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治水治污,内江打响攻坚战

http://www.scol.com.cn  (2017-03-23 07:18:03)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张小丽  

实施4条重点流域江河污染防治,开工建设11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项目以及内江市垃圾处理中心项目:

治水治污,内江打响攻坚战

已建成的谢家河湿地公园一角

■ 项目名称

着力改善城乡生活环境,实施4条重点流域江河污染防治,开工建设11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开工建设内江市垃圾处理中心项目,实施15个城镇和100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0%以上。

■ 项目背景

实施4条重点流域江河污染防治

近年来,四川水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但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据四川省环保部门公开资料显示,沱江已进入全域污染状态,尤其是沱江支流的污染状况重于干流,在其流经的7个市中,德阳、成都、资阳、内江和自贡5市部分河段出现较重度污染。为此,四川省启动了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攻坚工作,将投入600亿~800亿元,选择10条支流一对一突破,力争到2020年,使沱江的一级支流绝大多数水体达到地表水四类以上标准,地表水优良比例达到70%以上。

在此背景下,内江拉开了沱江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序幕。去年,按照《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内江市实施方案》和《内江市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等文件要求,我市大力开展沱江干流内江段水污染治理,切实保障沱江流域水环境安全,已编制完成《内江市沱江干流水体达标方案》《内江市隆昌河及三江河水体达标方案》。

按照《内江市沱江干流水体达标方案》,五年后,沱江干流内江段水环境质量将得到阶段性改善;总磷恶化趋势得到控制;劣V类水体将全面消除;国家考核断面老母滩(原脚仙村)水质稳定达到Ⅳ类;除总磷外其他水质指标稳定达到Ⅲ类;主要水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削减,河流生态系统功能明显提升。

根据市环保部门制定的任务时间表,2017年,内江市将制定完成并出台威远河、球溪河水体达标治理方案,大力推进主要流域深度治理,促进主要河流水质稳步改善。

整治11条城市黑臭水体

在内江,除了甜城湖,沱江还有众多支流,包括大清流河、小青龙河、谢家河(含五星水库)、寿溪河、玉带溪、太子湖等。盘根错节的支流,与沱江干流构成了内江庞大的水系生态。经过排查,目前,内江中心城区有黑臭水体11条,基本覆盖了城市建成区内全部的主要河道。上述水体汇入沱江后,对水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水体环境质量直接关系城区居民生活质量,市民对治理黑臭水体的诉求也日益强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通知》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四川省工作方案》文件精神,我市决定修订完善《内江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综合实施方案》,积极开展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

建设内江市垃圾处理中心项目

内江市现有的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位于东兴区高桥镇,项目占地面积约170亩,库容170万立方米,设计处理能力200吨/日,服务年限14年,于2009年6月建成投入运行。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生活垃圾产量保持着持续较快的增长速度,目前垃圾平均日处理量已超过500吨,远超其设计能力,现有库容预计在未来3年内耗尽。同时,由于城市规划调整,城市空间急剧扩展,内江新城、职教园区、“高铁站”相继规划建设,建于东兴区高桥镇的内江市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和内江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项目所处的位置,已不适应发展的需要。因此,新建一座内江市垃圾处理中心迫在眉睫。

■项目内容

着力改善城乡生活环境,实施濑溪河、球溪河、威远河、越溪河4条重点流域江河污染防治,开工建设11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开工建设内江市垃圾处理中心项目(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填埋场、垃圾焚烧发电3个子项目),实施15个城镇和100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90%以上。

■牵头单位

市环保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城管执法局、市城乡环境治理办

■责任单位

各县(区)政府、内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

■完成时限

濑溪河、球溪河、威远河、越溪河4条重点流域江河污染防治部分项目有望于2017年竣工;11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将于2020年完成;内江市垃圾处理中心3个子项目中,医疗废弃物处理中心项目力争2018年3月完成建设,填埋场项目、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力争于2017年9月启动;15个城镇和100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将于2017年底完成。

■项目进度

重点流域江河污染防治

部分项目已启动

去年,市政府印发了《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内江市实施方案》,拉开了内江沱江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序幕,其中,濑溪河、球溪河、威远河、越溪河等沱江支流成为整治重点对象。

3月21日,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重点推进濑溪河、球溪河、威远河、越溪河4条重点流域江河污染防治工作,包括进一步清理河流所在辖区内的工业企业,督促其严格按要求建设完善废水收集处理设施设备,并确保正常运行;在重点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环保技改,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深入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实施沱江流域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升级,全面提升城镇污水收集处理率,对日处理规模1万吨以上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安装总磷自动在线监测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等。

