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初心地(1991-2000)|双车道改四车道、引入“菲迪克”条款,成渝高速这些故事值得铭记

2021-05-11 10:09:52来源:川观新闻编辑:周海波郑志浩 罗尹 唐广

成渝高速公路内江段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郑志浩 罗尹 唐广 摄影报道)成渝高速是四川第一条高速公路,做出了众多开创性贡献,在四川交通的发展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近日,川观新闻记者采访到参与成渝高速建设的亲历者,挖掘出当年建设中值得回味的历史故事。

克服“盆地意识” 成渝公路升级为四车道

“成渝高速公路‘二改四’是当年冒险改出来的,是当时解放思想,克服‘盆地意识’的体现。”成渝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时隔26年之后,今年82岁的崔炳权仍对我省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建设过程记忆深刻。

崔炳权,曾担任成渝高速(四川段)总工程师,负责成渝高速公路设计和建设的技术管理工作。

修建成渝高速公路,最初缘于对老成渝公路的改建。崔炳权介绍,1933年建成的老成渝公路,当时叫成渝马路,全长440公里。因弯多坡陡、狭窄等先天不足,加上损毁加重、维护经费奇缺等因素,急需改建。“成渝马路不能够在原路上改造,因为它本身技术标准太低了,老路改造是得不偿失。”崔炳权表示。

新修建联通成渝的公路迫在眉睫。但按照1987 年国家计委、交通部下达的工程计划,新建成渝公路中间252公里部分为二车道的二级公路,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公路。并且,根据当时的数据预测,川渝地区车辆发展速度加快,未来昼夜流量将超过7000辆,而二级路的承受上限只有5000辆。

成渝高速公路四川段沙盘

1992年1月,省政府最终决定将原设计的二级路两车道改为一级路四车道全封闭高等级公路,即“二改四”。“这样一改,工程量不仅要增加了55%,而且还不能增加工期,建设压力可想而知。”崔炳权说。

“针对资金增加的问题,除了世界银行的贷款、交通补助,我们还想了很多办法,比如提高了货运和客运的附加费、发行债券等等。工程量增加,工期不变,我们通过增加设备投入、取消双休日节假日、把两班倒的安排变为三班倒,来提高效率争取时间。”崔炳权回忆,在工期紧张的时间里,他跟随施工队路铺到哪里就睡到哪里,春节也曾在工地上度过。

如今,成渝高速扩容改造已提上日程,按照双向八车道标准打造。“无论是‘二改四’还是‘四改八’,只要对发展有利,改革就要敢于冒险。”26年后再回头看,崔炳权感叹道。

成渝高速公路历史展示馆展示的全线初通场景

引入“菲迪克”条款 为高速建设管理提供蓝本

曾任成渝公路桥梁监理组组长的顾清毅看来,成渝高速保质保量顺利建设,也离不开当时引进的“菲迪克”条款。

顾清毅介绍,当时的全国高速公路建设也在起步期,缺乏经验和资金,四川寻求世界银行的支持,获得了世界银行贷款。“拿了世行的钱,就要按照国际惯例规范来做工程,‘菲迪克’就是国际通行的工程规范。”

“菲迪克”条款,其基本含义就是保证“用业主的钱,通过监理工程师去买合格的产品”,并发挥预期的效益,经世界银行确定为贷款工程项目的法律规范合同文本。

“菲迪克”条款强调监理工程师对施工单位工程质量、工程进度和计量支付等的全方位管理。不只是开工后的质量和进度监督,监理人在开工前还要查验施工单位的手续和资质等,要求施工单位认真阅读图纸,只有监理人认为施工单位熟悉了解建设方案、准备齐全并具备了施工力量, 施工令才可以发出。

“以往的工程建设没有那么严谨,国内主要是内部监理人为主,比如请施工单位的人过来监管工程进度。请专业的外部监理人来监管,我们还是头一次遇到。”顾清毅表示,成渝高速建设过程中,中外工程师联合组建监理团队。为了尽快掌握这一条款,当时国内的监理人提前封闭培训了三个月左右,邀请中外专家来上课,还要进行实地交流学习。

接触新鲜事物,免不了磨合期。内江新龙坳提篮拱桥项目建设过程中,在钢管混凝土的浇筑上,施工单位想要在施工器械不全的情况下施工,而这样做会对项目造成安全隐患,监理团队予以拒绝,双方关系一度僵化。“当时我们坚持,非要开工监理团队就退场,退场就意味着项目必须停工。”顾清毅说。

上级指挥部得知后,大力支持监理团队,协调施工团队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开展施工,项目得以顺利进行。“这一次也树立起监理团队的权威,内江新龙坳提篮拱桥项目最后评为成渝高速公路单项优质工程奖。”顾清毅说,成渝高速为四川高速公路的建设管理规范提供了蓝本,也培养了四川第一批高速公路建设、监理和管理人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