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宜居宜业宜游之城:
隆昌县厚植特色优势建设新型城镇
宽阔平坦的景观大道,人流如织的高铁车站,环境优美的示范新村……8月8日,记者在隆昌县界市镇看到,进入高铁时代的界市镇,日新月异。
“葛藤村以前小地名叫黑湾子,偏远贫困,交通不便,自从高铁通车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葛藤村的村支书李华贵告诉记者。
高铁车站位于葛藤村。如今,村民变成社区居民,住的是高楼新房,进城有快速通道,远去成都和重庆可以坐高铁,就近有广场公园,养老有保障。“晚上在这里跳舞健身的群众有好几百人,热闹得很。”4组村民李天前说道。
曾经落后贫穷的界市镇,正以北部新城的形象令人瞩目。
目前,界市镇已编制完成北部新城全域规划、城市总规和控规,启动T型景观大道、北湖公园一期等14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5.8亿元,新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初步形成“七纵五横一园一基地”新城框架;在旧城改造上,启动界隆街、盐行街等旧城棚户区改造项目,签约住宅129户、门面44户,补偿安置资金4607万元,和谐家园、恒丰家园等旧城改造项目全面竣工。
与此同时,界市镇的新村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桂花村、柏树村等4个美丽新村前期规划设计,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建成“五里水乡”等美丽新村6个;完成农村农房风貌塑造400余户,改造农村危旧房500余户。城镇治理方面,投入资金171万元,新建(维修)垃圾收集池100个,配备垃圾清运车等保洁设备4台,五里、石佛寺等村成功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村。
实际上,界市镇的变化,正是隆昌县推进“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隆昌县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注重提升城市质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功能和承载力进一步增强,新型城镇化加速发展。
“一心五片、十字环湖”的新城规划,构建以“古宇湖风景区”为背景,滨河绿地为主轴、道路及水系绿化为骨架、公园及街头绿地为重点的城市绿地系统格局。
同时,加快生态项目建设,建成莲峰公园、北关石牌坊景区、白庙子生态湿地、古宇湖东入口等公园绿地为重点的城市绿化系统和隆昌河绿化长廊;启动白塔公园建设,彰显“城中有湖、湖中有城”的生态园林县城特色。目前,隆昌县正积极争创省级园林县城。
隆昌新型城镇化建设成就获得专家学者高度关注。去年底,《四川新型城镇化实施路径样本研究》一书,将隆昌作为全省8个样本之一,详细研究了隆昌县在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效。其一是开发兴县,文化彰显下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城;其二是产业强县,产业升级转型支撑新型城镇化;其三是城乡统筹,公共服务提升新型城镇化品质;其四是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基本要义的具体做法和经验,并从中总结出隆昌走以城促产之路、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具体路径。(李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