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彭莉 张啸 记者 陈宇)6月8日,内江市东兴区白合镇恩德专业合作社的粮经复合种植基地里,连片的玉米喜获丰收。绿荫下,青翠的天冬苗茁壮生长。“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鲜食玉米亩产值可达3700元,等到天冬收获时,又会多出一笔收入。”徐世华介绍,该合作社流转了300余亩田地,进行“天冬+玉米”“天冬+蔬菜”等“粮药”套种。明年,该合作社种植的天冬将迎来收获期,目前已有不少外地客商咨询收购事宜。
东兴区“粮药”套种复合种植试验区
近年来,东兴区在守住耕地红线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村集体经济组织统筹管理作用,通过土地流转、入股、托管等方式将村里的闲置土地、有流转需求的土地整合起来,通过“粮药”套种等模式,种植天冬5万余亩,推动粮食、药材实现收益“倍增”。
“东兴区种植的鲜食玉米品种主要为万糯118、金科糯928,有鲜、甜、多汁等特点,备受市场青睐。”东兴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东兴区通过“天冬+玉米”套种的1.2万余亩鲜食玉米大面积采收上市,预计总产量可达1.5万吨,总产值可达4500万元。
同时,东兴区各天冬种植园区根据自身规模与特色、季节与土壤墒情,复合种植了相适应的作物,确保在粮食增产的同时提高村民收入。
“这是我们今年的第一季鲜食玉米。”在东兴区田家镇正子村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村委会副主任李小萍在地里查看玉米长势。李小萍介绍,鲜食玉米从播种到收获只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年可种两季。两季玉米之后,便可种植马铃薯。
与此同时,正子村探索建立了“622”利益联结机制,即以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生产资料,由农户提供劳动力,经营成果按“60%归经营户、20%支付土地流转费、20%归村集体”的比例进行分配,实现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户互惠共赢。
今年60岁的罗世全是正子村村民,早些年也曾四处打工。如今,罗世全和另外7名村民在位于正子村的中药材产业科技示范园里,共同管护着141亩田地,管护费、收益分配等加起来,每人每年收入有4万元,实现了不出远门也能挣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