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 距成都重庆高铁只要半小时,内江如何将人流量变为文旅产业客流量?

2020-11-06 09:41:40来源:川报观察编辑:周海波郑志浩

位于内江威远的国家南方·连界足球竞训基地 唐广摄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郑志浩)11月5日,内江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会议指出,内江将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旅游强市,加快建设长江经济带重要旅游节点城市、成渝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和川南旅游中心城市。

内江正加快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但身处成都和重庆两个“网红”旅游城市之间,“成渝之心”内江如何破局,打造成渝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

提出思路 用差异化文旅产品让客源留在内江

今年年底前,成渝高铁将提速到350公里每小时,同时将公交化式运营,实现成渝城市间1小时左右通达。

这也意味着,位居成都和重庆中间的内江将成为四川首个同时进入成都和重庆“半小时高铁圈”的城市,将会迎来川渝两地更密集的人流。

川渝两地,互为最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客源地,每年互访游客超过1亿人次。内江东西两个方向,有重庆和成都两大网红城市。今年国庆中秋假期中,高德地图数据显示,10月1日至5日,全国十大夜游城市中成都热度位居第一,重庆紧随其后。

内江文旅人感到振奋的同时也清晰认识到压力,对于内江文化旅游产业来说,和成渝更为便捷的交通,是机会和危机并存。一方面,内江有可能吸引到成渝这两座全国网红旅游城市的游客,但如果内江不能打造出足够有竞争力的文旅产品,就难以实现将人流变为客流,难以助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便捷的交通只会让当地人流加速流出去,而不是将成渝两地游客吸引到内江。

位于内江隆昌的古宇湖景区 唐广摄

“客源是发展文旅的根本。文旅产业的发展,终归离不开人的流动。”内江市委书记马波在会上指出。

身处成渝之中,内江要如何找到文旅产业发展破局之道,让客源留住内江?这次内江市文旅发展大会给出了清晰答案:立足内江特色文旅资源和优势,做强做大差异化的旅游产品,聚焦聚力“短途旅游、周末经济、夜间经济”吸引川渝客流。

部署行动 提升内江文旅产业影响力

会议不仅明确了聚力“短途旅游、周末经济、夜间经济”文旅产业发展思路,也对下一步的具体行动进行了部署,从旅游线路优化、重点项目推进和完善服务等方面发力,全面提升内江文旅产业的影响力。

面对旅游业碎片化特征明显的现状,今年以来,内江将张大千博物馆、隆昌古牌坊、川南大草原、石板河景区等一系列景点串珠成串,瞄准成渝地区市场需求,优化完善和推出“大千故里古牌坊、骑马踩水游内江”等“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

众多重点文旅项目加快推进也在为内江文旅产业的发展提供新动力。万达内江文旅城项目以“夜内江”为主题,瞄准成渝两地游客,通过内江到成渝半小时的高铁区位优势,布局了主题游乐、非遗文创、川味美食等,建设川内最大城市体育公园,为成渝市民构建成渝两天一夜旅游样本,力争实现年游客量破千万的目标。

同时,内江还将深度开发“吃、住、行、游、购、娱”,打造“内江黑猪回锅肉特色小镇”等旅游镇,加快培育创建一批特色优质饭店,推动成渝大动脉、大通道建设及重要旅游干线公路建设,构建“快旅慢游”交通系统等,以更完善的服务让游客流连忘返。

会议现场 郑志浩摄

谋划全局 以沱江为轴描绘江城相拥的美好画卷

打造成渝地区重要旅游目的地,不仅要做好“短途游”“夜经济”等眼前文章,也要立足长远,做好全局性的谋划。

会上明确,要有序有力推动《内江沱江流域文化生态带点线面发展与保护空间布局规划》,形成“一江三线八区十二景”、“一核一极六镇十八村”的总体布局。

马波认为,这一总体布局,是内江文旅发展的希望所在、潜力所在。

沱江流经内江城区留下“九曲十一弯”,成为贯穿全市的风景线。沱江之于内江,如同钱塘江之于杭州,串起了内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轴线。

按照这一布局,内江将拥江发展,将沱江流域打造为300里生态人文景观长廊。沿沱江分布的4个岛、33处滩、27个湾和主要山体将得到重点保护,形成山重水复的山水格局。

同时,沱江流域的名人文化、工业文化、历史文化等将得到活化,在传统文化的遗存场所,培育文化展示、文创、民宿等新业态,打造“古韵资中”“唐明晚渡”等文景交融的文化生态功能区。

内江还将沿江打造一条300里“快旅”风景大道、千里“慢游”绿道、300里“悠赏”诗画水道及七座码头。通过上述举措,内江将促进沿线城乡向“生态+”“文化+”新发展模式转型,内江沱江流域将打造为践行生态文明理念的绿色人文展示带。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