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王成)2019年以来,隆昌市就业局围绕打造“乐业隆桥驿 创业石牌坊”就业创业服务品牌,突出贫困家庭劳动力、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为服务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就业创业服务,扎实抓好就业创业各项工作。
用好失保基金,助力稳定就业。
一是实施稳岗补贴“护航行动”,为企业稳定就业护航。对采取转岗安置、轮班工作、协商薪酬等措施不裁员、少裁员,稳定就业岗位的企业,由失业保险基金给予稳定岗位补贴。1-8月为隆昌立旺、山川精密焊管、中铁隆昌铁路器材等44家企业申请稳岗补贴资金150余万元。二是实施技能提升“展翅行动”,助力参保职工提升技能。对符合政策要求,并取得初中高级技能资格证书的企业参保职工发放1000-2000元不等的补贴。目前,为25名企业在职职工发放职业技能提升补贴4.5万元。
搭好供需桥梁,促进充分就业。
一是网络招聘构建线上“无边界”平台。依托“两微一网”(两微:“隆昌就业”微信公众号、微信工作群,一网:互联网平台),创新宣传形式打造“掌上就业”服务模式,与线下招聘会共享企业招工信息。目前,关注“隆昌就业”微信公众号16528人,推送《隆昌找工作看这里》63期,累计阅读量达24万人次。内江公共招聘网、内江就业网、隆昌门户网等网络平台录入-招聘求职信息2855条,发布简讯、工作动态、业务经办信息等302条。二是现场招聘用好线下“主阵地”优势。采取“定期+不定期”招聘方式,开展“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招聘活动。1-8月共举办现场招聘会103场(其中专场招聘会55场),采集岗位数17826个,入场求职人员总数31489人次。
强化技能培训,打造隆昌工匠。
一是优化培训结构。确定隆昌就业训练中心、隆昌阿莲、内江长宏、内江智远、内江宇翔和内江甜都等6所培训机构承担我市培训任务。同时,根据市场用工需要,增设茶艺师、钢筋工、保育员、病患陪护等10余个专业培训。二是强化培训管理。培训实行开班申报审批制度,建立培训补贴申报、人员参训数据库,促进培训向规范化、制度化迈进。三是提升培训质量。开展“培训机构+企业”的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用工需求,聘请企业技术骨干做师资,利用企业车间做实训场地。四是培训进镇入村。采用“送培训下乡”方式,结合就业精准扶贫工作,开展“农村家庭能人培养计划”种养殖专业技能培训,帮助参训学员成为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截至目前,共开展各类免费技能培训81期,培训学员1682人,其中,扶贫培训130人,创业培训15期365人。
精准创业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设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就业创业服务平台,配备413名兼职就业保障工作员,建立政务服务联络工作制,为全市创客提供“VIP综合性服务”。对有创业需求的创业者,在创业培训基础上,在提供创业扶持政策时提供项目推荐、开业指导、项目路演等创业指导服务,组织召开创业座谈会,营造浓厚的创业氛围。加大创业信贷支持,鼓励各类群体创业,提高贷款额度:将个人创业贷款额度由10万元提高到15万元;将小微企业贷款从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1-8月,发放创业贷款840余万元,贷款余额3153.71万元,创业带动就业270余人。实施大学生创业补贴和贫困家庭劳动力创办领办创业实体奖励政策,共发放大学生创业补贴8万元。
突出重点群体,实施精准帮扶。
失业人员可在常住地办理失业登记,申请享受当地就业创业服务、就业扶持政策;加大失业人员就业帮扶,1-8月,发放失业保险金21354人次2931.68万元。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发保洁、保安等全日制公益性岗位,重点解决好“4050”、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就业问题。目前,全市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保有量637个。计划在今年11个预脱贫村开发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55个,目前已累积开发59个。目前在全市49个贫困村共开发295个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实施青年就业见习计划,目前已有24家见习基地提供见习岗位263个,目前在岗70人。积极搭建公共就业服务平台,组织精干力量,下乡送岗位办招聘。今年已开展市、镇、村扶贫专场招聘会42场,提供岗位总数10000余个。