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2月3日从市生态环境局了解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市生态环境局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面加强环境应急监管。监测显示,目前全市环境质量状况未发现异常。
疫情期间,市生态环境局党员干部对全市重点医院医疗废水、医疗废物处理以及饮用水源地和生活污水处理情况进行了重点拉网排查。同时,抽调10人轮流蹲点值守内江市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对运回的医疗废物是否专人专车、人员是否穿戴防护服、车辆是否具备冷冻装置、肺炎疫情防控专用台账是否规范记录等进行现场监督。截至2月2日,为抗击疫情,全市共出动环境执法人员673人次,检查医疗卫生机构276家次、医疗废物处置单位9家次、城镇污水处理厂4厂次,确保全市污染治理设施稳定运行。
与此同时,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组建了应对肺炎疫情的应急环境监测党员先遣队,深入抗击疫情一线,重点对城区9家发热门诊医疗机构、2家医疗废物处置企业及内江城区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总排口开展应急监测,以pH值、氨氮、化学需氧量、总余氯、粪大肠菌群数等为主要指标进行监督性监测,掌握肺炎疫情期间医疗废水特征污染物浓度变化情况。
“比如总余氯这一指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细菌消杀情况。”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监测技术室负责人丁雪卿告诉记者,从大年初二(1月26日)开始,她和同事们就已取消休假、返回岗位。几天时间里,他们跑遍了城区的发热门诊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企业和内江城区污水处理厂,积极开展环境应急监测工作。
在加强重点区域监测力度的同时,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还进一步加强了对自动监测站的监管,每日对1350余个自动站数据进行分析、评价、报送,实时监控全市水质和大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水源地监测,对濛溪河和对口滩等断面进行应急监测,开展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监控饮用水水质状况,全力保障疫情期间全市饮用水安全。(刘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