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市探索“村务助理”微治理模式 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效能

2022-06-01 11:03:31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周海波刘作鹏 罗尹 郑志浩

四川在线消息(刘作鹏 罗尹 记者 郑志浩)5月26日,内江市隆昌市圣灯镇,209名“村务助理”都行动了起来,根据安排,他们将在10天之内与服务的村民见面,并开展相关工作。

在农村,有村党组织和村民小组长,“村务助理”是谁,谁来当,具体做什么?记者了解到,“村务助理”是圣灯镇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而创新推出的一项乡村微治理模式。

“村务助理”从何而来?

当天上午9点半,三台村4组村民陈容姚一回到家就在大院里忙开了,她把从村里带回来的“服务清单”发给街坊邻居。近期雨水较多,村里的一处堰塘积满了水,她又拿起电话把情况反映给镇政府,希望立块警示牌预防危险。

“‘村务助理’是圣灯镇贯彻落实内江市委组织部提出的基层党建‘四六五’工程和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而创新推出的一项乡村微治理模式。”圣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自勇介绍,在街道党工委(镇党委)—社区(村)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楼院(院落)党小组—党员楼栋(院落)长的疫情防控“五级组织体系”建设过程中,圣灯镇将全镇7个村(社区)划分为209个“微网格”,每个网格选配1名“村务助理”,打通服务村民“最后一米”,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效能。

“与城市社区1人负责联系服务10户左右的邻居不同,‘村务助理’以服务半径和时间作为划分依据。”吕自勇解释,圣灯镇身处丘陵地区,村民居住呈现小聚居、广分布的特点,有的网格村民居住分散,有的网格村民居住相对集中。因此,会存在“村务助理”服务户数从十多户到数十户不等的情况,但都在半小时服务圈内。

若农村地区进入全域静态管理,村民将面临着服务人员从哪里来、服务质量如何保障等棘手难题。“村务助理”就是志愿给群众配送基本生活物资的勤务员,是全员核酸检测的宣传引导员,是就医患者、孕产妇、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诉求的信息搜集员,也是监督政务村务的检查员。

“村务助理”谁来当?

5月26日,圣灯镇三台村“村务助理”见面会举行。三台村有1500多户、4000余人,是圣灯镇稻渔产业、柑橘产业、青花椒产业实力较强的村之一。该村被划分成了32个微网格,每个网格选配了1名“村务助理”。

“与会的32名‘村务助理’中,有已退休的村组干部、有党员、有退役军人等,他们都很支持村上的工作。”圣灯镇组织委员蔡睿智说,“村务助理”不能由现任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村民小组长兼任,避免工作同质化,也便于对村上工作开展监督。

除了无职党员,村里的热心村民也是“村务助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57岁的陈容姚是三台村4组土生土长的村民,平日里热衷公益,喜欢助人为乐。通过村干部推荐,她成为三台村32名“村务助理”的其中一员。

蔡睿智介绍,圣灯镇已选配出来的209名“村务助理”均是政治过硬、热心公益、富有奉献精神的村民代表。

“村务助理”怎么干?

“‘村务助理’不仅仅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特殊作用,在平时的搜集群众诉求、传达信息、宣传政策、融洽邻里关系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圣灯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吕自勇说,为补齐基层服务短板,赋予了“村务助理”“5+X”的工作职能,包括对惠民利民政策的宣传、疫情防控中高风险地区人员的排查、秸秆焚烧的举报、在河道乱排生活污水的举报等等,让“村务助理”成为基层政策宣传员、民情民意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村级廉情监督员。

为了充分发挥“村务助理”的积极能动性,一套激励机制已经形成。

“除了配备统一的马甲、工作笔记本等基本工作装备外,我们按照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奖励,实施‘基础分+奖励分’积分制管理,用积分兑换物资。”吕自勇透露,在好公婆、好儿媳、五好家庭等各级各类评优评先及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中,同等条件下,也会优先考虑表现突出的“村务助理”,对工作履职成效明显的“微网格”,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也会优先考虑。

吕自勇表示,下一步,圣灯镇将继续完善镇“村务助理”指挥中心建设,建立好工作台账,通过精准划片、精准选人、精准定责、精准服务、精准评估,把“村务助理”机制走深走实,见行见效,形成一套丘区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效能的好经验。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