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观察 王维
工匠档案:朱军 四川威玻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机电车间主任助理,四川省第九届劳动模范拟表彰对象
“这里每台设备的‘脾气秉性’,我比谁都清楚。”4月29日清晨,内江市威远县威玻集团机电车间,一绺绺玻璃丝线从窑炉中倾泻而下。朱军戴着红色安全帽,手指轻触拉丝机屏幕,一组组数据在眼前跳动。
朱军检查络纱机工艺
作为我国第四大玻璃纤维制造商的核心技术骨干,他带领团队完成多项设备改造,累计为企业年节约成本超百万元,用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
技术革新突破年省百万成本
在威玻集团车间内,恒压供水系统、变频拉丝机与喷雾水自动控制系统等创新成果正高效运转。这些由朱军主导研发、改造的项目,已然成为企业降本增效的“制胜法宝”。
2019年,朱军发现传统拉丝机与浸润剂供给系统存在速度不匹配问题,导致每日浪费价值240元的浸润剂。通过将定频设备改造为变频运行,他不仅解决了材料损耗难题,更使产品A级率显著提升。“目前60台改造设备年节约成本达8.4万元,每吨纱生产成本降低2元。”朱军说。
朱军检查力撵线机工艺
2023年,朱军团队研发的喷雾水自动控制系统再创突破。该系统通过恒压调节与智能预警功能,使冷却环节故障率下降80%,全年电能消耗减少50%。此外,他编写的TL300型拉丝机通讯程序,将设备稳定性提升40%,每年减少维护成本数万元。
这些“小创新”凝聚成大效益。在朱军带领下,班组荣获2021年四川省“五小”先进班组称号,近三年累计提出技术改进方案27项,为企业节省直接成本超300万元。
从电工到专家18年坚守创新路
2006年,中专毕业的朱军以电工身份加入威玻集团。面对玻璃纤维生产设备的高度自动化,他开启“自学”模式:为攻克拉丝机程序难题,连续两月每晚研读2小时编程教材;为获取设备图纸,多次协调厂家技术支持;在检修间隙反复试验,笔记本上记满设备参数与改进思路。
朱军检查机械手抓臂
2015年,进口拉丝机频繁故障,每次外修费用高达数千元。朱军主动请缨,通过自学掌握控制器编程技术,最终独立完成设备改造,使故障率下降60%。
这场“翻身仗”让他从一名电工蜕变为技术带头人。18年来,朱军始终坚守“每月一个小创新”的目标。即便成为主任助理,他仍保持每天巡检车间的习惯,随身携带的巡查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设备“微调”方案。从改造络纱机线路到研发机械搬运装置,他持续推动着生产线的智能化升级。
“设备就如同并肩作战的老伙计,只有摸透它们的脾气,才能实现高效协作。”朱军的执着感染着团队。他建立“故障案例库”传授经验,培养出多名技术骨干,这支队伍如今承担着公司80%的设备维护工作。在年轻技工眼中,这位“工装不离身”的前辈,始终是冲在攻关一线的“定海神针”。
作为现代工业的“筋骨材料”,威玻集团的玻璃纤维产品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高端领域。在这里,朱军用十八年的时光,书写一段平凡岗位创造不凡业绩的匠人传奇。
平凡岗位,创造不凡。致敬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