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王维 记者 郑志浩 罗清心 摄影报道)4月22日上午,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在内江师范学院新校区图书馆7楼古籍特藏部工作室,古籍特藏部主任曹碧云正戴着手套,使用古籍扫描仪对古籍善本进行着数字扫描工作。
与此同时,在图书馆1楼的古籍书库里,崭新的樟木实木书柜以及灵香草的气味相混合,微甜中略带苦涩,两万余册古籍摆放其中。精密空调、气体灭火装置、防潮防静电地板及墙面、监控设备等,书库里整体硬件设施配套齐全。
“我通过手中的古书籍,与历史对话。”曹碧云介绍说,自身专业方向是古籍校对和普查古典文献学。自2019年11月、2020年8月两次参加四川省古籍保护中心举办的古籍修复技术培训班后,曹碧云逐渐爱上这项工作。
拿起桌前的各种修复工具,她便进入属于古籍的世界。“它是用来刷实或拍平背纸、搭口等需要粘结牢固的部位的。”曹碧云拿起面前的棕刷介绍。随后她又拿起一把木柄铁锤介绍,对于修复接口凹凸不平的部位用锤子锤平。
为更好保护古籍,内江师范学校图书馆借助数字化技术,让古籍中那些手写或印刷在薄薄宣纸上的方块汉字,经过数字化,飘起在“云端”。
据了解,古籍数字化大概有以下流程:采集侧,将纸质书变为电子扫描版;生产侧,将电子扫描版变为文字版;应用侧,将文字版变为古籍研学系统,涵盖检索、字典、知识图谱等功能。
数字化之后,古籍不再需要冒着各种风险“抛头露脸”。同时,数字化的古籍,可以走出书柜,在不同时间满足不同地域读者的阅读需求。
作为四川省第二批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内江师范学院以学校新校区建设为契机,在新图书馆内按行业标准打造独立古籍书库、古籍特藏工作室、古籍阅览室和特藏书室等区域。
“2021年初,图书馆首批古籍善本修复项目完成。”曹老师介绍道,去年已连续四年完成学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文献学古籍观摩嵌入课程。“大家在课堂上与古籍亲密接触,感受古籍之美。”
目前,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共藏有各类古籍两万余册。除教学观摩使用,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还以这批古籍为基础,按照国家图书馆组织的古籍数字资源联合在线发布活动要求,建立起古籍资源阅读平台,以“狮山学馆”为名,在学校官网上发布馆藏古籍文献电子全文,供全社会进行免费在线阅览。
“接下来,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将馆藏中年代久远的珍贵古籍重点修复和保护,同时加大民间古籍收集力度,不断扩充馆藏规模;加强古籍资源数字化建设,积极推广古籍文献经典阅读;引入和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对古籍图书进行研究、整理、利用。”内江师范学院图书馆党总支书记秦国杨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