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5”思路: 奠定市中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www.scol.com.cn (2018-10-17 10:20:45)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邓晓川 袁紫 李立科 李乐 文/图  

建设成渝经济区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12345”思路: 奠定市中区发展新的增长极

内江西部渤商物流中心

哈工大(内江)创新创业中心展厅

鸟瞰市中区

今年以来,市中区上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市委新时代内江总体发展思路及建设成渝发展主轴重要节点城市和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中心的发展定位,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重点工作。

今年7月召开的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上明确指出,支持市中区建设成渝经济区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这是市委对市中区最为鲜明、最为精准的新时代发展定位,赋予了市中区重要使命,寄予了市中区殷切希望,是交给市中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光荣使命。

按照区委“一个总体取向、两个走在前列、三大攻坚战、四个着力、五大保障”的“12345”总体发展思路,市中区决策者们审时度势,立足推动高质量发展,找准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坐标,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建设成渝经济区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培育新动能,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重点是要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聚焦产业发展重点,厚植经济发展根基,突出科技创新关键,全面打造具有市中区特色的现代产业集群。

针对产业层次较低、质量效益不高、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市中区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在全区深入开展为期三年的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推动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市中区以培育新动能为抓手,大力扶持壮大柴油机、数控机床、矿山机械等产业,做大做强摇臂、板簧和高精密齿轮夹具等特色装备产品;加快推进荣海(内江)大健康产业基地建设,改造提升维生素D2等传统医药企业;积极开发建筑废弃物再生产品、功能混凝土制品,稳步推进页岩气勘探及白马燃机发电项目;深入实施新型智慧城市发展战略,加快促成中国移动西部第二云计算中心落户。截至目前,全区培育“四新一大”企业27户,产业实现产值21.45亿元,增长22.9%。

在市场主体培育方面,市中区加大了企业帮扶力度,狠抓“个转企、小升规、主辅分离”等工作,积极帮扶德天力、恒世达建材、富国电力等企业发展壮大。截至目前,累计培育战略性新兴企业5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新增工商登记注册企业267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户,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户。

加快产业承载平台建设,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发展与承接环境,增强通过产业链吸引并锁牢转移企业的能力,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所在。

为此,市中区结合实际用好用足马鞍山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政策,推进乐贤工业集中区“退城入园、退二进三”和白马工业园区建设,白马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区新增承载面积500亩,建成投产5户,在建3户;与香港新华集团成功签约“内江高铁金融中心”,加快推进现代旅游、文化创意、健康养老等产业;全力推进内江现代综合物流港白马物流园区建设,启动渤商物流园二期项目,目前车辆综合检测中心、二手车交易市场已完成建设并开始营运。

不仅如此,市中区还积极抢抓国家、省、市电子商务的机遇,把电子商务作为推动城乡融合、产业融合的重要抓手,紧扣“搭平台、聚优势、育产业、强品牌”电商发展思路,持续用力推进电子商务集群网状发展,使之成为市中区经济发展的新方向、新动力、新引擎。2018年1-9月,全区主要电商交易额7.9亿元,同比增长21%。

抢抓新机遇,全力建设南向开放“桥头堡”

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和市委七届七次全会先后提出,围绕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推动“四向拓展、全域开放”,形成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围绕推进开放发展,形成“一点三线”立体全面开放新态势的战略部署。

市中区紧紧围绕“新态势”发展机遇,充分利用辖区区域优势,着力构建以南向拓展为主的开放格局——

打通开放大通道。积极构建“一带一轴一区”重要交通枢纽,加快铁路枢纽中心、区域快速路网、“四好农村路”等建设。目前,川南城际铁路(市中区段)城区范围内已完成征地拆迁工作,三元站、白马西站已完成规划设计及站房调整。内江绕城高速市中区段有序推进,通用机场项目正在选址设计,沱江航道(白马至自贡牛佛段)项目正在进行前期研判。

推进开放大合作。积极承接成渝特大城市功能配套服务,梳理配套成渝机械制造、环保建材、特色农产品以及乡村休闲旅游等对接清单65个。开通“蓉欧+”东盟国际班列,以融入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天府新区建设为契机,加大与成都东进、渝西、粤港澳大湾区配套服务承接力度,构建以南向拓展为主的开放格局。

精准开展大招商。实行领导带头招商联系促进重大项目、项目评审和落地会商机制,用活“1+N”投资促进政策。截至目前,已开展“走出去”33次,对接、拜访企业近60户,达成投资合作意向20余个,引进碧桂园、新城控股等重大招商引资项目20个,累积完成到位市外资金43.57亿元。

