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唐晓萃)七月的一天,东兴区椑木镇,天色渐暗,华灯初上。场镇居民李祖奎和往常一样,与家人一道,开启了晚饭后的“散步模式”。
平坦、整洁、畅通的街面,花草、树木、灯光的妆点,五彩缤纷的夜色着实让人有些着迷。“街道管理得更规范了,绿化布局得更美丽了,路灯处理得更敞亮了,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漫步街头,李祖奎的内心充满了感激,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对创国卫以来镇上的种种变化自然如数家珍。
区卫计局局长、区创卫办执行副主任吴大友热情地介绍说:“椑木面貌改变的背后,是全镇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围绕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的目标任务,不等不靠,用心,用情,用力,主动担当,主动作为,直面挑战,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共同努力的结果。”
据了解,2017年11月,东兴区召开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动员会议,发出“全民动员,坚决打赢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攻坚战”动员令。从此,椑木人果断做出睿智的选择:在区委、区政府和椑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区创卫办的指导下,将椑木镇国家卫生乡镇主动融入内江创国家卫生城市一盘棋,强化市、区、镇、村(社区)四级联动机制,明家底,定目标,厘责任,列清单,围绕工作重点难点挂图作战,层层突破,有序推动“创国卫”,初步形成以“楼栋样板”示范引领社区创建,以“社区样板”示范引领镇域创建,以“镇域样板”的探索实践引领全区国卫创建的“椑木模式”。
用心——
“样板”示范 以点带面搅热创卫大局
记者在现场发现,街道、商店、医院、学校,还有农贸市场,既自成系统,又融为一体。花台的泥土经过全面翻新,播撒了各式花草种子,有的发出了新芽,开出了小花,还有的正在孕育新的生命。高大挺拔的树木,掩映在街道与房屋之间,在盛夏的季节里愈发显得绿意葱茏。街边树荫下的空地上,摆放着石桌、石凳,围坐着三三两两的老人、妇女和小孩。正在纳凉的人们摇着蒲扇,悠闲地聊着天,谈论着社区在创卫的巨变沧桑,尽情地享受着用双手创造出来的美好的生活。
据介绍,该镇深知榜样力量,特意在工作推进中挖掘、发现和培育典型,在探索前行中积极发挥“卫生小区”的作用,并以样板楼栋,样板街区为依托,全面推进峨柴社区创国卫样板示范社区建设,以此带动各村(社区)的创国卫工作有榜样可学,有样子可看,有成功经验可复制推广,有失败教训可引以为鉴、举一反三。
椑峨路443号32栋是峨柴社区着力打造的示范点,其背后曾经是一块封闭的荒地,多处卫生死角、齐人高的杂草、各式乱扔倾倒的垃圾,便是这里的全部。“到了夏天,臭气熏天,苍蝇、蚊虫到处都是,靠近这里的居民窗户都不敢开。”居家在此的居民李霞印象尤为深刻。
“干净了,干净了!”经过李霞引路,记者来到过去被称为“创卫顽疾” 的地方,创卫后“脏乱差”早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平坦洁净的便民道、错落有致的绿化带、以及崭新的石桌石凳,成为名副其实的 “后花园”。
“前后两个样,冰火两重天。”创卫改变的不仅仅是居住的环境,更是生活的品质。
有了“样板”的示范,一个个的点在改变,一个个面也在改变。围绕“路平、灯亮、水畅”等创卫标准,先后改造社区道路边沟1400米,铲除了道路杂草,恢复了路网活力;新建便民服务点1处,设置摊位6个,全面规范了经营秩序、经营时间、卫生保洁行为;新增创国卫宣传栏6个、温馨提示牌30余块、便民张贴栏82块,提升了创卫知晓率和创卫参与率;聘请专业公司新划停车位72个,人性化配置摩托车、电瓶车、自行车停车位若干,基本满足了各类车辆的有序停放……
创卫在推进,绿化在延伸。今年5月,整个社区翻松绿化用地4000余平方米,洒草种、花种140余斤,新设花坛5处,安装护栏480余米……
一条条道路平坦通畅,一片片绿地焕发生机。行走在椑峨路上,沿途可谓一路风景一路歌。
7月20日,东兴椑木镇区峨柴社区进入今夏入伏以来最热的一天,参加在此举行的东兴区基层创卫工作现场会的39个社区的82名干部,在高温酷暑下却依然热情高涨,他们一路行,一路看,一路思索,对色彩醒目的创卫标语、整齐划一的大小停车位、摆放规范的分类垃圾桶,以及创国卫以来的深刻变化,一路啧啧称赞……
用情——
全员参与 上下左右拧成一股绳
创卫为民,全民创卫,全员参与。
“创卫不只是一个人的事,也不只是党委、政府的事,它是咱们老百姓自己的事,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民生大事。”椑木镇党委书记张晓勇表示。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我知晓,我参与,我贡献,我快乐”,“创卫连着你我他,美化城市靠大家……”在椑木镇的大街小巷,这样的创卫标语或宣传栏随处可见,它们,正在营造着全镇全员创卫的良好氛围,这种舆论的力量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
“室内窗明几净,物品摆放整齐;家庭成员衣着整洁,讲究个人卫生……”在峨柴社区一新设的创卫宣传栏前, 35栋小区居民龙伦忠正在津津有味阅读着创卫宣传的小知识,看似平凡,却颇有感慨。
龙伦忠对记者说,他和他周围的邻居们都深感自豪,因为他们居住的小区被评为了“卫生小区”。因为经历了“创卫”的教育,经历了一起成长历练,人们对生活陋习、对不良行为也因此可以理直气壮说“不”了!
