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张啸川 刘川 郑志浩)近日,中国高教学会发布了2016年至2020年全国新建本科院校大学生竞赛排行榜。在全部630所全国新建本科院校中,四川有4所高校进入前100名,其中内江师范学院排名第47位,仅次于成都工业学院。
这也证明了近年来内江师范学院学科竞赛方面结出的累累硕果,在内江师范学院已经全面推广“三分式改革”的学院里体现的更为明显——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将“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作为品牌赛事,目前共获国家级奖项58项,省级奖项180项;物理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为拳头,目前共获国家级奖项3项,省级奖项45项,其中,2017年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生命科学学院以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引领,近五年共获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46项。
为何内江师范学院能在学科竞赛中频频拿奖?
频繁获奖的背后,首先是内江师范学院领导班子对于学科竞赛工作的重视和不断完善的保障和激励机制。
在内江师范学院领导班子看来,学科竞赛是高等院校科研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让师生在全国平台去竞争的一个重要试金石。
2014年,内江师范学院出台了专门的学科竞赛管理办法,并在2017年和2019年进行了修订完善。“在经费并不宽裕的情况下,内江师范学院每年坚持投入数百万用于支持学科竞赛,在报名费、评审费、购买实验耗材、拔高奖励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教师带队参加学科竞赛,还可以认定为科研业绩,并在职称评审上予以倾斜。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可以认定学分、评奖评优。”内江师范学院教务处副处长蒋乾介绍。
一系列政策支持和激励措施,激发了师生参与学科竞赛的热情。在2020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围绕中小微企业的银行贷款问题,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组织团队连夜攻关,在72小时的规定时间内提交论文,并获得“优秀论文奖”,实现历史性突破。2017年,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组织团队参加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围绕高速收费站的最佳设计问题,该团队提交的论文获得特等奖。
“我们学院常年带队参与学科竞赛的老师有10多名,占到老师总数的1/3,参与的学生每年也有200多名。”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牟廉明介绍,虽然带队参赛很辛苦,周末、暑假、寒假都要和学生一起讨论并解决问题,但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内江师范学院还对全国学科竞赛科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根据学科竞赛内容、难度、影响力等因素,分为一类竞赛和二类竞赛两个类别。针对重点学科竞赛项目,内江师范学院还组建了“校内导师+校外行业专家”的双导师团队,更加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这几天我们在加班加点工作,准备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申报表、申请书等相关材料。”3月29日晚,内江师范学院化工学院教师刘敏介绍,她带领的团队参赛项目名称为新型循环废弃线路板退锡系统的研发,正在为参加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做最后的冲刺。
据悉,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全国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学科竞赛项目。为了参加这个竞赛项目,该校化工学院聘请了内江邦兴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苏家荣作为新型循环废弃线路板退锡系统研发项目的校外导师,并定期组织师生前往该企业交流学习、开展试验。
拿奖并不是唯一的目的,内江师范学院致力于将学科竞赛的成果本地化转化,凝聚起对内江本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目前,内江师范学院通过组织企业到学校召开成果转化推介会和学生创办企业入驻学校和内江市创新创业孵化园等形式,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例如,2016年,内江师范学院《智能无限打印机》项目通过与日月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实施转化,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铜奖。2018年,《川内基围虾淡化养殖推广及产品开发》项目通过成立“蜀洋水产公司”,入驻学校创新创业孵化园,成果推广应用累计达500余万元产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