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用生命书写的“第一书记”

http://www.scol.com.cn  (2017-05-02 09:25:54)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韦小梅  

用生命书写的“第一书记”

——追忆市中区靖民镇石马村“第一书记”唐筱梅

唐筱梅(左)生前

建好的敬川路

新建的石马村村级活动场所

2017年4月13日凌晨1时11分,市中区靖民镇石马村“第一书记”、靖民镇长安村驻村组长、靖民镇计生办副主任唐筱梅,因主动脉心血管破裂,再也没有醒来。

他逝世当晚,石马村及周边村上百名村民打着电筒自发前去吊唁;遗体火化当天,近百名村民自发到位于青龙山的殡仪服务中心为他送行……

一名农村基层干部逝世,为何会有如此多的村民关注他、挂念他?

唐筱梅,享年59岁,从事计生工作30年,党龄27年,曾任靖民镇石马村团支部书记、会计,靖民镇计生办统计员、主任、副主任,靖民镇长安村驻村组长,靖民镇石马村“第一书记”。

谈起唐筱梅,靖民镇党委书记何永这样评价——具有大局意识,讲规矩,守纪律;具有奉献精神,不讲回报,不向组织提要求;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对待工作从不推诿;经验丰富,办法多,接地气,能与群众打成一片……

为什么要把第一书记的重任交给当时已经57岁的镇计生办主任唐筱梅?何永说,其一,唐筱梅从事计生工作30年,在全区计生战线工作特别出色,区卫计局极力推荐;其二,唐筱梅是石马村人,对石马村的情况相当熟悉,有群众基础,没有人比他更合适;其三,石马村是软弱涣散村,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把最不放心的地方交给他,党委政府最放心!

强组织:增强班子凝聚力

石马村曾是软弱涣散村,或多或少存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到位、村级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充分、班子成员之间不够团结、上级安排的工作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加之村“两委”班子的平均年龄在50岁以上,工作思路相对老套,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

为确保整治软弱涣散村取得实效,驻村以来,唐筱梅一户户走访,查找村“两委”班子存在的问题;分别与村干部交心谈心,掌握村干部的思想动态;对村上工作进行重新分工,建立健全学习、坐班等规章制度;简化办事流程,让群众不多跑路、不跑冤枉路;主动分享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吸纳入党积极分子2名、预备党员1名、后备干部2名,进一步增强了村“两委”班子的发展后劲。

通过他的努力,“三会一课”制度得到落实,相关制度得到完善,办事流程得到简化,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明显增强,村级活动场所也建成了,齐聚办公室、卫生室、图书室、会议室、远程教育中心等,村民们对村“两委”班子的满意度大大提高。

拔穷根:管护核桃基地

石马村全村12个组,814户农户,耕地面积1355亩,大部分村民集中在场镇沿线,外出务工的特别多,导致村里农业产业发展滞后。村里唯一培育的300亩核桃基地,由于种植户们自身投入较小,对核桃种植不够重视,加之缺乏专业的管理技术,核桃挂果量始终较少。

在了解熟悉情况后,唐筱梅主动与区上的农林专业技术人员对接,多次组织村干部及种植户代表到区上学习核桃管护技术,多次邀请农林专业技术人员到核桃基地,教种植户正确的修枝、治虫、施肥等管护技术。

很快,核桃基地得到管理,长势好转,并于第二年(2016年)开始大量挂果,给当地核桃种植户带来经济效益。今年又将迎来挂果,但村民们都没想到的是,唐筱梅却再也没法分享这份喜悦。

解难事:建成敬川路

石马村有一个村民们口口相传的“孤岛”——石马村7组。因一面被其他村组包围,两面被两条小河包围,连一条像样的通组土路都没有,交通极为不便,7组村民赶场和孩子们上学不得不从外村绕行。

为7组村民修一条通组公路,是唐筱梅2016年新年许下的第一个愿望。但做起来并不容易,仅确定选址,唐筱梅就和7组组长陈吉华一起筛选过7个选址地,但因部分村民不愿意协调土地或提出农转非等要求始终不能达成共识,直到第8个选址才成功。但第8个选址地仍涉及7组10余户人和外组5户人的土地,唐筱梅又带着陈吉华和组员代表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最终让大家达成了共识。

为尽快修好路,唐筱梅带动石马村“两委”采取“向上争取资金+鼓励村民筹资+发动村籍在外人士捐资”等途径,筹得资金105万元,解决了修路资金问题;在协调土地上,唐筱梅与村主任刘金贵一起多方协调,最终形成了一致意见。

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因为规划修建的组道还有100余米土路才到自己家门口,贫困户廖淑芳多次找到唐筱梅反映情况——老伴儿患有视力障碍,出行很不方便,希望唐书记帮忙向上反映情况,把家门口100余米土路纳入修建规划。为此,唐筱梅三番五次镇村两头跑,最终为廖淑芳一家争取到了修路指标。

2016年11月28日,组道正式破土动工。今年3月道路建成,目前已投入使用,取名为敬川路。敬川路一头连着7组村民,一头连着内资路,终于解决了7组村民出行难题。

促脱贫:关心贫困户住房安全

说到唐筱梅去世,廖淑芳眼含泪水,“我们有啥困难,他都会尽心尽力帮忙解决;光是我们家,他都来过好多次”。

第一次家访,是在2015年5月。廖淑芳清楚地记得,当时,唐筱梅刚到村任第一书记,多次入户了解她家的危房情况。看到天要下雨了,还叮嘱她要及时清理房前屋后阳沟,临走时还掏出400元硬塞给她。