“创卫是我们自己的事,它已经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其实,与龙伦忠感同身受的,在椑木镇可以说比比皆是。
作为全镇开展居民自治成效最好的峨柴社区,推行“社区居民”+“楼栋长”+“居民小组长”+“社区干部”的模式敢于先行先试,教育与管理并重,激励与处罚同行,并在党员、村社代表、乡贤中推选了9名德高望重的人组建居民道德评议委员会,定期或不定期入户检查卫生,推荐卫生示范户……今年一季度,道德评议委员会评选 “五星卫生示范户9户”,并由社区两委授牌,发放洗衣粉等物资作为奖励,为社区居民树立学习榜样,激发居民参与创卫工作的积极性。
张晓勇饱含深情地说:“有了正确、到位的认识,又能融入真心,倾注真情,上下左右就拧成一股绳,创卫路上不管有多少拦路虎,我们都不会被吓到,都不会有丝毫地动摇。”
用力——
抓党建引领 “借船出海”扬帆正起航
椑木镇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省级重点小城镇,工业基础好,商贸流通业发达,民俗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板板桥油炸粑,更是声名远播,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各地食客的喜爱。
就是这样一个被东兴区写进区委七届八次全会公报,被市、区两级高度关注的椑木新城的承载地,创国卫之路却并非一帆风顺。
时间将追溯到2017年,“椑木镇要创建国家卫生乡镇”的消息很快在老百姓中传开了。
顿时,期盼的、担忧的、质疑的,几种声音胶着在一起。 “我们镇到处坑坑洼洼的,垃圾多点儿都找不到地方丢,还想创国家卫生乡镇?”一度时期,反对的声音甚至还占了上风。
镇党委、政府一致认为,只有让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创卫带来的好处,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意识到咱们椑木镇与国家卫生乡镇的距离并不遥远,群众才会对创卫越来越有底气和信心!
然而,对于椑木镇来说,创建国家卫生乡镇,基础条件远不如东兴城区西林、东兴、新江,也不如高新区胜利、高桥、甚至与经开区白马镇比,也有很大的差距。显然,这是一场实打实的硬仗,因此,做好全镇环境治理,建设椑木新城,重任在肩,使命如山。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一场攻坚战就此打响。
——因为他们深深地知道,创建国家卫生乡镇不只是拿一块牌子,而是要以此为契机,把握好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抓紧抓实这个惠及千家万户的民生工程,在实践中检验镇村(社区)干部执行力,增强他们的能力和水平,增进党群干群互信了解、架设党群干群“连心桥”。
为此,该镇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党建+,整合创卫的各方力量,大力实施“借船出海”。制定创国卫定岗位、定路段、定任务、定标准、定时限“五定”方案,对170余名镇、村(社区)干部的创卫工作职责进行再明确,对群众参与进行再发动,并逐户与居民签订《门前五包责任书》,让居民们主动保持环境卫生、市容整洁、秩序良好等文明生活的好习惯,主动投身到创国卫的滚滚洪流中。
为确保创建成功,东兴区成立椑木镇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乡镇)工作组,与市、区同步,严格实行创卫双组长制,实行清单制+责任制,倒排工期,倒查责任,与市、区领导、有关部门一道,对椑木的创卫专题研究,专业策划,专门督促和检查,还在财政资金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先期拨付创卫保障资金300余万元,共同解决创国卫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全面推进该镇创国卫工作。
目前,市区镇村(社区)联动机制运转正常,全镇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明显加快,环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群众满意度也不断提升,曾经对创卫不看好的居民也改变了态度,开始关注并逐步参与进来,据调查统计,椑木镇创国卫的知晓率、支持率达到98%以上。
“整得好,整得好!创卫是政府为咱们老百姓做的一件大好事,镇上的每一分变化,每一点进步,我们老百姓都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所以,我们都支持创卫,希望咱们镇这次创卫能成功”该镇居民周赞赞叹之余满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