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行动起来,共护我们的“母亲河”!

http://www.scol.com.cn  (2017-01-12 07:42:05)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陈梨媛 刘科志  

亮点四:低碳

【行动】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重大项目

【成效】 全市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30.2%和21.8%

前不久,一位从沿海到内江投资建厂的商人带着略有失落但却钦佩的心情离开内江,虽然他带来的一个项目最终未能落户内江,但对内江坚持绿色产业发展由衷的钦佩。我市相关部门回应:我市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坚决不发展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绝不会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发展。

绿色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增绿、减污、护水是重要手段,但绿色生产才是关键。因此,我市在新兴产业培育上做“加法”,在创新驱动上做“乘法”,在淘汰落后产能上做“除法”,构建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新格局。

严控行业准入。依据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明确各区域环境准入条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实施水资源、建设用地、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建立环境准入制度,严格执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条件,严禁核准产能过剩行业新增产能项目,坚决不发展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产业。

淘汰落后产能。清理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在建项目,推动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行业统一执行国家特别排放限值,建立“两高”行业退出的倒逼机制。以国家指导目录为依据,制定实施分年度的落后产能淘汰方案,加快淘汰高污染、高耗能、高风险的工艺、设备、产品及不符合产业政策的企业,对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的县(区)、园(区),暂停对其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办理审批手续。

加快产业转型。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品制造、设备制造、技术咨询、工程施工、运营管理等专业化服务,培育带动作用强的环保企业,将节能环保产业培育成为内江市新支柱产业。出台绿色产业发展引导政策,鼓励发展以“低碳”为特征的新能源、互联网、新材料、信息技术、低碳文化创意等新兴产业。

全市工业逐步由资源消耗型向绿色低碳型转变,传统产业占比逐年下降。2016年,全市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30.2%和21.8%。

增绿、减污、护水,推进绿色生产……2016年,我市全面打响了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保卫战,推动沱江流域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一个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内江正向我们走来。

■展望2017

2017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推进绿色发展战略部署的关键之年。按照“六个先行一步”的总体要求,我市将继续坚持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为龙头,全力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为建设幸福美丽内江提供坚实环境保障。

■主要目标:

确保2017年,全市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6年下降2%,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比2015年提升2.1%;

国控沱江老母滩断面保持IV类水质,隆昌河白水滩断面保持IV类水质,球溪河河口断面达到IV类水质,威远河廖家堰断面达到V类水质;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65%。

■具体措施:

全力打好“三大战役”,不断改善全市环境质量。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力组织实施工业点源污染防治、城镇生活污染防治、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流域风险防控等“流域污染防治四大工程”,大力推进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

二是实施《内江市2017年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战役”重点项目》,再集中开工一批污染防治重大项目,形成更多实物量,进一步扩大战果。

三是把沱江干流与重点支流治理相结合,开展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加快实施沱江内江段、球溪河、威远河、隆昌河“1+3”水体达标治理方案,综合治理沱江河、威远河等域内8条主要河流,全面推进古原溪、龙凼沟等11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

回眸2016,我市全面打响了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保卫战,推动沱江流域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一个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内江正向我们款款走来。

展望2017,我市将牢牢守住水清、地绿、天蓝的生态底线,打响建设和保护好沱江流域绿色生态系统持久战,为幸福美丽内江建设助跑。(陈梨媛 刘科志)

首页上一页123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