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扶贫资金汇聚 开创“插花”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径

www.scol.com.cn  (2018-03-12 09:28:32)  来源:川观  
编辑:周海波罗尹 邵明亮  

四川在线消息(罗尹 记者 邵明亮 摄影报道)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目前,内江市一部分自身发展能力较强的贫困户已成功脱贫,但存量的贫困户大多缺劳动力、资金、技术,自主发展产业增收较为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内江市在全省率先开展财政投资收益扶贫,并逐年扩面增量,为贫困户建立了稳定的增收渠道,同时也为贫困村培育了见效快、收益稳的支柱产业,有效壮大了贫困村集体经济。

此举受到财政部、省财政厅的充分肯定,内江市的财政投资收益扶贫模式在全省推广,开创了“插花”式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新路径。

试点“两集中”模式, 扶贫资金集中使用

在农村,因病致贫的贫困户占了一定比例,而家住东兴区小河口镇红林村的温国富一家就是其中之一。

“父母生病多年,每个月的药费就要1000多元。”温国富家里收入的主要来源是种庄稼,空闲就出去打点零工,但由于自己患上高血压后,就很少出去了。

据统计,红林村像温国富这样因病、因残致贫的有44户,占到全村贫困人口总数的97.8%。据悉,内江市东兴区小河口镇红林村距内江城区约9公里,村里年轻人几乎都外出务工,不少田地荒芜,空心化严重。经过调查摸底和村民大会表决,该村共确定建档立卡贫困户45户、137人。

如何帮扶?内江市在该村试点推行了投资收益扶贫“两集中”模式,即集中使用市、县(区)两级财政共9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修建养殖鱼塘,作为村集体固定资产引进业主经营。年底时,按照固定资产6%的比例对贫困户进行集中分红,预计每人可增收1080元。

2017年底,红林村达到退出贫困村标准,成功摘掉贫困村“帽子”,这是内江财政对东兴区红林村实施的财政投资收益扶贫内容之一,也是其近年来应对“脱贫攻坚战”打出的“漂亮一击”。

财政投资收益扶贫模式仅仅是内江财政“精准扶贫”战役中的一环。为充分发挥争取资金的主渠道作用,长期以来,内江市财政部门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通过打足预算、盘活存量、安排增量等方式,将新增财力优先保障扶贫资金增支需要,加大保障投入。2017年,内江市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2.2亿元,其中争取到位资金1.08亿元;市级投入5000万元,县级投入5703万元,支持贫困村开展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贫困户发展畜禽水产养殖和水果蔬菜中草药种植等增收产业,确保了85个贫困村顺利退出、2.7779万贫困户顺利脱贫。

助力脱贫攻坚 设立21101万元四项扶贫基金

资中县马鞍镇黄石坎村就是通过产业发展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户收入的一个典型。目前,当地榨菜产业发展很好,销售不愁,榨菜专业合作社还将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二次返利。

2月1日,内江市供销社召集联系资中县马鞍镇黄石坎村的内江水文局、资中县食药监局、资中县科技局四个帮扶单位,在马鞍镇政府召开黄石坎村脱贫攻坚工作联席会议。

内江市供销社主任蔡金芳对当地镇村干部说,要利用好国家产业扶贫专项基金,发展养猪、羊等短平快养殖项目,多途径增加贫困户收入。

实际上,为解决贫困户在享受现有产业扶持、教育资助和医疗保障政策基础上,仍然存在的生产发展、子女就学、看病就医等方面的特殊困难,内江市设立了总规模21101万元的四项扶贫基金,其中包括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扶贫小额信贷分险基金、教育扶贫救助基金、卫生扶贫救助基金。

同时,内江市还创新设立了总规模1200万元的特殊困难帮扶基金,用于对患重特大疾病或重度残疾、深度贫困的贫困户实施特殊帮扶,提高了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率,切切实实让贫困老百姓享受到了政策红利。

记者从内江市财政局了解到,截至2017年12月底,内江市共使用产业扶持基金9717万元,帮助31355名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引导金融机构向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信用贷款5115万元,帮助6619名贫困人口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发放教育扶贫救助基金1781万元,惠及16850名贫困学生;发放卫生扶贫救助基金669万元,惠及4194名贫困患者。全市四项扶贫基金管理实现“五个全省第一”,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获转移支付增量激励资金1919万元、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奖励资金990万元,为全省片区外唯一获得奖励的市(州)。

另外,在资金监管方面,内江市、县(市、区)分别对四项扶贫基金制定了指导意见和实施细则,各贫困村也建立了基金管理章程。此外,还开展了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专项督察,促进基金加快使用、充分发挥效益。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