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观察 张啸
他原本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种植技术院助理研究员,却选择回到家乡——资中县新桥镇山水坡村种植昙花。经过不断努力,他研发出了昙花新品种“月美1号”,花期长达6个月。有了技术,他不仅自己建起了种植基地,还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种植昙花,户均每年增收1.2万元。
他就是有技术、有情怀的“新农人”唐伟。
开展昙花研究
科技的力量
7月4日,在资中县新桥镇山水坡村昙花种植基地,唐伟正在精心地“照顾”一株昙花苗。“这株昙花苗已经卖出去了,价格达到了8.8万元。等我们这边培育好了,再给顾客送到浙江去。”唐伟介绍。
这株昙花苗为什么能卖这么贵?一方面因为市场上卖昙花苗的比较少,具有稀缺性,另一方面则是科技的力量。“我们不断改良昙花品种,从‘月美1号’升级到了‘月美4号’,一年开花10余次,花期长达6个月。高价卖出去的这株昙花苗树龄长,相应地存活时间也长,所以价格高。”唐伟表示。
新的昙花品种是唐伟10多年努力的心血。在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种植技术院担任助理研究员时,唐伟在去农村开展田野调查时发现了昙花的潜在价值。
种植基地内的昙花
2012年,唐伟开始在自家的2亩土地上尝试研究并改良昙花苗。研究初期,困难接踵而至,当时国内昙花种植领域几乎一片空白,既无现成经验可供借鉴,也缺乏相关研究文献。2013年,唐伟种下的第一批200株昙花全军覆没。
面对挫折,唐伟没有放弃。他不断尝试不同的肥料配方,精心调整大棚内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经过上百次试验,终于在2019年成功培育出优质高产、抗病虫害的昙花品种——“月美1号”。唐伟还研发了昙花专用叶面营养液,使昙花能够从5月至10月持续开花。与此同时,唐伟注册成立了四川昙香韵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在老家流转土地,建立了昙花种植基地。
2022年,山水坡村争取到项目资金100万元,就近流转土地20亩,修建了标准化的种植大棚和加工厂房,出租给四川昙香韵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有了加工厂房,昙花鲜花在采摘后的半个小时内便能被送进烘干房,极大程度地保留了昙花的鲜香。
助农的初心
回到家乡创业,对唐伟来说并不是一时兴起。早在上初中时,唐伟便萌生了回报家乡的想法。“上初中时村里的路烂,赶个场要走10多里路,遇上下雨天路就更难走了。那时候就有个大概的想法,想在家乡搞个产业,带来乡亲们增收致富。”唐伟表示。
因为从小对花卉植物感兴趣,2006年,唐伟考入了四川农业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后,唐伟又顺利考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种植技术院,担任助理研究员。
在搞研究的同时,唐伟没有忘记助农的初心。经过不断努力,他培育出了昙花新品种,并回到老家搞起了昙花种植基地。如今,唐伟的昙花种植基地核心区域已扩大至100亩,辐射农户种植区域超过200亩,年产昙花20万朵,年产值超300万元。
此外,唐伟还积极推行“公司+基地+农户”的合作模式,让更多人参与到昙花产业中,共享产业发展成果。
2023年,山水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收到唐伟租赁集体大棚和加工厂房的第一笔年租金10万元。唐伟还争取到“农村家庭能人实训基地”挂牌,定期组织农户参加种植技术培训,毫无保留地将种植经验传授给乡亲们。乡亲们可在唐伟的公司低价购买昙花苗,产出的昙花由唐伟统一收购,免去农户种植销售的后顾之忧。
在唐伟的带动下,当地昙花种植户从最初的几户发展到如今的30余户,越来越多的农户投身昙花种植,参与昙花种植的农户平均每户每年增收约1.2万元。
昙花系列产品
为拓展昙花的商业价值,延伸昙花产业链条,唐伟邀请专业技术团队研发了昙花酥、昙花酿、昙花茶、昙花纯露、昙花香水等8种昙花延伸品类,目前正筹备建设生产厂房和加工线。
“预计今年下半年能够入驻明心食品园标准厂房,生产昙花精深加工系列产品。”唐伟表示,未来他计划将昙花种植基地核心区域的种植面积扩大至800亩,打造昙花系列产品生产车间,推广昙花美食私房菜,引进更多先进技术和设备,推动昙花从粗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打造更具特色的昙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