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经开区:强力推进食品安全工作

www.scol.com.cn (2019-05-22 09:35:17) 来源:内江日报
编辑:周海波张生俊  

检查药品店

餐饮卫生安全是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生大事,也是“创国卫”的重要指标之一。

为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内江经开区实行部门联动、分片包干、责任到人的工作机制,形成常态化管理。一系列工作的落地实施,创建国家卫生城市食品安全工作迎来新变化……

抓整治:餐饮单位环境卫生整改到位

5月20日,记者跟随内江经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工作人员到辖区内督查餐饮单位环境卫生状况。记者走进位于汉渝大道377号的病媒生物防制示范店及卫生店面“粥道馆”,只见餐馆内灯光明亮,桌椅摆放整齐,地面被打扫得亮堂堂,服务员正拿着抹布仔细擦拭着桌面。

“我们每天都要进行卫生清洁。”餐馆服务员告诉记者,前期,相关部门检查餐馆环境卫生时提出了整改意见,他们照单进行了整改,将普通垃圾桶更换成了加盖踩踏式垃圾桶、更换了防鼠网、增加了灭蚊灯和紫外线杀菌灯等。

记者在餐馆厨房看见,操作台面上的物品摆放整齐,标识标牌分区明确,实现了明厨亮灶。

随后,记者又跟随工作人员来到位于内江经开区廉租房附近的“群香面馆”。工作人员仔细检查了面馆的“三防”设施(防蚊、防尘、防鼠),查看了食品保质期。

“餐馆经环境卫生整改后,老百姓的食品卫生安全得到了进一步保障。”内江经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已对辖区内所有餐饮单位的环境卫生进行了拉网式集中整治,对照“创国卫”标准,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建立一户一档,实行整改清单制+销号制度,集中执法人员,从信息公示、量化分级、功能布局、“三防”设施、进货查验、台账记录等进行现场指导,督促各餐饮单位开展“搬家式”大清扫,保持环境卫生整洁,做到亮证经营、持证上岗。

建机制:狠抓责任落实 推进创卫食品安全

自开展“创国卫”工作以来,内江经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按照区党工委、区管委会、区创卫办等职能部门的相关部署及相关文件精神,建立健全了协作推进机制,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乡镇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域,部门联动,分片包干,明确牵头部门、配合部门,责任到人,包街、包巷、包店,发挥各级部门职能优势,强力推进创卫食品安全工作。

加强后厨提升改造力度,持续推行“明厨亮灶”。要求餐饮单位对骑门灶、前厨后厅式进行规划改造,全力打造“明厨亮灶”工程。从2018年起,内江经开区大部分餐饮单位实施了“明厨亮灶”工程,重点餐饮单位实现率100%。此外,还加大了对餐饮单位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在日常检查中一对一培训、组织专题培训班、QQ群、微信等形式对监管对象开展创卫知识培训。

强力推进餐饮单位信息化管理,着力预防和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据了解,全区餐饮单位实行公示牌和制度上墙,统一制作、张贴信息公示栏600余块,250家餐饮单位纳入量化分级管理,全部食品经营单位建立食品进货台账制度。

大力开展“创国卫”宣传工作,做到区域全覆盖,营造出“人人知晓创建、人人支持创建、人人参与创建”工作局面。

显成效:实现创卫工作新突破

如今,在内江经开区的大街小巷、居民院落,随处可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宣传标语、创卫健康宣传栏、卫生评比公示栏及创卫宣传喷绘等。截至目前,内江经开区开展入户宣传2714户次,制作科普宣传展板14块,发放创卫宣传画5000余张,宣传资料3000余份,通过手机短信发布监管信息及科普宣传信息60万余条……

据内江经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工作人介绍,辖区创卫范围内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622户,其中食品流通单位352家,餐饮服务单位270家;此外,还有食品生产企业5家,食品小作坊7家,农贸市场2个,便民服务点3个。

截至目前,相关职能部门已检查食品生产经营单位2714户次,指导督促458户完成整改,督促364户完善了“三防”设施,取缔食品经营单位8户,全覆盖统一安装了食品安全信息公示栏、健康证、灭蝇灯,张贴了标识牌,办证率100%,从业人员培训率100%,“三防”设施合格率95%。

内江经开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办相关工作人员表示,接下来,将持续加大对辖区餐饮单位环境卫生的整治力度,针对小食品加工类企业、小作坊、食品经营店的实际情况,开展分级分类管理,对不达标的餐饮单位进行督促指导,并要求其立即进行整改;同时,联合各部门,积极行动,高度重视,坚持严管态势,时刻紧抓整改目标,不松懈、不动摇,争取辖区创卫工作实现新突破。(张生俊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