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用心用情用劲:内江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http://www.scol.com.cn  (2017-10-08 21:06:28)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姜晓凤  

用心用情用劲:内江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推进

——内江市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会、现场会、推进会,市、县(市、区)各级领导督导调研、走村入户访民情……近年来,脱贫攻坚作为内江发展头等大事,也成为了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据统计,过去五年,内江市委、市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进扶贫工作,内江贫困人口已从2013年底的21.78万人减少到2016年底的7.02万人,全市301个贫困村,已有63个村稳定退出。今年,85个贫困村将完成退出任务,2.7779万人将摆脱贫困。

■ 帮扶得力,千名“第一书记”下乡进村

2017年4月22日上午,四川省脱贫攻坚总结推进会在成都金牛宾馆召开。内江市市中区永安镇瓦堆湾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魏亮、东兴区顺河镇冷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胡刚、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凌威、隆昌县普润镇汪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琳、威远县严陵镇兴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夏虹等8名“第一书记”获省委省政府表彰,入列全省300名优秀第一书记表彰名单。

2017年6月7日,中共内江市委办公室印发《中共内江市委 内江市人民政府关于表扬2016年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50名优秀第一书记获表彰。

资中县米粮村“第一书记”阳俊说:“群众脸上的笑脸,就是对自己工作最好的肯定”。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内江市以人才助推产业发展为核心,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施“千名第一书记”选派计划,为抓实抓好党建引领脱贫攻坚工作筑牢人才基础。在已选派420名驻村“第一书记”基础上,从市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增派629名驻村“第一书记”,实现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非贫困村全覆盖,并对今年新增派“第一书记”的行政村充实联系领导、帮扶部门、驻村工作组和农技员,实现贫困村“五个一”和非贫困村“三个一”帮扶力量全覆盖。

同时,把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工作与优秀年轻干部人才递进培养等有机结合,积极整合学(高)校、医院、工商联、人民团体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此外,按照“因村派人、人岗相适”原则,对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非贫困村、产业结构不合理村,注重从政府综合、计委农水、经贸、建管等单位中选派;对无支柱产业、“插花”式贫困户、村,注重从具有农村农业实用技术或产业发展等能力的优秀党员干部中选派;乡镇注重从后备干部、基层党建骨干培养对象等优秀党员干部中选派。

■ 发展产业,贫困乡村成功“蝶变”

从城市到农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倾情奉献,为农村发展挥洒热情和汗水,也让贫困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有了基层“主持人”。

有了“第一书记”、市县联系领导、驻村干部、帮扶单位等多重帮扶力量,贫困村的发展之路变得顺畅不少,而产业的发展,让一个个贫困乡村发生了“蝶变”,获得了新生,成为贫困村退出贫困的最好佐证。

资中县发轮镇庙沟村位于资中县与资阳市、眉山市交界处,距资中城区66公里,是资中县最偏远的村,也曾是发轮镇两个省级贫困村之一,辖15个村民小组,共525户、2060人,有建档立卡贫困户98户,贫困人口334人。

基础设施差,产业发展滞后,“空心化”严重,这是庙沟村退出贫困前的现状,也是我市众多农村普遍存在的现象。自2015年起,在“第一书记”陈伟和众多帮扶部门及驻村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庙沟村于2016年成功退出贫困。

庙沟村的成功“蝶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业的发展支撑。

庙沟村6组村民陈林英是庙沟村缝纫加工厂的工人之一,到加工厂上班之前,她每天在家做家务、种庄稼、带孩子,等着在外打工的丈夫寄回生活费,从来没想过自己在离家这么近的地方也能找到工作。去年年初,听村干部们介绍,要在村里开办加工厂和缝纫培训班,陈林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和学习,她就能独立上岗了。“这个工作离家近,有收入,也能照顾到家庭和孩子,农忙的时候可以请一两天假,很灵活自由。”陈林英说。

通过建缝纫加工厂、肉兔养殖场,发展果树种植,庙沟村形成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产业结构,村级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村集体经济有了收入,村民增收也多了选择。“三驾马车上路,还要拉得稳,拉得好,既保证村民的持续性收入,村民发展生产也有更多选择,产业抗风险能力也增强了。”庙沟村“第一书记”陈伟说。

■ 夯实基础,贫困村群众满意度提升

9月11日上午9点过,资中县银山镇东凌寺村村医何良已在村卫生室忙活了好一会儿了。除了治疗室、观察室里的事务,他还要为第二天给村民们开展的集中卫生知识培训准备资料。

2016年9月10日,东凌寺村卫生室正式竣工,10月中旬,正式投入使用,具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何良,也在这里开始正式执业。现在,他平均每月接诊病人50余人次。

除了为老百姓进行一些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等医疗服务,作为村医生的何良,还承担着该村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他需要为老人、儿童、孕产妇等特殊群体做健康体检,对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管理及公共卫生知识的普及宣传等。

