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出售的紫皮大蒜
近日,笔者走进东兴区田家镇狮子村,首先看到的是村民屋檐下一排排整齐的紫皮大蒜,大蒜一层层从墙脚到房顶,成为狮子村独特的风景线。
“上世纪70年代,我们村第一次从外地买回紫皮大蒜开始种植,第一年种植的40多户村民挑了40多挑大蒜到内江城区去卖,看到我们这个阵仗,批发商到村里实地了解情况。从那时起,紫皮大蒜就开始在我们村‘落户’。”63岁的熊怀著回忆起种植紫皮大蒜的过程,感慨万分。他说,种了几十年大蒜,收入要看市场,价格好的年份能卖个好价钱,遇到价格太低,就白干一季。
2011年底,狮子村的紫皮大蒜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如何抓住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品牌效应,做精做强紫皮大蒜这一特色农产品,让种植大蒜的村民增收致富?这是田家镇领导和狮子村干部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狮子村党支部书记何平说,紫皮大蒜产品单一,集中上市容易滞销,这一直是全村人的“心病”。为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今年初,狮子村成立了专合社,还决定以集体经济组织形式投入资金110万元建设标准化加工厂。目前,150平方米的大蒜深加工标准厂房已成形,待设备准备就绪就可大量投产。
这个消息让熊怀著等村民兴奋不已。种了8亩大蒜的熊怀著说,今年种植期间天气不错,大蒜普遍增收,每亩产量1000公斤左右。
据统计,今年狮子村共种植紫皮大蒜300余亩,总产量达到30万公斤。加上周边的正子村、火花村,预计产量将超过100万公斤。目前加工厂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为了应对可能面临的大蒜滞销问题,村“两委”积极开发特色产品,已制作盐蒜1500公斤,错峰上市,争取让农户获得最大利润。
村委会主任雷觉明说,大蒜加工厂正式投产后,预计可收购紫皮大蒜15万公斤,各类腌蒜、盐蒜以及泡蒜等产量将在7.5万公斤左右,村集体收益每年将突破10万元。在解决大蒜销路、带动村民就业的同时,工厂将陆续开发紫皮大蒜系列特色产品,逐步打造特色品牌,让紫皮大蒜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唐明润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