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赢碧水保卫战丨人水和谐的内江实践

www.scol.com.cn (2019-04-10 09:09:37)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刘小玲  

美丽的甜城湖 王斌 摄

昔日污水沟,今日景观带。

初春时节,东兴区的小青龙河水清草绿,两岸的休闲绿道和生态绿廊蜿蜒10余里,引来成群结队的市民徒步或骑行,形成一幅优美和谐的生态旅游图画。

水,是绿色之源。以“水”为笔绘就美丽生态画卷,是当下内江正在经历的涅槃。甜城内江,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为契机,正探索走出一条“人水和谐”之路。

“用心”绘制“施工图”

事实上,早在2016年8月30日,内江市第七次党代会就提出“推进绿色发展,根本之举在于保护沱江流域绿色生态系统”,把水污染防治作为全市重点工作之一。

2016年11月29日,市委召开七届二次全会,作出《关于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水污染防治等进行系统安排。

值得一提的是,为切实保护好水环境,《决定》提出“城市河流岸线200米内严禁无序商业开发”。此前,规划部门提出的标准为“100米”,而市委主要领导认为,宁愿不开发,也不能搞破坏,并将标准提高到“200米”。

有关专家表示,这对于城市建设来说,已是非常严格的要求。此后历次市委全会、市两会均对水污染防治思路举措进行完善。这也与内江提出的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绿色生态、疏朗开放、灵秀博雅的滨水宜居大城市”一脉相承。

依法治水始于立法。在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下,用法治力量引领生态文明建设是内江一直思考的问题。

一年前,沱江流域第一部加强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法规——《内江市甜城湖保护条例》,于2018年3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内江获得地方立法权后的首部实体性地方法规。

1个《决定》+1个《条例》,从市委决定到人大立法,内江作出响亮的回答:用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以法治的力量保卫碧水,将法治思维贯穿于水污染治理的始终。

不断完善的顶层设计,绘制出内江水污染治理的“施工图”。明确到2020年,沱江干流内江段消除劣Ⅴ类水体,内江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98%,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优良比例不低于70%。

“铁腕”打出“组合拳”

继2017年11月,内江被确定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试点城市后,2018年11月1 日,内江再次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地处西部内陆的内江,为何在生态治理上如此受青睐?这得益于内江铁腕逗硬、抓源治本,攻坚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水环境污染、加强饮用水源保护、治理城市黑臭水体等,打出水污染防治守法执法“组合拳”。

2个国家级试点+2个PPP项目包,成为重要抓手:全国首批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与可持续发展、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2个国家级试点,内江沱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城乡生活垃圾处理2个PPP项目建设。

内江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污水管网工程、内江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市中区沱江右岸内江城区乐贤半岛防洪工程、黄河湖综合整治项目……一个个项目的滚动实施,为内江沱江流域生态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663名“河(湖)长”郑重签下“军令状”,打通了河湖水环境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沱江(内江段)市级河长实行“双河长”制,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常委担任市级河长,县、乡河长均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分级分段设立河(湖)长3663名,作为河湖保护管理的第一责任人。2018年以来,市县乡三级河长共巡河3.4万余次,整改巡河问题近1.4万个。

作为打好碧水保卫战的重要内容,水源地保护首当其冲。内江出台《加快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问题整改落实工作的通知》等文件,明确“一个水源地、一套方案、一抓到底”要求,落实5个水源地14个问题“四张清单”,统筹推进相关区域违法建筑拆除和沼气池、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等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在沱江饮用水取水点上移对口滩工程中,为早日让城区市民喝上更安全、优质的饮用水,内江采用应急抢险工程的办法推进这一工程,8个月内实现从开工到竣工投用。

一水一渠总关民。针对11条黑臭水体的不同情况,内江编制《内江市黑臭水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合理确定55项治理项目,统筹推进截污干管建设、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岸带修复、面源控制等各项工作,目前谢家河、寿溪河等7条城市黑臭水体已基本消除黑臭现象,年内将全面完成11条黑臭水体治理。

守护碧波绿水,司法的屏障正在不断筑牢。内江会同成都等六市制定《关于开展沱江流域水系保护司法协作的意见》;出台《为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设立环境资源审判庭,依法依规查、审违反水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行为……

“亮剑”交出“成绩单”

已建成的谢家河湿地公园,河岸整齐,绿草茵茵,这里已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呈现出一幅幅人水和谐的美好画面。

结合黑臭水体治理,内江打造沿岸景观,11条黑臭水体正逐步变身为城市生态廊道、绿色玉带,小青龙河休闲绿道、清溪湿地公园、花萼湿地公园等一批绿色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内江“治水”的硕果。

“兵器”在手,要用好才能发挥出最大的功效。不仅仅是黑臭水体在变化,全市流域水环境都有了明显改观。

去年,沱江干流老母滩断面水质由2016年的Ⅳ类改善为Ⅲ类,球溪河口、威远河廖家堰断面水质均由2016年的劣Ⅴ类改善为Ⅳ类,流域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比2015年分别减少4.46%、4.54%,城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由2016年的62.8%提高到84%。

“沱江是母亲河,看到她变得漂亮了,我们也觉得赏心悦目。”在甜城湖边散步的市民王艺说道。(刘小玲)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