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示范村——市中区尚腾新村 王斌 摄

改革添动能,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突破

8月23日,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与市中区竹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在市中区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签订联营合同,市中区竹苑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以290.16万元联营价格,正式取得了11.54亩联营土地40年的使用权。这标志着市中区首宗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成功入市流转,该区探索农村改革壮大集体经济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合同的顺利签订,也让朝阳镇黄桷桥村“第一书记”李昌洪吃下了“定心丸”,“每年村集体经济收益将不低于联营价格的4%,即11.6万元,而其中的70%,将平均分配给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2000余名社员,其余的30%将用于合作社的运营开销以及本村发展,这样不仅让更多村民得到了实惠,村集体经济也将逐步壮大。”

这只是市中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的创新举措之一。

新发展柑橘4300亩、雷竹1000亩、特种水产1960亩、稻田综合种养1660亩,完工“100万头内江黑猪”家庭农场8个;

创建“一村一品”示范村28个、“三品一标”农产品38个;

建成场镇污水处理厂3个、人工生态湿地12个以及农村垃圾房720个、可利用垃圾回收站点80个;

实施县乡道大中修132.2公里,改建通村通组公路106.8公里,白方路、潘万路、永拥路、白朝路凤全段县道骨干线路已完成黑化提升,全区农村公路黑化(硬化)率达70.62%,建成高标准农田0.93万亩,新增有效灌面2.7万亩;

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等“六权”证书12余万本,颁证率达90%;

大力推广“三化”“三换”模式,优化“五股分配”等模式,采取自主经营、入股联营、租赁经营等,实现新增集体经济收入75余万元;

……

今年以来,市中区立足本区农业丘区实际,围绕建设乡村振兴先行区、城乡产业融合示范区目标,加快编制完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扎实推进“五个振兴”,抓好“十二件事”,深入实施“12345”现代农业产业提升行动和“351”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行动,走出具有市中区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子。

尚腾新村商业街“甜女绣”工作室 王斌 摄

民生大改善,凸显浓浓为民情

2018年春节,市中区朝阳镇黄桷桥村村民刘新和与老伴格外舒心。

多年来,刘新和与老伴都是住在土墙房里,由于年久失修,墙上出现了不少裂痕,而且房顶的瓦片也经常破损,晴天还好,要是遇到大风大雨的恶劣天气,觉都睡不好。

2017年,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政策,老两口住上了新房子:一套75平方米的楼房,并配置有部分家具,老两口只花了6000元,就实现了新居梦。

不仅如此,刘新和将自家的土地流转给了一家公司,每年租金有2000多元,同时还能享受土地分红,再加上各类补贴以及帮扶部门的资金和实物帮扶,一年下来全家人的纯收入达到了1万多元。

脱贫致富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市中区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聚焦脱贫目标任务,夯实稳定脱贫基础,2018年拟退出的朝阳镇回龙桥村等5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已经全部达标,5个村办公阵地、2个村卫生室、5个村文化室全部开工建设,592户1659名计划脱贫人口已全部达标。

市中区始终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全力推进“十项民生工程”“20件民生实事”,全面开展“十有行动”。今年8月底,总投资5700万元的内江一小城南校区实现招生,在扩充城南新区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也有效解决了旧城区部分小学“大班额”现象。内江四小、十一中、白马中心校等一批新(扩)建项目有序推进,建成省级优秀乡村学校少年宫7所、市级7所。加快推进区中医医院、区人民医院精神专科病区建设,新建6个村级卫生室,全力解决广大群众就医难的问题。

今年,市中区还大力推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就业政策,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富余劳动力、被征地农民、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工作。1-9月,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952人,同比增加6.82%。提供保障性住房652套,保障住房困难家庭771户,支出城乡低保资金3476.17万元。

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巩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按照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要求,市中区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推动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在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中落地生根。

政治建设事关党的理想信念能否长久坚持,事关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事关党的长期执政能力,事关党能否永葆生机活力,是管党治党的根本性问题。

市中区始终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引导各级党员干部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确保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干部队伍的素质,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核心问题。

今年以来,市中区创新实施“五五工程”,聚力分类突破重点攻坚,大力推广“村村(社)联建”“村企联建”“城乡党建联建”等经验做法,推进42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提升、11个社区达标升级,培塑党建示范点30个、示范带4个;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千人计划”“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农民夜校质量提升计划,培育储备村后备干部319名,培养能人1.25万余名;深化“城乡党建结对共建”“两新联百村·党建助振兴”行动,实现精准结对197个,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组织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同时,不断强化纪律和作风建设,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惩前毖后、“治病救人”,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通过群众身边“微腐败”专项整治、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一卡通”整治和中央巡视四川反馈意见中涉及市中区事项整改工作,党纪政务立案150件,处分80人,采取留置措施3人,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实现持续巩固提升。

一项项改革举措和创新成果点燃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一个个特色优势产业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一件件民生“大礼包”成为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不忘初心,筑梦前行。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市中区将继续发扬“用心、认真、尽责,敢挺、苦干、实拼”精神,推动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委、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城乡融合、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新时代建设幸福美丽中区新篇章,为推动治蜀兴川内江实践积极贡献市中区力量。(邓晓川 袁紫 李立科 李乐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