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兴区:切实抓好农民工党建 夯实基层组织力量

www.scol.com.cn (2019-05-15 09:29:44)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曾胜利  

近年来,东兴区积极探索农民工党建工作新机制,切实抓好农民工党建,夯实基层组织力量。建强“三个堡垒”,让农民工党员离乡不离党。一是建强“政治堡垒”。根据东兴区农民工党员的数量、分布、职业等情况,采取单建、联建等方式,在北京、成都、昆明等建立农民工党组织3个,并拟建立在外农民工流动党组织10余个,将986名在外农民工党员纳入组织管理。二是建强“思想堡垒”。坚持“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党组织活动,依托各类党员学习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媒介,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等重要内容,介绍家乡新发展新变化,宣讲返乡政策500余条次,教授实用技能50余项,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0000余份。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聚集优秀在外务工人士,收集5名在外优秀务工人士返乡创业意向,成功回引“万亩云竹”等返乡创业项目。三是建强“服务堡垒”。充分发挥流动党组织作用,为农民工提供证件办理、技能培训等劳务服务1046次,帮助解决子女入学、生病就医等难题432个,建立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为农民工顺利维权46人次。

建好“三本台账”,让农民工党员流动不流失。一是全覆盖走访摸清家底。按照“乡不漏村、村不漏人、人不漏项”原则,以区级领导重点走访、在外机构分散走访、乡村干部全覆盖走访的形式,深入农民工及农民工党员生产、生活一线,举办迎春座谈会、组织返乡考察等活动47场次,对标三本台账各项指标及内容,采实采细采全基础信息。二是坚持“六个清楚”规范建立台账。坚持做到流向、从业情况、政治面貌、返乡创业意向、入党意愿、担任村干部愿望“六个清楚”,开展“一对一”信息采集、专题会议研究、核查甄别等工作,规范建立优秀农民工党员、农民工村干部和农民工后备力量“三本台账”,对标平台内容设置,精准录入712名优秀农民工、244名农民工后备力量、230名农民工村干部的各项信息。三是联动审核适时动态调整。充分用好“四川省优秀农民工信息管理平台”,建立平台维护制度,坚持区、部门、乡镇(街道)“三级联动”,由区委组织部牵头,依托人社、就业、各乡镇(街道)等成员单位,每季度对平台内容进行审核把关,进行适时更新维护。每月盘点平台录入情况,建立动态维护记录。

建立“三大平台”,让农民工党员返乡不反悔。一是建立回引平台。出台《内江市东兴区加强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方案》,从协调技术和资金支持,加大创业就业方面的帮扶力度,深化落实税费减免、资金扶助、金融信贷、技能培训、就业援助等帮扶政策,每年落实2000万元返乡创业财政专项资金,每年培训农民工1000人以上,按1000-2000元标准发放技能提升补贴。近年来,东兴区成功回引15名优秀农民工创建“万亩青花椒”、肉兔养殖等种养殖示范基地15个,促进投资3.2亿元,带动就业1000余人。二是建立培育平台。将思想政治素质好、致富能力强、群众认可度高、年轻有一定文化基础的返乡农民工纳入“村级后备力量培养计划”,依托“一学院两基地”“农民夜校”,围绕花椒种植、榫卯工艺、刺绣传承等地方特色,订单式培养一批技术服务型、实用型乡土人才。同时,深入实施青年农民工党员发展专项计划,将后备力量培养为党员。近年来,双向培养农民工村级后备力量194名,发展农民工党员326名。三是建立使用平台。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软弱涣散党组织整顿,及时从优秀返乡创业农民工及农民工党员中选拔村“两委”班子成员,并注重在脱贫攻坚、乡村治理、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培养干部、历练干部、识别干部,加大优秀返乡农民工考录力度。目前,已选拔任用230名优秀农民工进入村“两委”班子。(曾胜利)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