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少年夫妻老来伴,她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的丈夫20余年

www.scol.com.cn  (2018-07-30 08:50:58)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许秀莲  

少年夫妻老来伴,她不离不弃照顾瘫痪的丈夫20余年——

“没有她,就没有我!”

何俊清夫妻俩在家中闲聊

出门

7月27日,阳光火辣辣地照进威远县向义镇塘角村5组。

村民何俊清在自家堂屋里剪辣椒,不时看一眼面朝正门口坐在她身侧的丈夫官良新,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小声说着话。许是一个姿势坐久了不舒服,官良新轻轻唤了一声妻子,何俊清立即起身走到他身前,抱着他稍稍挪了一挪。其间,夫妻俩并未说话,似乎一个眼神,便已经懂得对方,这是官良新患病瘫痪在床以来,何俊清照顾他20余年养成的默契。

从少年夫妻到不离不弃,从并肩劳作到现在端茶递水、洗漱擦身、劳作养家、抚育儿子,在官良新倒下后,何俊清用她柔弱的双肩担负起了家庭的重担,让这个家,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转折——

患病前,他是优秀基层干部

肩骨突出,双臂下垂纤细如学童,双手手指也不成形状地蜷曲着,双腿无力地放在地上,偶尔会不自觉地颤抖——任谁也想不到的是,这位被病情折磨的老人,在20余年前,曾是塘角村的“功臣”。

从民兵排长到一村之长,22年的基层工作中,官良新尽心竭力,赢得了当地老百姓的尊重。而今年68岁的何俊清曾是一名教师,任教10余年,培养出一批又一批的学子。

夫妻俩均是老党员,两人的党龄加起来已经有70年。1978年,两个同样优秀的年轻人组成了家庭,男耕女织,一起憧憬并打拼着美好的未来。1979年,大儿子出生,这个小家庭也因为新生命的到来,焕发出更多的喜悦与温馨。

“那时候,以为这辈子就这样平平淡淡、安安稳稳的过了,哪里知道会发生这么多事情。”何俊清放下手中的辣椒,陷入了回忆。

上世纪80年代,何俊清的大儿子在学校玩耍时不小心摔了一跤,摔断了手脚,为此,当地政府特别批准了何俊清夫妇生二孩。1993年,二儿子官鸿琦出生,本是一件天大的喜事,但随后而来的一次体检,给这份喜悦蒙上了一层阴影。

“当时的乡政府每年都要为村长、村支书做身体检查,我去检查完,卫生院的医生就给我说,我的中指麻木,有得大病的征兆,搞不好要瘫痪。”官良新说,回家后,他将检查结果告诉了何俊清,把她吓了一大跳,立即带着他去了县医院做检查,却被医生告知,这类病症属疑难杂症,他们水平有限,对此无能为力。

那时,这件事并未引起官良新重视,只觉得中指有些微麻木,不痛不痒,日常生活均很正常,并不严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官良新越来越感到不对劲,从手指麻木开始,慢慢地,整只手也都使不上劲儿了,别人从后面叫他,他还会不自觉的哆嗦。“到了1998年,有次他去下队走访,走着走着就倒在了路边的水沟里。”何俊清说,因为病情加重,官良新便辞去了当时任职的科技队长,在家修养。

此后,何俊清带着官良新辗转于各大中小型医院做检查,但因病情繁杂,大多医生从未治疗过此类病症,所以都无法施救。1999年,何俊清在看电视广告时,了解到石家庄一家医院专治此类病症,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她带着官良新去了石家庄。

“有用是有用,可是太贵了,开一次药就上千元,我们哪里负担得起。”何俊清说,长期往返于各个医院,家中多年的积蓄已经所剩无几,小儿子尚且年幼,官良新又没法工作,且需要人照料,开了一次药后,他们就少有再去看病,只在本地开一些中药维持治疗。

温情——

她照顾瘫痪丈夫20余年

“这是一个很折磨人的病,它来得很慢,让人不容易察觉,不知不觉就加重了。”官良新说,经过治疗,他的病情得到了部分缓解,但并未治愈。到了2002年,他便没法自己吃饭了,后来又渐渐地发展到不能走路,完全瘫痪在床,一应吃喝拉撒,全部都要靠妻子何俊清照料。

2008年,原本就已经困境重重的家庭再次迎来重重一击。何俊清的大儿子在这一年因病逝世,让夫妻俩伤痛不已,官良新病情也愈发严重。2009年,官良新被威远县残联评定为重度一级肢体残疾人。

为了生计,何俊清既要照顾小儿子和丈夫,又要种庄稼。“每天早上6点左右起来,背着他去上厕所,又把他背回床上,等孩子去上学了,我就去做农活,中午11点左右回来给他洗漱,然后做中午饭,喂他吃完饭,自己再随便吃点,又去做农活,下午6点左右回来收拾家里,做饭、洗漱、睡觉……”这样的生活,何俊清二十年如一日地过着,从不曾抱怨,也不曾在官良新面前露过怯。

“我们是夫妻,一辈子都是夫妻,他生病了,我不照顾他,谁照顾他呢?”何俊清淡淡地说着,只见外面的阳光渐渐被阴影覆盖,风缓缓吹起,眼看天色不对,她连忙跟官良新说了一声,然后去往院坝里,将早上摘下的玉米用塑料布遮起来,以防阵雨突袭。

看着何俊清匆匆的背影,官良新告诉记者,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何俊清早前一直种植着近5亩的田地,因为他们的地离家较远,一趟往返便是1公里的路程,玉米、油菜、大头菜……都是何俊清一点一滴地收割采摘后背回家来,因年纪渐长,今年她放弃了一些地,只留了一亩多来自己种庄稼。

说话间,何俊清走进屋内,笑着接过话头说:“我还有点舍不得,觉得自己还能做点。”近年来,塘角村大力发展大头菜种植,何俊清也栽种了不少,“去年种了4亩,卖了一万多,虽然辛苦了点,但是效益还可以。”

官良新打断她说,年纪大了就少做点,大不了节约点,待何俊清拿着一卷绳子离开,他又沉默了会儿,缓缓告诉记者:“今年是我们结婚的第40年,这么多年来,我们从未打过架,偶尔拌嘴后也能互相体谅理解,我生病后,她就一直带着我,无论走到哪儿,我们都形影不离,她是一个很好的人,一千人里也不一定能出一个她这样的人,她为我付出了很多,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我。”

这些年塘角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日渐完善,娱乐活动也丰富起来,何俊清也多了一个“项目”—— 一到傍晚,她就拿出轮椅放在房门口,将官良新背到屋外放到轮椅上,推着他去静宁寺(当地小地名)玩耍,让他和同村人一起谈天说地,偶尔,何俊清也会和同村村民一起,在院坝里跳跳舞,活动活动身体。“出去走走,就是希望他开心点,医生也说心情愉悦,身体才会好。”何俊清说。

何俊清夫妻俩的事迹,村里人都十分了解,也对夫妻俩十分尊敬。塘角村副主任黄锟说,何俊清是村里难得的勤快人,无论是不离不弃照顾官良新20余年,还是平日里对周边的人都很不错,只要有人请她帮忙,她能帮的,都会帮,邻里和睦,夫妻和顺,是全村村民的好榜样。(许秀莲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