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敬川路还没有修,路不通,建筑材料无法运进村,帮助廖淑芳一家人改造房屋一事迟迟未得到解决。据村干部陈刚透露,就在唐筱梅去世前召开的村“两委”班子工作会上,唐筱梅还特意提出,等敬川路通车后,争取通过D级危房改造或易地扶贫搬迁,帮助廖淑芳一家人解决居住安全问题。

热心肠:团结同事乐于助人

唐筱梅生前最后一个工作日,是与靖民镇长安村支部书记代佳君一起下村协调甜城玫瑰小镇项目相关事项。代佳君说,在她任长安村支部书记这五个多月,唐主任对她的帮助很大,教会了她很多与农村群众打交道的方式方法等。特别是去年11月份以来,唐主任几乎每天都跟她一起下村入户,带着她挨家挨户走访,详细跟她介绍每一户村民的情况。

石马村支部书记陈刚,是今年刚上任的一名年轻干部。提起唐筱梅,陈刚动情地说:“唐书记曾告诫我,一定要脚踏实地,公道正派,为群众多办实事,就在他生病之前还告诉过我,等这一阵儿忙过了,就带着我挨家挨户地走,了解和记录群众的困难和需求,特别是村里的五保、低保、困难户等弱势群体,要做到心中有数”……

而让计生办职工丁杨感动的是,2016年12月的一个星期天晚上11点过,大家正在镇上加班,家里打来电话告知她,孩子找妈妈哭了一个多小时,她听了十分焦急。唐筱梅主动帮忙,专门给镇上有车的师傅打了三四个电话,因为太晚加上下雨,均被拒绝。唐筱梅索性走出办公室,冒雨到场镇上有车的师傅家挨家挨户敲门,直到找到第六家,师傅才答应跑一趟。

在计生办主任肖燕的印象中,唐主任每天早上来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泡一壶热茶,不管来办公室的是领导、同事,还是办事群众,他都第一时间给对方倒上一杯热茶。

今年春节后,唐筱梅曾先后三次向靖民镇党委书记何永提出申请,希望从计生办主任干部岗位下来,当一名一般职工,让年轻同志得到成长机会。最终,经靖民镇党委讨论决定,把唐筱梅调整到计生办副主任岗位。

困难多:不向组织提个人要求

唐筱梅家庭条件并不好,这些年家里一直都有欠账。妻子没有工作,孙女读幼儿园,儿子患病需长期吃药,儿媳患有白血病需经常住院治疗,一年下来一家人光是看病就要花费四五万元。“他平时生活节俭,平常背的公文包里,最多100余元,他走时我翻他的荷包,不足30块钱。在医院住院,他还念叨‘用了好多钱’”妻子袁丽流着泪回忆。

尽管家里经济压力大,但唐筱梅从未向组织提过任何个人要求,没有跟身边的同事或朋友添过任何麻烦。

袁丽告诉记者,丈夫在政府工作几十年,也积累了一些人脉,但丈夫始终不肯请人帮忙给儿子或她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他说“在政府工作,是为大家做事的,不是为自己谋利的。”

唐筱梅生前在成都住院,当得知妻子向靖民镇政府求助,筹集50万元手术费时,唐筱梅指责袁丽,“50万,搁在政府能办多大的事,怎么能用在我一个人身上?”

舍小家:总把工作摆第一

4月11日早上7时许,唐筱梅在家洗漱时,突感背部疼痛,妻子见他痛得厉害,劝他别去上班了,去医院检查一下。但唐筱梅不肯,说是当天约好了长安村一农户签土地入股协议,于是换了衣服,背起包包出门。在等电梯时,实在是疼痛难忍,才给妻子打电话。

袁丽抽泣着回忆,当时唐筱梅弯着腰站在电梯口,嘴里念叨着,他的右脚麻木,心脏很“恼火”。她以为是脑溢血,叫儿子赶紧送他去医院,唐筱梅却让儿子开车送他去签合同。

在家人的强烈要求下,唐筱梅被送往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急救,医生初步判定为主动脉心血管破裂;4月11日中午,唐筱梅被送往成都,并初步定于4月12日做手术;4月12日早上,在术前检查时发现唐筱梅下半身三分之二的主动脉血管均开始撕裂,唐筱梅决定放弃手术,进行保守治疗;4月12日下午唐筱梅被送回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治疗;4月13日凌晨1点11分,唐筱梅逝世。

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走了,袁丽流着泪对记者说:以前我不理解他,总埋怨他一天到晚除了工作还是工作,多希望他能抽出时间陪我,但他都没有时间,镇上村上一个电话打来需要他,他二话不说立马就走。清明节前,见他工作太累,儿子提议趁清明节放假,一家人去峨眉山耍,他答应了。但临走前一晚,镇上同事一个电话打来,需要他到长安村协调处理修路事宜,峨眉山之行就‘泡’汤了。我常埋怨他“嫁给你这辈子,就没有带我出去耍过”,他却说,“你放心,等我退休了,我就好好陪你出去耍,但这个愿望永远都不能实现了。”

“以前我对他多少有些埋怨,直到他走了,看到这么多人来吊唁他,为他伤心、流泪,我才真正理解了他……”说到这里,袁丽泣不成声。(韦小梅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