何良说,东凌寺村共有贫困人口235人,他们在村卫生室看病拿药的费用几乎都是100%报销,一般患者通过新农合报销过后,所花费用也非常少。

记者注意到,东凌寺村卫生室内部共分为4个部分,分别为诊断室、治疗室、(观察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何良告诉记者,卫生室是按照统一标准修建,共有60平方米,四室独立。

银山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李富中告诉记者,村卫生室的建立,为老百姓就近就医提供了便利,同时,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卫生室也具有管理、指导职责,“目的都是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记者了解到,截至9月中旬,全市2017年需建设的85个贫困村卫生室中有81个村卫生室已达标并投入使用,投入使用率95.29%。剩余未达标的4个村卫生室中,正在施工的2个;正在进行内外装饰的2个。

村卫生室的修建和完善,只是贫困村设施建设的一个方面。

今年以来,全市脱贫攻坚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做到工作早谋划、项目早启动、政策早落实,脱贫攻坚力度进一步加大、基础进一步夯实、重点进一步强化、成效进一步显现。截至9月中旬,我市今年计划退出的85个贫困村中,集体经济达标82个,占96.47%;通村硬化路达标81个,占95.29%;文化室达标84个,占98.82%;卫生室达标81个,占95.29%;通信网络全部达标。计划脱贫的10514户、27779名贫困人口中,年人均纯收入达标10231户,占97.31%;住房安全有保障9943户,占94.57%;有安全饮用水、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生活用电、广播电视均全面保障。

各项设施建设,夯实了脱贫致富基础,为贫困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便利,群众对农村生活环境满意度日渐提高。

■ 精准施策,贫困户走上脱贫路

2016年8月9日,市委书记马波深入资中县银山镇金紫铺村蹲点督导脱贫攻坚工作,他强调,各级各部门、各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和村“第一书记”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六有”“五个一”工作部署,务实扎实抓好脱贫攻坚工作。

扶贫重在精准。

东兴区永福镇鲤鱼塘村1组村民罗志英,是全村43户贫困户之一。17年前,罗志英的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她和两个孩子以及年迈的父母。患有胆结石、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的罗志英,承担起了照顾老人和养育孩子的重担。

2014年,罗志英成为鲤鱼塘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她和家人居住的房屋早已成了危房,加上自身病痛,各种压力堆积,她一度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下,该村“第一书记”和各级帮扶干部把为她家改善居住环境放在了她脱贫路上的第一张任务清单上。2015年,新房动工建设,2016年春节前,罗志英一家高高兴兴搬进了新房子。

永福镇副镇长兼鲤鱼塘村“第一书记”王科告诉记者,2015-2016年,全村共对10户贫困户实现了危房改造,保障了贫困群众住房安全。此外,去年10月,东兴区委组织部给鲤鱼塘村贫困户送来了鸡、鸭、生猪等禽畜,贫困户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养殖数量。罗志英根据自身劳动能力较弱的实际,申请了20只土鸡、10只鸭以及2头仔猪。她说,今年她还想再领10只鸡。

王科告诉记者,围绕省、市、区委脱贫攻坚部署要求,鲤鱼塘村以“贫困党员带头脱贫、带领贫困群众率先脱贫”为目标,扎实推进党员精准扶贫示范工程,目前,落实了1个具有“造血功能”、辐射带动能力强、贫困党员群众参与度高的示范项目,共组织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和困难党员发展水牛养殖,50余名党员群众参与,已从2017年初开始实施。

作为脱贫积极分子,罗志英也参加了这个项目,今年4月初,一头小水牛成了她家的“新成员”,一分钱没花不说,因为修建牛圈,她还得到了1000元的补助金。正常情况下,水牛明年就能够出栏,预计能给罗志英带来几千元的收入。

住房条件改善了,孩子成了家,老人健康平安,依托家禽家畜养殖,罗志英的脱贫目标逐渐接近。如今的罗志英,重新燃起了对未来的希望和信心。按照脱贫攻坚规划,她将于2018年脱贫。

此外,内江进一步强化政策兜底扶贫,抓好医疗救助,统筹使用各项基金,贫困患者县域内住院和慢性病门诊维持治疗医疗费用个人支付占比均控制在10%以内,确保了贫困群众有病看得起;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群众,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严格按照3360元/年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标施保,应补尽补,实现“两线合一”,筑牢失劳贫困人口的“保障线”。

记者从内江市扶贫移民局了解到,2013年底以来,我市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14.76万人。2016年,我市有63个贫困村成功退出。2017年,计划完成85个贫困村退出、2.7779万名贫困群众脱贫。

精准扶贫,扶贫扶志。依靠各级各部门、各帮扶单位、驻村工作组以及村“第一书记”的精准帮扶,贫困群众不断涌现和提升内生动能,内江发展的“头等大事”——脱贫攻坚之战,战火正酣。各方帮扶力量正共同用心用情用劲,为脱贫摘帽,稳步向前!(姜晓凤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