去年,按照四川省的相关要求,内江市污水处理厂、威远县污水处理厂、隆昌县城区生活污水处理厂、资中县城区污水处理厂等4家日处理能力1万吨以上的污水处理厂已完成总磷在线监测装置安装工作,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共享数据。此举将有助于环保部门适时掌握总磷污染物的含量变化,并督促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因地制宜加快除磷等技术改造和升级,按要求达标排放,进一步控制削减总磷污染物的入河量。

与此同时,上述4条河流所在辖区的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生活污水管网建设也在加快推进中,部分项目已于2016年启动,有望于2017年竣工。

城市黑臭水体中有两条

已启动整治

3月21日,甜城飘着小雨。在东兴区汉安大道万达嘉华酒店一侧,弯弯曲曲的谢家河静静流淌着,沿岸河堤上的施工便道随着河道蜿蜒向远方。在靠近汉安大道的河岸上,蓝色的施工围栏上显示,这里正在进行水环境整治工程。

据该项目负责人李万堂介绍,谢家河流域水环境整治工程于去年12月启动,整个工程包括敷设截污干管、建设谢家河再生水站、建设生态绿化护坡和打造湿地公园,一期先实施截污干管建设。

记者从市住建局了解到,谢家河流域水环境整治工程,是我市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我市从2015年起就积极开展了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由市住建局牵头,市环保局、市水务局、内江市规划院和中规院西部分院等单位共同参与,开展城区黑臭水体排查工作,并于2015年12月编制完成《内江市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综合实施方案》初稿,经过反复征求意见和修改补充完善,最终于去年8月出炉。

针对11条黑臭水体的不同情况,我市对每条黑臭水体点源污染、面源污染、内源污染和其他污染进行污染源调查,并提出了建设截污干管、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岸带修复、面源控制等多种措施有针对性地整治各条黑臭水体,保证治理“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目前,除已开工的谢家河流域水环境整治工程,由东兴区政府负责进行的东兴区小青龙河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也已启动,计划一期投入1000万元,沿小青龙河敷设截污干管对沿线污水进行截流,实施生态建设打造小青龙河湿地公园。

市住建局城市建设科科长高敏介绍,余下的9条黑臭水体整治工程也将陆续动工,11条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项目将于2020年完成。

内江市垃圾处理中心项目

正在开展前期工作

3月20日,记者从市环境卫生管理处了解到,新建的内江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项目选址于东兴区永兴镇闻家冲村,建设主体项目包括内江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填埋场、内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内江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项目、内江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以及内江市污泥、粪便处理项目;配套项目包括内江市市中区和东兴区乡镇垃圾中转站、内江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专用快速通道、内江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项目专用进场道路。

据市环境卫生管理处处长高扬介绍,内江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填埋场项目占地面积225亩,总投资9916.08万元,建设周期24个月,使用年限30年。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立项、建筑规划、初步设计等工作,力争于2017年9月进场施工启动建设。

内江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占地面积100亩,总投资6.02亿元,是采取BOT投资方式建设的招商引资项目。建成后日焚烧处理生活垃圾1400吨,其中一期700吨/日,服务范围包括内江市城区和市中区、东兴区、内江经开区这三区的各乡镇及垃圾运输公路沿线。目前,该项目已完成立项、建筑规划、初步设计等工作,与垃圾填埋场项目同步推进。

内江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项目占地5亩,目前,已完成项目规划选址、节能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境影响评价、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前期工作。内江市市中区、东兴区乡镇垃圾中转站项目,内江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专用快速通道,内江市医疗废物集中处置设施项目专用进场道路均在进行项目前期工作。

内江市餐厨垃圾处理项目和内江市污泥、粪便处理项目正在调研建设模式。

另据记者从市城乡环境治理办了解到,目前内江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已达90%以上。2017年底前,我市将完成15个城镇和100个行政村的生活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

■建成后成效

改善沱江流域水质

改善水环境质量,修复水生态系统,使沱江干流内江段总磷恶化趋势得到控制,助推内江打赢沱江流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为加快构建“生态内江”“美丽内江”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保障。

构建宜居生态生活环境

结合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把11条黑臭水体沿河(湖)区域建成生态绿带,在有条件的地方配套建设绿道和休闲设施,打造11个生态公园,构建“一江两岸”“九带两湖”和“园在城中、城在园中”宜居生态生活环境。

改善城乡生活环境

满足城市发展和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升城市形象,保护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张小丽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