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市中区:强化法律援助 促进公平正义

http://www.scol.com.cn  (2016-08-08 07:28:53)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周瑶慧  

——市中区开展法律援助工作纪实

法律援助中心

作为实现依法治区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市中区连续七年把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十大民生工程”,让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能无偿得到法律服务,实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十三五”开局之年,市中区及时将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全区“十三五”规划,纳入党的群众工作范围,并通过提供更优质、更广阔服务,保障更多公民的合法权益。

今年上半年,市中区为1960人(次)提供法律援助,办理各类法律援助案件147件。

精心服务更多

坐车前往市中区法律援助中心,一下站台便看见“法律援助中心”的标识牌。走进面积不大却“五脏俱全”的受理大厅,接待平台配备律师、工作人员及基础配套设施,公示栏、便民栏等设备材料应有尽有。

今年以来,仅法律援助中心已经接受咨询1536人次,办理案件147件,“我们主要针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现在接受最多的就是关于劳动争议、婚姻家庭、交通事故等方面的法律咨询援助。”法律援助中心律师助理周显英告诉记者。

此外,市中区还加强“12348”法律服务热线服务,专门安排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8小时值班,热情接听群众来电,认真解答群众法律咨询。

对不断涌现的法律援助新诉求,市中区积极探索扩大民事、行政法律援助范围,将农村土地流转、征地拆迁、部分申诉案件和信访维稳案件纳入法律援助范围,经济困难标准也从最低生活保障放宽到低收入人群。同时,与公检法等部门建立刑事法律援助衔接配合机制,畅通刑事法律援助渠道。

服务质量更优

在市中区法律援助中心受理厅里,墙上的“法律援助”公示栏明确标明法律援助范围、办案流程和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提交的证明材料,同时公示市中区法律援助中心法律援助流程。

大厅便民栏里,还摆放着几百册《法律援助申请指南》手册和《法律宣传手册》等宣传资料,方便群众进行法律咨询,办理法律援助事项。周显英说,“将法律援助范围、条件、办案流程、经济困难标准和申请法律援助应提交的材料、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情况、监督投诉电话等上墙公示,既方便老百姓办事,又接受他们监督。”

记者看到,在上墙的市中区“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网络图上,市中区法律援助站线路串联起全区各大街道、乡镇。

据悉,市中区在全区12个乡镇和5个街道司法所及区妇联、残联、老龄委、团委、总工会、武警8742部队、区人武部共建立了24个法律援助工作站,“不断规范化建设‘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就是要让全区每一个法律援助需求者,使用普通的交通工具在一小时内都能找到一个法律援助机构,办理法律援助事项,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法律援助。”周显英解释道。

监管体系更强

为更好服务真正需要援助的群众,市中区严格申请、审查、受理、审批环节,从源头上就把好案件的受理关;再根据案件的难易程度和案件类型指派不同人员办理;在办理过程中积极推行首问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错案追究制,案件回访制、投诉查处制等,确保案件质量。近三年来,市中区未发生一起投诉法律援助律师和工作人员事件。

此外,从考核、补贴等方面进行倾斜,充分调动调动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法律援助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加强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思想政治教育,增强法律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参与公益法律服务的主动性及自觉性。

同时,市中区法律援助中心还将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案件情况及时录入司法部法律援助信息管理系统,广泛接受社会对援助工作的监督督促。在区级各部门、部队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建立联系机制,充分发挥中心专业机构作用,定期召开工作站联席会议,收集各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情况,总结交流经验,指导和规范法律援助服务工作,适时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和法律咨询等相关业务培训。

做好法律援助工作,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市中区在努力改善民生同时,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周瑶慧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