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罗尹 罗清心 记者 郑志浩)入夏以来,内江市持续高温,乘坐公交出行无疑是最好选择。夏日炎炎,为保障公交车的良好运行,内江市公交集团维保厂作为全市城区576台公交车的“医院”,66名公交维修工仍坚持在高温下工作。
8月5日下午3点,内江气温仍然直逼40℃,在位于321国道旁的内江市公交集团维保厂内,在一条水泥地沟上,4名维修师傅正在抢修一辆公交车的底盘。过不了多久,又一辆公交车开进场站,师傅们顾不上毒辣的太阳暴晒,掀开发动机后盖,一股发动机的热浪夹杂着各种机油味直面袭来……就是在这样酷热的环境中,师傅们工作依然一丝不苟。
近段时间持续高温,是一年当中维保厂较为忙碌的时段,也是“汽车医生”们更为辛苦的工作时间段。放眼宽敞的维保厂,是一番紧张有序的繁忙景象:维修工们有的在对公交车进行一级和二级保养,有的爬上车顶为车空调“疗伤”,有的钻在水泥地沟里排修故障……他们用技术和汗水使一辆辆“中暑趴窝”的公交车“起死回生”。
钻地沟检修车,是公交车维修工经常性的工作。要站在1米多深、热浪滚滚的水泥地沟里修车,头顶公交车底盘,还要承受车部件散发的热量和气味,上蒸下烤,犹如钻进烤箱。那种滋味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有时公交车辆坏在公路边,维修工就要离开有顶棚的维保厂,直接在躺在烈日里对公交车进行维修。”内江市公交集团维保厂党支部书记兼经理钟全良介绍,根据行业发展,新能源纯电动车的普及,传统意义上的引擎工或将面临淘汰。为此,维保厂于2018年10月开始试点工种融合,打破工种界限,实现一岗多能。在融合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引导员工结对子,让引擎维修工、底盘维修工、车载电工、铜工交叉作业。同时,对于交叉作业的工时进行考核,每一名员工必须完成跨工种的作业工时任务,使其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都向着一岗多能的目标前进。
“这地沟里温度还算低的,要是赶上抢修,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一天下来,衣服会脏得不成样子。”90后维修工赵香玉不仅年龄小,还是维保厂内为数不多的女员工,她告诉记者同事们都很照顾她,累活都抢着看,有时细密的汗珠汇聚在睫毛上,就随手用不算干净的胳膊擦了又擦,碰到汗珠蹭进眼里,刺激得眼睛都睁不开,就用力眨几下眼睛再接着干,认真仔细做好每辆公交车的修理工作,没有一丝的懈怠。
今年50岁的电器工于兵是维保厂里的能手,从事汽车维修工作已33年。他刚刚从维修现场出来,衣服上布满油污,汗珠沿着脸颊、下巴直往下滴。他告诉记者,高温天,故障率比平时高很多,维修工仍然严格落实“小修不过夜”“大修不拖时”方针,保障公交车辆及时出勤。只要公交车一进维保厂就会开展一次“体检”,对每一台回场车辆的转向、制动、传动、天然气管道、电气线路等车辆重点安全部位进行专项检查。在车辆维修后,严格落实出场检验,不放一台问题车出场,为市民的安全出行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于兵说,对他们最大的“烤验”是室外现场抢修,地面滚烫。“我们都够克服,公司贴心地为我们准备了降温、防暑药品。干我们这行就得不怕脏、不怕累,只要看到乘客能舒舒服服坐上放心的公交车,感觉付出也就有了价值。”
“虽然这确实很辛苦,但能让乘客感受到空调带来的凉爽,我就觉得这一切非常值得,感觉很开心。”看到一辆又一辆公交车恢复了“健康”,又能在路上行驶,于兵露出了笑容。他说:“公交车每天都在路上跑,与安全息息相关,我的工作就是对公交车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不能让公交车‘带病’上路,确保能够安全出行,让乘客准点坐上车,坐上放心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