间,内江市市中区流转出的农村土地已从2万亩左右增至8.8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5%,农村土地资源盘活率逐步提升。

“群峦起伏,蓝天高远;百鸟唱和,碧野无边。车行绿荫下,人在图画间。”在内江文人甘光地所作的《尚腾新村赋》中,这个依山傍水的小村不仅是当地村民心中的幸福家园,也是内江乃至川南游客乡村旅游的首选之地。

随着乡村旅游的红火,当地更多村民纷纷返乡创业,进一步壮大了当地产业。

朝阳镇下坝桥村的雷礼明就是其中一个代表。由于毗邻黄鹤湖国家4A级旅游区的辐射区,雷礼明得知家乡周边发展乡村旅游,2015年便回乡创业,如今在旅游区周边发展了柑橘种植2000余亩。他说:“发展种植不仅可以帮助贫困村民脱贫,引领村民集体增收,还可以开展自主采摘活动,进一步做好乡村旅游的文章。”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8月23日,内江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将该村废弃机砖厂11.54亩集体用地使用权作价290.16万元,与内江市竹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市中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签订联营合同,建设民宿、游客中心等旅游接待设施,发展乡村旅游,标志着该区首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成功入市流转,该区探索推进农村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内江市市中区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何静介绍,在推进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中,市中区积极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全覆盖建立集体经济组织,赋予集体经济组织市场主体地位,扎实开展入股联营、租赁经营、自主经营的三种经营方式,完善人头股、公益股、发展股、土地股、管理股的“五股”分配模式,119个村累计实现集体经济收入300余万元,预计今年底可达600万元。

目前,市中区已培育各类农业经营组织455个,成功打造以特色水产养殖、良种畜禽、精品果蔬和生态休闲为主的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以“万亩柑橘、万亩雷竹、万亩特种水产、优质畜禽”等四大规模产业为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4.9万亩。建成优质柑橘、葡萄、雷竹、特种水产等产业基地55个,加速推进了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发展进程。

40年春风化雨,40年砥砺奋进。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劲吹下,内江市市中区农业农村经济不断实现跨越式飞跃,“三农”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享受到了农业日新月异发展所结下的丰硕成果,祖辈们梦想中的生活正在成为现实,农村发生的巨大变化值得浓墨重彩。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