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镇白杨村:让家庭农场成为村民增收的“铁饭碗”

www.scol.com.cn (2018-10-24 10:13:08)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刘如意  

村民在修砌鱼塘

“如果发展前景好,我还打算把一、二、三组村民的土地全部流转过来,把家庭农场越办越红火,让白杨村的乡亲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市中区永安镇白杨村洪聚源家庭农场场主张洪欣喜地告诉记者,37岁的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多年的创业梦竟能实现。

10月23日,市中区永安镇白杨村。当记者走进洪聚源家庭农场建设现场时,贫困户刘明全和工友们正在田埂上铺路、搬运石材。这里成片的田、土已被修葺成整齐划一的池塘,不久后将养殖龙虾、花白鲢等水产品。而在不远处,挖掘机正在作业,为即将建设的“休闲驿站”开垦基地……

眼前热火朝天的建设景象令张洪遥想起创业初衷。张洪说,他以前在外务工无法照料家人。而受地理位置、道路交通、思想观念等现实条件制约,白杨村经济发展滞后,村民增收困难,至今还有24户村民未脱贫。看到家乡的贫困乡亲,在外打拼见过“世面”的张洪萌生了一个想法:返乡创业建立家庭农场,开创一番事业造福家乡。

张洪的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初乡亲们听到‘家庭农场’这个计划后特别不理解,有的害怕‘小田改大田’后把边界改没了,自己的田变小了;也有人害怕我创业失败了跑路,收不到土地租金,甚至连父母也担心我这个项目风险太大。”张洪如是说。

但是,张洪敢拼敢闯的勇气感染了许多人。“村‘第一书记’刘剑伟就鼓励我干下去!他领着我到处跑部门、联系企业,帮我筹集了不少资金、打开了销售渠道。永安镇领导也给我加油打气鼓励我大胆创业,区农林局的技术专家则经常下乡指导,传授我养殖鱼、虾的技术,并提出了很多有益农场发展的规划。”张洪告诉记者,在各方面的帮扶下,他更加坚定了创业的决心。

据张洪介绍,洪聚源家庭农场建设分为三期:一期建设龙虾、花白鲢等水产养殖基地;二、三期建设特种养殖基地及花卉果蔬旅游基地,主要养殖鸵鸟、跑山鸡、孔雀等特殊禽类,栽植枇杷、桃树、梨、李子等供游客观赏、采摘,着力打造成为集采摘、垂钓、特色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家庭农场。

“家庭农场想建设好,关键还是要大家富起来,而且是共同富裕。”张洪说,农场一期工程目前正在建设,需要大量的建设人员,村上的贫困户、低收入人群是我们用工的首选。”

今年45岁的刘明全是白杨村24户未脱贫的村民之一。“以前,我都在外打零工,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又不善于与人沟通,一般干不到20天老板就把我‘下’了。”刘明全回忆起曾经在外务工的日子无奈地摇头。“但现在好了,有了洪聚源家庭农场,我可以专心在这里打工,收入比过去稳定多了,还可以照顾生病的妻子和幼女。”刘明全说。

来到工地,张洪一边指挥工程建设,一边提醒大家注意安全。记者看到,池塘边上,有几位年龄稍大的村民正拿起锄头加固田埂。

“他们都需要这份工作。”张洪告诉记者,今天来工地上班的有14人,其中7人是贫困户,年龄稍大的,就安排他们做一些除草、加固田埂的活;年轻的,则让他们搬砖、铺路。“多了这份工资,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一些困难。”

“我打算把这个家庭农场建设好,在自己增收的同时,让乡亲们也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张洪说,他将把跑山鸡等养殖项目推广到广大农户中,到了收获季节,再按高于市价0.5元/斤的价格回收,从而增加村民的收入。同时,他还计划把家庭农场5%的纯利润无偿投入到村集体公益事业,修建休闲设施、文化院坝等,“只希望家乡越来越美、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

“‘洪聚源’是白杨村发展的第一个家庭农场。我们将采取‘家庭农场+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新模式,把家庭农场发展成为村民脱贫增收的‘铁饭碗’,实现‘家门口’挣钱!”白杨村“第一书记”刘剑伟告诉记者,白杨村将鼓励引导更多的人创新创业建立家庭农场,在带动农业发展、村民增收的同时,也拉动当地村民就业,让他们不仅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还可以在农场打工,稳定地拿到两份钱,引领他们走上致富路。(刘如意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