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罗尹 记者 邵明亮)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暮春时节,眼下正是播种的时候。在隆昌市的幸福美丽乡村里,春耕生产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中,按照计划,今年隆昌将种植大春粮食73.32万亩。其中,水稻33.5万亩,玉米20.1万亩,红苕、马铃薯等薯类14.5万亩,大豆5万亩。目前,水稻基本播完,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播种达70%以上。东部、南部区域播种进度快,该市大春主要粮食作物播种进度较常年有所提前。
翻开隆昌乡村画卷,一处处居民聚居点整洁美丽,农家乐、采摘园四处“开花”,多品种鲜花观赏园、稻渔特色村庄等串珠成线……在7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个个乡村旧貌换新颜。这些变化的背后,是隆昌市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35万亩特色农业提升工程”的生动实践。
4月8日,一场关于稻虾轮作的产业发展交流会在隆昌市响石镇召开。为何召开这样的交流会吸引了农技中心相关人员、各村支部书记、稻虾产业大户、专合社负责人等40余人参加研讨?
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魏祥海指出,响石镇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十分适合稻虾轮作养殖,响石镇围绕“两核一园”的发展思路,以诚隆稻虾基地、群乐特种水产养殖园为核心,在鹰嘴、坝上、小嘴、大屋、永安等村发展稻虾轮作3000亩;在群乐、巴山、河坝、巫山、长桥、石庙等村发展特种水产2000亩,全力打造响石南部稻渔产业园区。为了让稻虾产业长久发展下去,镇上还将聘请不同产业专家到镇指导培训,培养乡土人才100名,并结合产业发展实际,组织村社干部和群众走出去参观学习。
与响石镇不同,在石碾镇,当地政府根据土地结构成分选择适宜发展的产业,主动融入隆昌市“万亩柑桔示范园区”建设,确定以碉楼村为中心,辐射带动郭槽、小湾、五坡、四季山5个村发展柑桔种植。同时,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又在唐家桥、彭家祠等村发展龙虾、中药材、柑桔等特色农业产业。目前,该镇共有产业基地31个,其中碉楼村柑桔园区共流转土地3600亩,现种植果树21万株;鱼秀河村中药材基地年收益达40余万元,有效解决100余人就业。
再把目光转向云顶镇。“正在种植油茶,目前整个云顶油茶种植面积4500亩,主要覆盖黄利、亲睦、板栗等村。”4月12日,云顶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油茶在云顶镇种植历史悠久,经济价值高,压榨的茶油是人类食用油的发展方向,能够作为农民脱贫增收的一种有效途径,且油茶种植技术要求较低,生命力较强,适合村民广泛栽种,同时对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结合目前隆昌市35万亩特色农业提升工程,云顶镇按照“一村一品”逐步打造特色农业小镇,继续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打造万亩油茶基地。同时,稻渔稻虾、枳壳产业也在同步推进。
而在北部新城界市镇,又是另外一番景象:4月中旬的红旗水库周边,成片雷竹青翠欲滴。当地大做“竹文章”让荒山变金山,重点围绕优势产业竹产业,扩大种植规模,扶持龙头、延伸产业链。截至目前,该镇栽种麻竹面积达15000亩、雷竹面积达10000亩,成功引进了万家乐雷竹冷链加工厂。此外,在槽房、吴家祠、蔡家滩等村还新发展了稻虾2300亩,金秋沙糖桔、优品车厘子等特种水果1000亩,让特色农业锦上添花。
纵览隆昌市各个镇街,在隆昌35万亩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工程的引领下,幸福美丽乡村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今年初的隆昌市委经济工作会就对35万亩特色农业产业提升工程定好了调子——聚力发展柑桔、稻渔、木本油料、竹四大特色产业,着力打响隆昌柑桔、小龙虾、稻米、茶油、竹笋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加快建设中国西部“鱼米之乡”
记者了解到,隆昌采取产业办+五个领导小组“一办五组”的推进模式,规划建设星光渔果现代农业园区、古湖稻渔现代农业园区、石燕茶乡现代农业园区、界市竹海现代农业园区、德树生态农业科技园等五大特色现代农业园区。组建了柑桔、小龙虾、油茶等7个产业联合总社、7大产业行业协会,成立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推进办公室,抽调23名干部建立5个专班,全力推进星光渔果、古湖稻渔、石燕茶乡、界市竹海、德树生态农业科技园等五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