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远县:培育特色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

2020-06-30 09:07:13来源:内江日报编辑:周海波黄德

食用菌

香蕉

禾丰村稻鱼种养基地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威远县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确保所有贫困群众和全国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回顾几年来威远县脱贫攻坚工作,扶贫产业蓬勃发展是一大亮点。

6月22日,记者走访严陵、新场、高石等镇,看到欣欣向荣的农村产业发展景象。

发展村级产业

增加集体收入

在距离威远县城3公里的严陵镇三胜村(原联合村和三胜村),村“两委”利用100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扶持项目资金,预购置了1157.2平方米的钢结构仓储车间,租赁给盘锦紫旭工贸有限公司,每年可收入6万元租金,作为集体经济收入。

今年,三胜村已经成功引进百胜中药材有限公司,将建成一个中药材展示基地,届时将为周边农户提供120余个就业岗位,并带动当地餐饮住宿等产业发展。

与此同时,三胜村依托区位等优势,全力打造“农旅、农文、农商、农电、农艺”农村融合新业态。大力发展大棚蔬菜70余亩、黄金梨280余亩、枇杷160余亩,多方联系引进企业入驻三胜村,为仓储物流发展提供后续保障,与入驻企业协同发展、互利共生。

“我们村因为处于城郊,发展大规模种植、养殖产业受限,所以根据自身交通便捷的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小规模产业,帮助村民增收致富。”三胜村党支部书记黄建付告诉记者。

新场镇卡房村是另一番景象。走出村办公室,朝远处一望,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依山种植的香蕉林。走进原卡房村小学,这里被改造成威远县利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地内15个大棚整齐排列,一朵朵菌菇挺立在菌棒上。

“这里的海拔在600米左右,温度适宜,很适合各种食用菌生长。”威远县利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富才告诉记者。

“我们正结合村子的地理环境打造以香菇、香蕉、香芋‘三香’种植为代表的系列产业。”卡房村党支部书记曹莉红介绍,仅引进的食用菌种植业主每年就可以给村集体经济带来4.2万元的收入。除此之外,卡房村还通过产业扶持帮助村民发展鸡、鸭、山羊等小家禽家畜养殖产业。

新场镇龙奉村也因地制宜发展了13个食用菌种植大棚、200亩黄桃种植等产业。

“村里的产业陆续发展起来后,村民的生活会越来越好。”龙奉村第一书记周林春告诉记者,食用菌生产基地投产后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6万元左右,目前村里的产业发展可以为人均集体经济收入增加15元。

“新场镇属于山区镇,有较丰富的旅游资源,我们依靠这些来发展农旅结合的产业,帮助当地农户增收。”新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杨宏告诉记者,根据村里劳动力情况,党委政府还为他们提供产业扶持资金来养殖小家禽,并提供公益性岗位来帮助他们增加收入。

高石镇禾丰村近年来发展了枇杷种植、稻鱼种养、大棚瓜果蔬菜种植等产业,形成“一村多品”格局。下一步,将以现有产业为中心,带动周边村共同发展,形成“高石镇四时田园渔果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个乡村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威远县54个贫困村已经根据自身区位、资源、环境等优势,因地制宜发展了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基本形成“一村一品”或“一村多品”的格局。这些蓬勃发展的产业正以强大的内生动力不断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不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不断美化农村环境……

通过产业扶持

实现脱贫致富

威远县54个贫困村能实现“蝶变”,离不开因地制宜发展扶贫产业,离不开各级各部门帮扶队伍鼎力相助,更离不开贫困户拔穷根、勤致富的自强不息精神。

在新场镇卡房村15组吴正友家中,他正在猪舍内投喂饲料、打扫猪舍卫生。通过近几年的生猪养殖,他已经从一名因病致贫的贫困户转变为“养猪大户”。

2015年,吴正友的儿子因为意外引发心脏病,回到家乡治疗,先后共花费五六十万元医药费,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还欠下不少外债,而他本人也患有慢性咽炎,不能干重活,生活举步维艰,所以他家被识别为贫困户。

好在有帮扶队伍帮助,吴正友逐渐走出困境。如今他已经发展了五六十头生猪养殖,前段时间,卖了20多头生猪,纯利润就有4万元。

龙奉村黄桃种植大户周光书的妻子,因为放羊时意外掉下山崖落下残疾,而周光书也因为车祸致残,他家2014年被识别为贫困户。

“虽然身有残疾,养猪又遇生猪垮价亏损,但他没有自暴自弃。”周林春告诉记者,周光书通过近几年的黄桃种植,年收入十多万元,他已经还清了外债,还成为村里的产业致富带头人。

严陵镇兴家村康婷服装加工厂负责人刘小康,因为先天残疾,不能干重活,2009年母亲又瘫痪卧床,一家人生活变得艰难,2014年他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村“两委”和帮扶单位的帮助下,刘小康拿出仅有的一点积蓄发展小家禽养殖,并利用承包地和自留地种植无花果和季节性蔬菜,2015年,他成功地脱了贫。

2016年,刘小康的母亲去世了,刘小康决定外出务工学习一技之长,辗转多地,却都因为腿脚不便被辞退。

“我虽然腿脚有缺陷,但‘手上功夫’还不错,我可以扬长避短找个技术活。”刘小康说。在找准方向后,他便在成都一家制衣厂“扎了根”,通过勤学苦练以及虚心请教,短短一年时间便得到企业负责人的赏识,成为一名技术管理人才。

为了回馈家乡,2018年,刘小康回到兴家村办起“康婷服装加工厂”,为本村及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60余个,让村民每月在家就能挣到2000元。

“党和政府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脱贫致富更应该靠我们自己。”6月22日,刘小康告诉记者。

“刘小康不仅自己致富,还用实际行动给周围的人树立了好榜样。”兴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桂兰说,刘小康通过农民夜校,每月义务为村民授课,不仅传授缝纫技术,还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鼓励村民知恩感恩、奋发图强。

加强统筹规划

引领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威远各镇、各部门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大帮扶力度、落实帮扶举措已取得一定的成效。

6月22日,记者从威远县农业农村局获悉,全县在发展主导特色产业、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强化产品技术支撑等方面均下了大力气,旨在促进农业扶贫产业发展。

在发展主导特色产业方面,威远立足现有产业基础,突出“东药材+南无花果+西樱桃+北茶叶+全域生猪”产业布局,把现代农业发展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将贫困村纳入现代农业园区范围,创造条件让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到地方特色产业发展中来。

在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方面,威远县组织企业参加展会,不断提升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并通过电商和品牌直销店,线上线下同步经营,不断拓展威远名优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已组织参加各类农博会、农交会推广贫困村优质农产品1次,正积极谋划第六届无花果采摘节。同时,积极引导贫困村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开展“三品一标”认证,申报使用“甜城味”等区域公用品牌。截至目前,“三品一标”产品数已达62个。

……

脱贫攻坚工作虽将收官,但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仍将持续做。威远县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围绕“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和“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方案,坚持将农业产业扶贫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以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以农业科技力量为支撑,以农村改革为动力、以新型经营主体为纽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大力推进贫困地区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村错位发展,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黄德 文/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