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小厕所,大民生 市中区“厕所革命”大提速

www.scol.com.cn  (2018-04-02 09:44:29)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周瑶慧  

市民如厕环境干净舒适

记录旱厕现场情况

公厕,是衡量一座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质量的不断提升,厕所“脏、乱、差”、“偏、少、窄”,公共场所如厕难,成为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供给不足、分布不均、管理不到位等厕所问题,逐渐成为社会文明和公共服务体系的短板。

作为内江老城区,市中区老旧待改厕所相对较多,在全市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的热潮中,市中区将公厕改造提升工作提上日程,厕所革命进入全面“加速期”。

在推进创国卫工作过程中,市中区制定《内江市市中区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城区公厕及垃圾收集点新建和提升改造实施方案》,把公厕问题作为一项重点突出问题,专项研究对策,制定解决措施,不断满足群众对更加美好生活的深切期盼。

A全天对外开放,小举措惠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小厕所,大民生”,并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不懈推进“厕所革命”,努力补齐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

在这样的号召下,市中区雷厉风行,率先动作。在前不久召开的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领导小组工作例会上,市中区决定试点推行全天对外免费开放公厕,成为全市首个实现全天开放公厕的县区。

经过谨慎讨论,市中区选择了位于沱江剧院和新菜市场附近的两处公厕进行试点,由每天的16个小时,更改为24小时免费对外开放。“这两个地方人流量大,对公厕的需求大。工作难度越大的地方,越能在试点过程中发现问题,以便及时解决问题。”市中区环卫处肥管站站长李光辉告诉记者。

公厕实行全天对外开放,公厕清洁管理便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李光辉介绍,一般人流量大的公厕,会安排两至三名保洁管理人员,调整时间三班倒,并加强考核力度,确保每个时段安排到人,卫生质量有保障,“到目前为止,一切运行正常”。

沱江剧院位于市中区商业圈,加上该地段夜市摊位集中,人流量更是翻倍。公厕的全天开放,不管对于周遭商户,还是市民而言,都提供了极大便利。“虽然店面在厕所附近,但是闻不到味道,而且随时都可以用厕所,很方便。”附近一家美甲店的一名员工说。

记者了解到,今年市中区还将延时开放15座公厕,由之前运行至22时,延时至24时,为市民提供更大便利。

B旱厕改水厕,环保又卫生

“开间4.8米,进深2.4米,标高6米,厕所蹲位5个,小便池位置在哪个地方?”3月26日,市中区城管局、环卫处继续在牌楼街道各社区进行旱厕现场测绘工作。

现场工作人员有的拍照记录厕所位置、布局情况、厕所周边环境,有的测量厕所面积,有的现场绘制厕所简易图,全面摸清旱厕整体情况,为下一步绘制水厕规划设计图打好基础。

据环卫处副处长陈琏介绍,为做好旱厕改水厕工作,在各街道社区全面摸底的基础上进行的旱厕现场测绘,已经进行了一周,本周内将完成全区摸底旱厕点现场测绘,“每个地方的厕所有所不同,现场测绘中还会发现很多之前没想到的问题,前期的现场摸底测绘工作,可以说难度不小。”

顾名思义,所谓旱厕,就是没有水的厕所。无冲水设备、下水道和能分解处理粪尿的设备,再加上旱厕的贮粪池、蹲坑、小便池和粪缸里面的粪尿不能及时清掏,很容易臭气熏天,招来蚊蝇,滋生蛆虫,对环境保护、人居环境而言,都存在极大影响。

“旱厕大部分集中在城镇棚户区、城乡接合部和农村,而市中区属于老城区,旱厕数量在全市范围内算是比较多的。”陈琏告诉记者,经过前期城区、城乡接合部摸底调查,目前市中区尚有50余个公用旱厕。

当记者随测绘人员来到位于牌楼街道的省建职工宿舍楼旁公用旱厕时,稍微走近,一股臭味便扑面而来,厕所内部更是脏乱差。据街道工作人员介绍,由于该楼修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厕全部按旱厕规格集中建于楼外,“如厕不方便,卫生处理也很麻烦,群众意见很大”。

“虽然是看似不起眼的工程,但对城市环境质量的提升,对人们生活品质的改善,却是真真切切的。”陈琏说。

C全面提升改造,改善如厕环境

“打造成渝经济区新兴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是我市近年来一直为之奋斗的目标。旅游发展“138”计划的提出,更是将旅游发展具体化、日程化。作为旅游配套服务之一的城市公厕,也成为向外来游客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名片。为了跟上城市旅游发展步伐,城区公厕改造提升工程刻不容缓。

据了解,市中区现有城市公厕75座,其中市属管理32座,区属管理39座,企事业、个体自管4座。烙印着“老城区”标签的市中区,城市公厕位置偏僻、面积窄小、卫生脏差问题明显,如何提升,改造成什么样,成为摆在市中区政府面前的一项民生难点。

其实,早在2009年,市中区便陆续启动了城市公厕改造提升计划,并成功申报了3座星级公厕。

在李光辉的带领下,记者前往叠象街一处星级公厕参观。只见这里绿植环绕,米白色的砖砌外墙与周边楼栋建筑风格融为一体,正对厕所入门的一扇大镜子前,两个洗手台干净整洁,而里面的厕所蹲位干净无气味,清厕工具整齐堆放在一角。负责清洁的厕所管理人员即时清理,随时保持着厕所的干净卫生。

李光辉说,公厕改造提升后进行有效管理才是关键。针对区属公厕管理,市中区专门设置了一套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定期不定期进行现场监督检查,检查人员在岗情况、公厕清洁状况,并针对检查结果进行实时考核。

城市公共厕所是城市环卫设施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示城市形象、体现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也是服务市民的民生工程。小厕所大民生,“公厕改革”体现的正是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殷切期盼和需求。

据介绍,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执行年”的2018年,市中区还将改造提升公厕17座,新建公厕8座,公厕管理市场化38座。“全部将按照二类以上公厕标准,因厕施策,确保公厕设备基本功能达标,让市民有一个干净舒适的如厕环境。”李光辉告诉记者,对设置不合理、标准过低、无利用价值、存在安全隐患的,关停拆除;使用需求大、设施缺乏的,拆除新建。同时加强公厕内部照明、通风、除臭、环保设施改造,推广智能洁具及人性化设施的应用,提升公共厕所使用舒适度,打造生态、智能、人性化公共厕所。(周瑶慧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