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兴内江丨东兴区杨家镇:“蒲葵小镇”推进文农旅融合 让革命老区焕发新机

2023-04-04 16:46:21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周海波罗尹 张啸 唐广 陈宇

 

 

四川在线消息(罗尹 张啸 唐广 记者 陈宇)如果你在搜索引擎中输入“杨家镇”,全国各地有不少相同的地名。可你一旦把“杨家镇”与“蒲葵”联系起来,唯一留下的就是——内江市东兴区杨家镇,这个拥有着西部地区最大的蒲葵种植基地和蒲葵制品加工基地的乡镇。

杨家镇位于东兴区东北部,距离内江城区38公里,与资阳市安岳县交界,是东兴区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属于典型的农业镇。依托蒲葵传统制作工艺、东乡农民运动旧址、美丽的大清流河、天冬种植基地、生猪繁育基地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杨家镇正积极推进文农旅融合发展,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大清流河穿场镇而过,留下优美风景。

01 延伸蒲葵产业链 打造网红“蒲葵小镇”

清洗、晾晒、压平、裁剪取样……4月3日上午,杨家镇金银嘴村,村民王利华正在自家的加工作坊里制作蒲扇。

“我们的蒲扇手工制作,可以卖到3.5元1把,采用初发未舒的浅绿嫩叶心制作的色泽晶莹、洁白透光的玻璃扇能卖到6元1把,定制的烙画扇更是能卖到30元1把。”面对杨家镇党委书记李想关于蒲扇价格问题,内江市东兴区蒲葵传统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王利华信心满满。他说,等到六七月天气炎热的时候,就是蒲扇销售高峰期了,现在必须提前制作一些蒲扇备货,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蒲葵产业成为杨家镇的特色产业。

据悉,金银嘴村制作蒲扇已有50余年历史,制作工艺不断改进,从原来的老工艺发展到如今包括收割原叶、取材、扇柄心处理、扇面梳理、烘干房烘干、火烤加热、拉伸压平、裁剪取样、加固包边、套装扇柄等20道工序在内的手工为主机器为辅的现代化制作工艺,还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烙画融入到蒲扇制作中,开发出了定制烙画扇等高端产品。

依托东兴区非物质文化遗产——蒲葵传统制作工艺,金银嘴村发展了从蒲葵种植到蒲扇制作、销售的产业链条。

村民们正在院坝晾晒蒲葵。

如今,金银嘴村蒲葵种植面积已达到3250亩,辐射带动周边乡镇种植蒲葵约3000亩,全村有蒲扇家庭作坊近90户,年加工蒲扇500万把,产值达2500万元,是西南地区最大、全国第二的蒲扇加工基地,带动了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02 挖掘文化底蕴 打造红色旅游环线

“蒲葵是杨家镇特色产业,还有一处是杨家镇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资源。”李想把记者带到了位于场镇里的内江市文物保护单位——东乡农民运动旧址(关帝庙)。

李想介绍,2010年,内江市东兴区被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认定为“革命老区”。而东乡农民运动旧址则是这一认定的重要载体。

东乡农民运动旧址曾是中共内江县委领导东乡农民进行两次抗捐斗争的地方,是内江县地下党领导的“东乡农民运动”根据地之一。“这里是昔日农民运动的深刻见证,具有重要的党史价值,是开展党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李想向记者介绍其背后的故事,2022年,经多方筹措资金,杨家镇对关帝庙进行了保护性修缮,即将进行陈列布展。

李想谈到下一步规划时表示:“我们将把东乡农民运动旧址和金银嘴村连接起来,打造红色旅游环线,发展乡村旅游。届时游客在参观完关帝庙后,还可以到金银嘴村体验蒲葵制作工艺。”

03 夯实农业基础 建设美丽宜居乡村

“最近天气比较干,对天冬长势有没有影响?套种的玉米都点下去了吗?”4月3日下午,李想来到杨家镇天冬产业园,与观音井村党委书记周伟一起现场察看天冬生长和玉米套种情况。

天冬是东兴区唯一道地药材,近年来,东兴区积极抢抓国家大力复兴中医药文化的契机,以打造“中国天冬之乡”为带动,大力发展以天冬为核心的中医药大健康产业,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助力乡村振兴。

石盘村的山坡上,村民们正在天冬苗间套种玉米。

杨家镇天冬产业园距离场镇3公里,已种植天冬1000余亩,建成1个天冬育苗大棚基地,并计划在今年将天冬种植面积扩展到1500余亩,3年内扩展到5000亩。在种植天冬的同时,园区内还套种了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在确保粮食产量的同时,实现“一亩两收益”,建成以天冬为主的中药粮食种植园区。

“预计天冬每亩利润有3万元,将极大增加村集体收入,村民就地务工每年收入也有1万元。”李想透露,除了发展天冬产业,杨家镇还在推进全市规模最大的生猪繁育基地,进一步做大农业产业。

大清流河穿镇而过,依托这条河,杨家镇曾是热闹一时的水陆码头。李想表示,杨家镇还积极改善大清流河水质,修建人行步道,打造沿河生态休闲带,让老百姓能有一个美丽宜居的环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